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周家夷
5月19日是世界炎症性肠病日,腹泻近4个月的陈永(化名),躺医院消化内科的病床上,他本以为自己只是普通的“拉肚子”,在医院通过结肠镜等一系列检查后,医生发现他的结肠、乙状结肠出现了弥漫溃疡,根据全面检查确诊他患上了溃疡性结肠炎。
据统计,全世界有超过万人患炎症性肠病(IBD),病程长、迁延不愈,可以通过药物或手术等治疗方法暂时控制或得到缓解,但目前还没有找到明确的病因和可以治愈的治疗方法,大众对IBD患者所遭受的痛苦也知之甚少。
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常玉英博士介绍,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它很容易和普通的腹泻混淆,“一般的夏秋季腹泻可能过两天好了,但炎症性肠病会出现长期的反复腹泻、腹痛、便血、粘液便等。当然,确诊需要系统诊断,多种检查,再通过了解病程进行综合判断。”常玉英说,如果不尽早治疗,可能导致胃肠道粘膜、糜烂、溃疡、营养不良、肝胆疾病(伴肝硬化),关节、皮肤损伤、结肠癌等,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炎症性肠病在中青年人中比较常见,而且发病率正在逐年上升,“与人们现在吃得精细化、过度的精神压力、遗传、环境、感染、免疫等因素有关。”常玉英提醒,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长期腹泻、黏液性血便等症状,医院消化科进行炎症性肠病的筛查,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