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toxicology)是一门研究外源因素(化学、物理、生物因素)对生物系统的有害作用的应用学科。主要应用生理学、药理学、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病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理论和技术;通过动物实验、临床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研究外来物质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性作用及其机制和中*的治疗。
在一定意义上,只要达到一定数量,任何物质对机体都具有*性;在一般情况下,如果低于一定数量,任何物质都不具备*性;关键是此种物质与机体接触的量。
“*奶”顾名思义是指携带*素的乳汁。“*奶”被认为是产房仔猪腹泻的主要因素。
“*奶”源于*素,依赖于肝损,表现为腹泻。
肝脏是重要的身体器官,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各种*素经过肝脏的一系列化学反应后,转变成无*或低*物质的过程,当多量*素,持续不断的蓄积于肝脏,超过了肝脏解*的上限,不堪重负的肝脏会因此而受损,从而影响与破坏肝脏的生物学功能。
肝脏损伤,造成门静脉血不能顺利通过肝脏回流入下腔静脉就会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表现为门-体静脉间交通支开放,大量门静脉血在未进入肝脏前就直接经交通支进入体循环。在这种情况下,血液中所携带的代谢产物与*素,不能经过肝脏解*,就随着循环系统到达全身各处。而“血乳同源”,未经肝脏解*处理过的血液,循环到乳腺部位时,转化成为乳汁。
而乳汁恰恰是*素除了粪便、尿液之外的第三条排出体外的途径,比如玉米赤霉烯酮*素、*曲霉*素、赭曲霉*素。而且在母猪乳汁中也能检测出这些*素。
乳汁分泌的过程,也是*素伴随乳汁排出的过程,当小猪吃了携带*素的乳汁后,会大量沉积于肠粘膜,造成肠道绒毛萎缩,隐窝变浅,水肿、出血、溃疡等一系列损伤,最终形成腹泻的发生。
并且,拒食、呕吐、腹泻,也是机体先天内置的,应对饮食不良的自我保护反应,仔猪采食*奶的腹泻症状,同时也是*素通过粪便排出体外的方式。
*素造成中*需要一个剂量,病原造成发病需要一个数量。剂量决定*性,*性依赖于剂量,在科学探索与医疗实践中,抛开剂量谈*性是不严谨的,而“*奶”的危害也是有不同程度的,较高浓度的*奶可以直接造成初生仔猪腹泻,较低浓度的*奶会造成免疫系统以及脏器的实质性损伤,但是因为哺乳期仔猪能够通过母乳获得被动免疫保护,因此明显的病理变化往往发生在离乳以后,比如说会造成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那么,“*奶”中的*素究竟是什么?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引起肝损的*素;
没有肝损就没有“*奶”,肝损是一切外源性*素(霉菌*素、药物*素、矿物质*素)与代谢性*素共同作用造成的。
二、乳汁中携带的*素;
从母猪、仔猪的相关症候群推断,主要是玉米赤霉稀酮*素。产房仔猪腹泻不是一个孤立的病理变化,而是一个症候群,这一系列病理变化,均符合玉米赤霉稀酮*素病理变化。比如母猪群乏情、返情增加;死胎、流产增加;后两对乳腺水肿;产后恶露不尽;产程普遍增加;泌乳量普遍下降或者无乳;初生仔猪八字腿、外阴红肿比例增加等等。
并且,在大量的临床统计中我们发现;后备母猪+冬季分娩=产房仔猪腹泻,初产母猪因为对于*素特别是玉米赤霉烯酮*素更加敏感,所以发生产房仔猪腹泻的比率明显高于其他胎次。寒冷潮湿环境引起的大肠杆菌、密螺旋体与产房仔猪腹泻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如果及时寄养(更换饮食),发生腹泻的仔猪通常可以自愈,无法寄养但是及时使用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滴口的处理,尽管也能产生一定的效果,但是因为没有针对根源而仅仅控制了伴发性感染,因此治疗效果也差强人意。
因此也可以解释,欧洲产房仔猪腹泻的发生比例,远远低于中美两国的原因。因为欧洲主要使用麦子,而中美使用玉米,玉米更容易被玉米赤霉稀酮*素污染,母猪使用并蓄积后,更容易引起乳汁携带该*素,也就容易发生产房仔猪腹泻。并且玉米赤霉烯酮*素的雌激素样作用,还会影响雌激素、孕激素、促泌乳素的分泌与相关表达,造成母猪群生产中系统性问题。
疾病的研究,仅仅进行到病原层面是远远不够的,非传染性因素是传染性疾病的底层逻辑,传染性疾病是非传染性因素不良的显性表现。任何一个问题的解决,都需要在纷繁复杂的细节中,归纳整理出底层逻辑与普遍规律,从根源上重视,在过程中控制,才能得到一个持续改善的结果。而且我也确信,如果把产房仔猪腹泻的控制思路前置到“让猪吃得好、住的好”的着眼点上,规范后备母猪培育过程,在60公斤体重适时停止使用生长猪饲料,使用纤维素更高,矿物质更低,能量水平合理的后备母猪饲料;使用清洁、均衡的母猪饲料,减少外源性*素摄入,内源性*素的产生;增加产房温度,强化产房通风,提高猪群舒适度。一定能够控制产房仔猪腹泻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