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的感温加持下,终于迎来了一年最热的时间—三伏天。
刚过的7月16日,宣告进入三伏天!
(年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共40天,具体如下:
初伏:公历年7月16日(农历五月廿六)—年7月25日(农历六月初五)
中伏:公历年7月26日(农历六月初六)—年8月14日(农历六月廿五)
末伏:公历年8月15日(农历六月廿六)—年8月24日(农历七月初六))
三伏天处于小暑和处暑之中,这段时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同时又是潮湿闷热的天气。
虽然三伏天持续高温,但是你只以为单纯持续加温吗?
NO!NO!NO!
三伏天是不可多得的冬病夏治大好时机,你get到了吗?
冬病夏治
《*帝内经》中《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和《素问·六节脏象论》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和“长夏胜冬”的记载,这些记载均提出了冬病夏治的理念。
中医中会讲究“整体观”和“天人合一”,养生调理遵从自然规则,能缓解一些疾病,而冬病夏治,遵循着这“天人合一”的理念,对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在病情相对缓解的夏季给予针对性的治疗或调养,以达到减缓发作乃至控制的效果。
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炎热的时候,也是人体阳气最盛的时候,此时可以利用环境及人体阳气充盈的状态,进行适当的调理或治疗,达到祛除寒邪、蓄养阳气、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对有虚寒性疾病的人调理也有利。
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
说夏天最热,相信没有一个人会反驳,虽然热,但是有热的好处。夏天热,不仅仅环境因素,更是因为人体也是处于一个阳气旺盛的时候,在这个时节可以利用环境以及人体的自身阳气旺盛优势,遵循中医“寒者热之”的治疗原则,实现冬病夏治的可能性,利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调理或治疗平素身体偏虚以及风寒湿型痹症(疼痛)等中医辨证为阳虚的患者。
而适合冬病夏治的疾病包括有:
1.肺系相关病症:体虚感冒、鼻炎、慢性咳喘、慢性咽炎等。
2.痛症:颈肩腰腿痛、膝骨性
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网球肘、胃痛、痛经等。
3.其他类:长期腹泻、慢性肠炎、消化不良等。
冬病夏治怎么做?
不吃冰的
炎炎夏日,外面高温,最合适就是来一杯冰凉的畅饮,一杯下肚,炎热的气息瞬间熄灭,感受到夏日里面那一丝凉意,但是冷饮一杯下肚,你的健康可能存在隐患问题!尤其是刚从高温的环境回来,身体处于燥热的情况,一杯冷饮下肚,不仅伤脾胃,一来容易造成肠胃不适,二来容易积寒。
不宜长时间呆在空调下
高温的天气,让大家外出都是外出2分钟出汗2小时,不由感叹夏天的命都是空调给的,但是若从外面刚出完一身汗回来,立马到空调口直吹风,虽爽,但是湿气就容易直面舒张的毛孔进入体内,不经意可能会有人出现面瘫问题,其次,长期间待在空调房中,体内没有办法出汗,也容易出现感冒问题,同时还容易出现空调病。吹空调要适度,可是上班几乎都会在空调房内,这样怎么办呢?若长时间处于空调房中,要注意空气流通,隔一段时间要适当开窗通风,多喝温开水,让体液也可以通过小便排出。
切忌盲目进补
三伏天这么好的调理时机,当然要进补起来。虽然是调理好时机,但是进补有讲究,不是千人一方。对于一些热性体质可以尝试“去火”调养,选择一些性凉、清暑的蔬果的时令蔬果,如:苦瓜、西红柿等,而对于冬病夏治的人来说可以进补一些温热的食材,如:羊肉、生姜等等。
三伏进补更应根据自身的健康状况及本人的生活习惯,将食补、药补二者有机配合,灵活运用,方可收到自己想要的预期效果。
三伏可驱寒扶阳
在中医中,“寒”被称之为“万病之根”,“湿”被称之为“万病之母”,“风”被称之为“万病之首”,而“火”则被称为万病之华,其中寒湿引起的疾病尤其难治,而在三伏天,无论是环境还是人体阳气旺盛,这段时间当腠理开泄,经络、腧穴更为敏感,对于辛温药物更容易渗透皮肤,通过经络气血直达病处,实现温煦阳气、驱散内寒的作用。而驱寒扶阳可以穴位敷贴、穴位按摩、艾灸等等,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扶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