自从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以来,进化论就一直遭受着人们的质疑,原因无他,自人类文明诞生以来,人类并未发生太大的变化,而且也没有演化出新的品种。
人类的进化从未停止,虽然基因突变没有方向,但是自然选择是有方向性的,不适用地球环境的最终将会被淘汰。而AI仿生技术对于人类进化的意义,很可能会超越肉体进化的趋势,并取而代之。
“水下的民族”
在东南亚有这样的一支民族,生生世世在海洋生存。他们没有国籍,不能拥有土地,所以也不能够在内陆上活动,也被称为“海洋吉普赛人”。
科学家也曾经对这支民族进行过研究,既然他们能够在海洋中生存,那一定进化出了与普通人不同的能力,科学家发现,巴瑶族他们捕鱼的方式非常原始,仅仅依靠一副护目镜和一套砝码便能够潜入到70米深的海洋中——个个都是潜水大师!
为了适应海洋环境,巴瑶族人从出生的时候便要被戳破耳膜。为了在海洋中长时间停留,他们的脾脏也比常人大上了50%左右,这就意味着脾脏可以储存更多血液,脾脏收缩使血液传送到身体各处,能够提供充足的氧气满足巴瑶族人的潜水需要。
既然巴瑶族人已经表现出与人类的不同了,那是否意味着到了未来,巴瑶族人会进化出新物种呢?虽然民族之间分割千年,但是并不足以影响基因,更多的是生活习惯的影响。
人类正在加速进化
日本科学家木村资生对进化论做了一个重要的补充:中性进化。由于中性基因对生物既没有明显的好处,也没有明显的坏处,所以它们不受自然选择的限制,有50%的概率会被保存下来。
比如:成年人的乳糖不耐受,这虽然会导致一些成年人喝牛奶腹泻,但是成年人不喝牛奶也能生存下来,所以乳糖不耐受基因就是中性基因。
而当中性基因累积地足够多时,也会导致人类种群中基因频率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种。只要现如今人类的基因频率和过去人类的基因频率发生较大的变化,就可能会形成生殖隔离。所以说进化从未停止过。
AI仿生:人类进化的新可能
与肉体基因相比,科技赋予人类的进化速度显然更快。受到生物工程科学、信息科学以及材料科学等现代学科的鼓舞,我们似乎正在找到“逆天改命”的全新的进化路径——基因改造和仿生合成。
AI仿生技术正在让人类身体获得重新被塑造的可能,而这正在成为除了自然选择和淘汰之外,人类发展出的新的进化路径。被称为“仿生耳”的人工耳蜗,使得听力障碍群体得以恢复听觉,心脏起搏器则直接植入心脏部位,帮助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等问题,辅助假肢正在成为这些残障人士的新选择。
AI技术的引入,又能使得机械肢体的感知训练效率快速提高,以适应人的主动行为,进行更精细的操作。现在研究人员已经开发出能够高度模拟人体大腿的仿生腿。协助被截肢者走得更平衡、更轻松、更快、更有活力,并让假肢自动适应使用者的动作与步伐、协助使用者跨越或避开障碍。
虽然生物进化大都是受环境影响的,但是索菲亚发现,与自然的通过一代代的基因选择不同,人类正在采取一种全新的进化策略,运用各种诸如AI的高科技,让人类有权力自己选择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