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2月最后一天是国际罕见病日。目前,全球确认的罕见病超种,我国有超万名罕见病患者。近年来,随着基因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每年约有个新病种被发现。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罕见病患者尤其是小患者,会拥有特殊称呼:如“天鹅宝宝”(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瓷娃娃”(成骨不全)、“黏宝宝”(黏多糖贮积症)......看似美丽的名字的后面,却都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心酸故事。
17个月才会走,还是一摇一摆“小鸭步”
2月24日周五上午,昊昊的常规复诊日。一大早父亲方志伟就带着小昊昊从安徽铜陵赶来南京。自从年确诊罕见病低磷性佝偻病之后,这趟来宁的路程方志伟和昊昊已经跑得很熟悉,隔一段时医院复诊成为父亲方志伟和昊昊必须养成的习惯。今年是确诊的第四年,由于病情控制不错,复诊的时间也从每个月拉长至每三个月。
在方志伟的老家有句俗话,小孩子说话早走路就晚。小昊昊刚过8月龄就开始逐渐牙牙学语起来,因此满了周岁还不会走路这件事起初并没有让一家人着急。“16个月都还没走,17个月才走的。”方志伟回忆,虽然昊昊终于开始能慢慢学走路了,但并不顺利,走起路来没有力气像踩棉花一样,根本走不了几步,就这样蹒跚走了两三个月,小昊昊的腿逐渐出现了越来越明显的“O”型,向外弯曲。
和大多数“天鹅宝宝”一样,“小鸭步”是他们最早被父母注意到的异态。外婆和妈妈先医院找了医生,医生讲这肯定腿骨头不对。“他妈妈打电话给我,我就回去了。赶紧带他到南京这边来查了一下。”
方志伟在杭州打工,妻子和丈母娘在家照顾小昊昊。听说儿子有些不对劲,这个家的主心骨定了定神,赶紧带孩子来南京看病。
基因检测,最终确诊为罕见“天鹅宝宝”
医院,小昊昊“打交道”的第一个科室是儿童保健科,一系列的检查也是从那时开始的。检查结果明确提示为佝偻病,医生给开了维生素D和钙片。可吃了几个月再次复查时,昊昊骨密度数值仍旧不理想,找不到明确的病因。儿保医生并没有就此放弃,随着对于各类疾病认识的不断增强,“会不会是低磷性佝偻病”这样的想法让儿保科医生把昊昊介绍到了肾脏科。
低磷性佝偻病,是一组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肾脏排磷增多,引起以低磷血症为特征的骨骼矿化障碍性罕见疾病。而X连锁低磷性佝偻病,即X连锁低磷血症(XLH)就是低磷性佝偻病最常见的一种,由于X染色体内肽酶同源性的磷酸调节基因(PHEX)突变而引起局部和全身病变,约占遗传性低磷性佝偻病的80%。基因检测是确诊的金标准。
这是方志伟第一次知道低磷性佝偻病,“不能接受,晴天霹雳”,对彼时的方志伟来说仿佛天塌下来了一样。“那时候还是在广州路院区,我记得蹲在门诊楼楼下连抽了好几根烟。”
大量的网络搜索,不断地咨询病友,加入“天鹅宝宝患者群”……方志伟真正了解了低磷性佝偻病之后才发现这个“罕见病”其实离自己并不远。妻子陈婷很可能就是患者之一,身高只有1米4多一些、“罗圈腿”、牙齿状况不好。基因检测后这样的猜测最终也得到证实,小昊昊遗传了妈妈。
改善下肢畸形就得要终身服药
很长时间以来,由于国内缺乏针对性的药物,补充磷剂和活性维生素D来改善骨骼畸形及佝偻症成了主要的对症治疗手段。对于“天鹅宝宝”们来说,终身需坚持口服药,在生长发育期可以抓紧时机避免下肢更严重的畸形,成人后虽可以减少剂量,但若不治疗也会导致低磷性骨软化症,出现骨痛,骨折,骨骼畸形等。
刚确诊时,年仅17个月的小昊昊对磷酸盐制剂很是抗拒,那味道又酸又涩,方志伟和陈婷两个大人“打配合”才能喂进去。服药时间规定6小时一次,一天要喝四次,昊昊在成年前都不得不接受这样的时间划分。一开始是每次1.5毫升,随着年龄增长,后来是2毫升、2.5毫升。
精力是一方面,金钱的压力对这个只靠方志伟一人打拼的小家庭来说也是压在肩上不小的“石头”。他粗粗算了笔账,每个月纯自费的药费加上每年4次来南京复查的检查费、交通费,光这些从确诊至今就要十万块,这还不谈每次他带孩子来看病会造成误工的费用。“只要儿子一点点改善了,就能坚持得住。”方志伟越了解罕见病也越明白,比起其他病种只能等待天价药的“灵魂砍价”,低磷性佝偻病能有药吃已经很庆幸了。
“现在大一点了,习惯了复查,晚上一叫他也知道要吃药了。”确诊4年,今年9月昊昊就要上小学了。如今的昊昊活泼开朗,提起儿子在喝药这件事情上的变化,看着儿子已与正常小朋友看着并无太大差别的双腿,方志伟还是欣慰的。
作为父亲,他从不向孩子隐瞒病情。“这也是他自己生病了,他肯定是要知道的,不然以后要怪我的,以后他更要对自己负责。”但在昊昊不足够成熟之前,这份责任完完全全担在方志伟和陈婷身上。担心昊昊的骨质软,不上学时陈婷的视线总是离不开儿子尽量不让他摔跤,生怕任何的磕着碰着。“生了这个病就是一辈子的事情,就期盼着孩子能好好的,能跟正常孩子差别小一些”,这样的想法成了夫妻俩几年来时刻的祈祷。
《第一批罕见病目录》中第51号罕见病
“低磷性佝偻病在儿童早期即发病。儿童中主要累及骨骼系统,多数儿童在将近周岁开始负重时出现下肢畸形,并伴有生长迟缓、身材矮小、骨骼疼痛等。”昊昊的主医院肾脏科主任医师陈颖告诉记者,不仅如此,还有患儿会出现肌肉无力、疼痛以及牙齿发育异常等现象,且疾病会终身伴随患者,易造成骨骼畸形、骨折、骨痛、听力受损,有致残致畸的风险。“疾病影响患者一生,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和心理的伤害并且会引发精神和心理疾病。”
年,《第一批罕见病目录》发布,患病率约为1/~1/0的低磷性佝偻病被纳入了《第一批罕见病目录》第51号罕见病。陈颖主任介绍,至今医院确诊的“天鹅宝宝”有近例。昊昊是幸运的,在确诊的路上他们并没有走太多弯路。
然而比罕见病更罕见的,是会诊治罕见病的医生。《中国低磷性佝偻病患者生存报告》显示,超过72%的低磷性佝偻病患者没有在首次就医后被确诊,患者平均确诊历时接近四年,有的甚至去过18家医院后才确诊。63.6%的患者有过误诊经历。比如昊昊的妈妈陈婷,若不是儿子的发病她可能一辈子都没有意识到自己是个罕见病患者。
“早诊断、早治疗、坚持治疗”是低磷性佝偻病患者的唯一出路,在陈颖主任看来,让诊断年龄提前也是儿童肾脏科医生重要的使命之一。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如今低磷性佝偻病患儿医院确诊的平均年龄是32个月,比全国范围内7岁的平均确诊年龄整整提前了4年多,这也意味着更早抓住了治疗的机会,才能让越多患儿远离更为严重的下肢畸形。
生命“有价”,每长一公斤意味着费用越高
“确诊难、就诊难”,低磷性佝偻病患者求医路上的困局远远不止如此,“治疗缺”也是他们面对的多重困境之一。临床中,磷酸盐+活性维生素D治标不治本,部分患儿经治疗效果不理想。国内虽已引进了用于低磷性佝偻病的创新性药物布罗索尤单抗,但由于尚在国家医保谈判“初审”阶段,昂贵的价格让绝大部分的患儿家庭望而却步。
陈颖主任介绍,磷酸盐+活性维生素D的方案难以纠正空腹血磷水平达正常低限、维持血磷稳态,有一些患者治疗效果不好。还有部分患者对磷剂不耐受,会出现腹泻、肾钙质沉积症、高尿钙症以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并发症的风险。
医院的“天鹅宝宝群”,患者和医生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