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乳糖不耐受,指由于乳糖酶分泌少,或者先天缺乏、活性降低,引起肠道不能完全消化分解乳糖,产生大量气体和酸,出现腹胀、腹泻、腹痛等症状。分为先天性乳糖酶缺乏、相对乳糖酶缺乏、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新生儿期即可发病。生后第一次吃奶后即出现严重的水样腹泻,易引起脱水、电解质紊乱。
相对乳糖酶缺乏
主要见于胎龄34周以下的早产儿。在早期喂养中易出现呕吐、潴留、腹胀和排便异常。多为暂时性的,随着月龄增加,肠道发育逐渐成熟,乳糖酶活性会逐渐增加。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继发于各种累及小肠黏膜的疾病或全身性疾病后出现的暂时性乳糖酶缺乏,如慢性及迁延性腹泻、胃肠道感染、手术损伤、免疫缺陷及营养不良等均可引起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刷状缘受损。婴幼儿更容易出现,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乳糖不耐受如何治疗?
轻度的乳糖不耐受,若生长发育正常、腹泻程度比较轻,多数会建议继续母乳喂养,建议少量多次喂养。
腹泻比较严重的宝宝,除了药物控制腹泻外,多推荐宝宝喝低乳糖或者无乳糖配方奶粉。对于急性腹泻后造成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宝宝,无乳糖配方粉应喝到痊愈后的2-4周。在转奶的过程中最好一顿一顿的转,让宝宝肠道有个适应的过程。
如何区分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过敏?
乳糖不耐受是消化系统问题,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腹胀等消化系统症状。牛奶蛋白过敏是免疫系统问题,主要表现呕吐、便血、腹泻、湿疹、荨麻疹等消化系统以及皮肤症状,甚至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
在治疗上,乳糖不耐受以改为低/无乳糖配方奶粉喂养为主,牛奶蛋白过敏主要是远离过敏源。
(医院医院早产儿重症监护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