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先给大家举个简单的例子,为什么有些地方的井水冬暖夏凉?
是因为夏天阳气都从地下升发到地面上,地下阳气少,所以水温低。冬天自然界空间以阴气为主,阴主收敛下降,把阳气压到地下了,地下阳气多,所以水温高。
世间万物都是阴阳二气作用的结果,我们人也不例外。所以中医养生讲究“顺天应人”,阳虚的人,夏天补阳;阴虚的人,冬天养阴。
《*帝内经》中:“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句话,从顺天应人的角度来理解,就是我们人在夏天的时候,要顺应时节,顺应自身“阳”的生发宣泄。
这样可以带走身体中的寒邪之气,中医理论中的冬病夏治,也有这个意思。
而在冬天的时候,也要顺应时节,顺应内在“阴”的需求,蛰伏收藏,把自己身体里的一些气血收藏好,把自己身体的基础打牢。
通过我上面的解释,相信朋友们对夏季养阳的重要性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这个“阳气”怎么理解呢?
《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了,“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阳气,是人体生殖、生长、发育、衰老和死亡的决定因素。
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越充足,人体就越强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当阳气完全耗尽时,人也就没了。
而夏季养阳、护阳正当时,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养好自身的阳气呢?
1、早起和适当晚睡
夏天我们可以适当晚睡一些,早晨要早起一些去迎接清晨的阳光滋养,不要怕热,不要怕阳光的照射,夏季就应该外散的。
2、不要生气
情绪上,我们要尽量做到恬淡虚无,避免使自己发怒,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体的气得以疏泄。
如果不能顺应夏天的自然养生之道,就会伤心。到了秋天,就容易得感冒,或痢疾等疾病。
夏天没有补养阳气,并充分宣泄,到了秋天,可以收敛的阳气就很少,到了冬天就没有好东西可藏,那就更加影响身体,抵抗力自然下降,就容易得比较重的疾病。
3、不要过分贪凉
夏季是培养阳气的时候,是发散的时候,不要过分贪凉。过多地吃冷饮,吹空调,只能让我们失去发散的良机,损害身体的阳气,进而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4、多吃些水果消暑
少吹空调,会让我们觉得很热,不要紧,我们可以去吃一些时令的水果去消暑,比如西瓜,西瓜有清热解暑、生津止渴、利尿除烦的功效。
我们还可以喝点绿豆汤,绿豆汤历来是夏季解暑的佳品,但有四肢冰凉、腹胀、腹泻便稀等症状的体质虚寒的人,则应少喝为宜。乌梅汤也是不错的选择,可以祛暑开胃。
5、适当吃点姜
平时做菜适当的多吃一点姜,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夏天吃姜就是起到了养脾阳除脾湿的作用。
其实按照中医理论,夏天阴伏于内,您越是吃冷饮,越使得体内阴气加重,并不能起到降温作用。相反您多喝一些热饮,将寒气驱出体外,出一身透汗,反而会不觉得那么热了。
6、早起散步
说完饮食方面,我们再说说运动。夏季外界阳气最旺,应该在清晨,天气并不是酷热难耐的时候,多到户外活动,这样可补充身体能量、调畅气血、养护阳气。
清晨,进行散步就是很好的运动,即可放松身心,又可固护阳气。
夏季是一个调理身体的好时机,尤其是对于经常怕冷、手脚冰凉的虚寒性体质的朋友们来讲,最好能抓住夏天治病的良机,进行调理。
如果您不知道您身体的情况具体需要怎么调,也可以咨询我。只要时间允许,我会一一回复大家的。
另外,也可以选择一些保健穴位,比如足三里、神阙、气海、关元穴等穴位。
①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前嵴外侧一横指处;②神阙穴,即肚脐,位于脐窝正中;③气海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处;④关元穴位于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处。
这几个穴位进行艾灸,施灸时把点燃的艾条适当靠近穴位皮肤,以感觉不烫为宜,四五分钟后出现红晕、感觉发热即可,每天灸一次,可以帮助护阳。
而如果您还是觉得复杂,那么您可以请家人帮忙,在身体的脊柱及脊柱两侧进行艾灸即可,也会取得不错的保健效果。
#甲状腺#中医##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