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养”在日常;防病,防要科学。早起一杯水,每天喝八杯;每日万步走,生命在于运动;想要阳气生发,勤快泡脚……这些大家普遍认为是正确的养生说法,有医学依据吗?大家是否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本期“养生”邀请到了桂医院中医科医师赵骏,来带领大家走出一些常见养生误区。
夏天泡脚会上火吗?
有谚语说,“养树先养根,养人需护脚”“人老脚先老”。为了保护脚这个“人体第二心脏”,很多人喜欢冬天泡脚,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的养生效果。中医认为,夏季湿气当令,湿气淤堵在脾胃中,会出现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夏季泡脚,不会引发所谓的“上火”,反而能够祛除湿气侵犯,振奋人体脏腑机能,达到养生效果。
同样,夏季泡脚也很有讲究。首先,要注意泡脚水温。并不是脚烫得越红,效果越好。40℃左右的水温最好,水温太高,容易扩张双脚血管,血液下行,导致心脑不足。太高的温度,也容易破坏足部皮脂膜。尤其是对于糖尿病人,水温尤其要讲究。部分糖尿病人会出现神经末梢不能有效感知温度,很容易烫伤自己。一旦烫伤,容易出现溃疡形成糖尿病足。低血压、经期、怀孕女性及体质偏热、脚部皮肤病患者都要谨慎泡脚。
其次,夏季泡脚的时段,与冬季略有不同。冬季很多人习惯睡前泡脚,这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暖暖和和地睡上一觉。但在夏季,如果睡前泡脚,身体阳气上升,或许会引发神经兴奋导致失眠。因此医生建议,夏季泡脚可以选在上午。特别是中老年人,可以上午选择一个时段泡泡脚,让身体阳气与白天的阳气一起升发,还可以加入一些干姜、艾叶等,提升免疫力。
中医认为,泡脚可以刺激膀胱经、胃经、胆经、脾经、肝经、肾经。常常刺激上述经络,可以有效改善气血循环。腿部、脚部的多个穴位,投射不同脏器。在买泡脚桶的时候,可以挑深一点的桶,让泡脚水位没过足三里等穴位。并同时给予足三里、涌泉穴、脚趾、脚跟适当按摩,可以补益脾胃。
同时,注意泡脚时间。空腹、饭前饭后不宜泡脚,最好是饭后1小时再泡脚。以15-20分钟为宜。泡得太久、泡出大汗,会导致血液向下肢输送过多引发头晕、心慌。
每天八杯水能保证机体水灵灵吗?
“你会喝水吗?”“喝水还要教?张开嘴巴咕咚咕咚就好啦。”
看似“废话”的对白,里面往往藏着“冷知识”。
人体每天需要多少水?按照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的要求,男性每天推荐饮水ml以上,女性推荐饮水ml。不必纠结到没到8杯,因为每个人水杯的容量不一样,控制总量就行。在热天、运动、腹泻后水量流失严重,因此喝水的量也相应需要增加。
事实上,我们每天摄入的食物中就已经含有很多水分。过度饮水,血液中的电解质浓度会降低,从而扰乱人体钠平衡,体液失衡还会增加对肾脏、心脏的压力。
在运动后、炎热时,很多人喜欢大口喝水。但这个小小的动作,也会带来健康隐患。每次喝水应该以匀速饮下为宜,一次饮用也不要过量,保持在-ml。一次性“牛饮”,容易导致气体进入消化道。过量饮用水还会导致“低钠血症”,会导致昏睡、恶心甚至昏迷。
“早起一杯水,到老不后悔”。这句顺口溜,相信不少人都听过,甚至还奉为日常养生圭臬。但是针对不同群体,早起第一杯水,也很有讲究。
首先,中医认为,水可以运化脾胃。脾胃喜温暖,如果大口喝冷水,会损害脾胃阳气,导致食欲不振、腹泻、消化不良等。因此中医建议,无论是早起第一杯水还是接下来的水分摄入,都要喝温水。但温度也不能过高,超过65℃会增加食道癌的风险。
便秘患者通常认为,早起第一杯水喝蜂蜜水有利于一天肠胃蠕动。但是,蜂蜜水中的糖分并不能起到早晨第一杯水清扫身体的意义。长期空腹饮用蜂蜜水,导致体内酸性增加,还会有胃溃疡的风险。
对于“老茶虫”们而言,一日不可无茶。喝茶也是补充水分的方法之一。但是茶也挑人,如脾胃虚寒的人不宜喝绿茶,相比之下,红茶、发酵类茶叶比较合适。
还有一些说法,如“隔夜水不能喝”“千滚水不能喝”“多喝水会导致水肿”等,都是养生认知的误区。还有的说法是“口渴是极度缺水的标志”,这个论断也不科学,口渴是身体发出的缺水信号。看到这里,也差不多该补充点水分了,赶快去小口慢饮喝温水吧!
每天万步走要得吗?
“
生命在于运动。但很多人特别是中老年人忽略了一点:养生在动,动过则损。中老年人并非走得越远、越多越好。想要养生,怎么走、走多久、何时走,都需要了解。
首先,“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的概念需要修正。吃饱饭就走动,血液参与到四肢运动中去,减少流入胃部,容易引发消化不良。比较合适的是饭后一小时开始慢走。
其次,很多人关心的是,“一万步”是否是科学的量。中医认为,久行伤筋,甩开膀子使劲走,久了反而容易导致膝盖、踝关节劳损。同时,肥胖者、静脉曲张者、腰椎突出者都不宜过度运动。这样容易使原有病情加重,导致下肢放射痛、压迫关节等。对于中老年人而言,超出必要的运动量,会导致慢性疲劳,对健康不利。
一言以蔽之,运动要量力而行。每天行走-步,以锻炼到微微出汗为宜,持之以恒,就能够达到预防疾病、锻炼身体的目的。医生建议,有静脉曲张的中老年人在走动时,可以穿上弹力袜。有腰椎间盘突出的,尽量减少久行、久站,医院治疗好相关病症,再开展锻炼。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只注重步数去走路,对健康的改善、促进是有限的。运动不仅仅在于量,一定程度上也要看其强度。如果步行缓慢、强度很低,或者采取了不正确的走路姿势,并不会产生促进健康的效果。一些研究表明,每分钟-步的步频是比较合适的强度。
此外,要注意走路姿势。驼背走路,会导致重心前移,脚尖、小腿受力增大,增加对膝盖的冲击,造成磨损。同时还会使头部偏离原本的位置,容易造成颈后肌肉负担头部的重量,长期下来,可能会引发头痛。走路的时候,还要注意呼吸。很多人是采用胸式呼吸,吸气和呼气时胸廓舒张收缩十分明显,这样只能将空气交换停留在肺的上半部,导致氧气无法供应到身体,造成缺氧。正确的步行锻炼呼吸方式是配合走路节奏进行腹式呼吸。
本版撰文记者韦莎妮娜
本文来源:桂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