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年冬天开始,新冠连续几年来充斥着人们的生活,从最开始的封城、封小区、接种新冠疫苗,一直到现在的定期进行核酸检测,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规律的生活。
有数据显示,自从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感染人数已超1.67亿,感染致死人数超过万人,比起这些冰冷的数字,更残酷的是,人们不知道新冠疫情到底在何时才能彻底结束。
时至今日,全国多地还时有疫情的出现,学不能上,班不能上,钱不能赚,但是房贷、车贷却还在持续着,这使很多人非常焦虑,时刻盼望着新冠的彻底消失。
在我国古代有一句话:大疫不过三年,这是古代的一种经验总结,意思是再大的疫情也不会超过三年。
有人认为古代的医疗水平不高,一旦一个地方发生传染性疫情,官府就会把当地封起来,防止疫情扩散,当地的人如果扛不住病毒就会死亡,而活下来的人体内拥有了免疫系统,自然就会存活了下来,再加上古代交通不便,靠双腿一般不会形成太大面积的感染,一般在三年之内疫情都会结束。
“大疫不过三年”的说法适合现如今的新冠疫情吗?首先在病毒传播方面,新冠疫情看似毒力在减弱,传播力在逐渐下降,其实是人们的防控意识在不断提高,而反观国外疫情情况实在不敢恭维,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有了增长的趋势,这和人们的防控意识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其次在病毒变异速度方面,冠状病毒之所以叫新型冠状病毒,是因为它是第7种冠状病毒,如今人们对于它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表面阶段,病毒的变异速度远远超过了以往6种冠状病毒。
在科学层面来讲,医学研究还不尽如人意,疫苗防控被屡屡突破,专用治疗药物阿兹夫定刚刚批准,究竟疗效如何还需要临床实践验证。而专用的疫苗又落后于新冠病毒的变异速度,所以很难应用于广大人群。
综上所述,大疫不过三年的说法,在现如今而言根本没有科学依据,人们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战争,很有可能是一场持久战,只有完全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者才是新型冠状病毒消失的三板斧。
新冠病毒会不会像流感病毒一样,季节性爆发?今年两年半的新冠疫情,使得人们对于病毒的爆发规律性,有了一定的认识,每当到了冬季,便是新冠病毒肆虐的时候。对此中科院武汉病毒研究所以及中国疾控中心主任曾公开表示:
新冠病毒可能会演变成一种低致病性但高传染性的冠状病毒,这种病毒可能每年冬天都会复发,就像引起季节性流感的病毒一样。
中国香港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曾发表文章表示:他们测试了新冠病毒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稳定性,结果发现温度越低,新冠病毒越稳定。
4摄氏度下,培养基中的新冠病毒在14天后仍保持稳定,22摄氏度下,病毒能够保持稳定一整天,7天后病毒传染性降低至0.1,37摄氏度下,病毒仅能保持稳定3~4个小时,传染性在一天后就降至0.1%。
虽然这项研究数据比较详细,但是对于温度及疫情分析的范围比较窄,该结论是能否扩展到全球,还存在一定的疑问,关于气温对疫情发展的影响,虽然学界对此还缺乏深刻理解,但是我们可以肯定的是,这种影响一定是存在的。
和春夏秋三个季节相比,到了冬季,人们大多习惯待在室内,呼吸着同样的空气,而在其他季节,大家大多数都在阳光下活动,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呼吸以及身体接触。当然温度对于新冠病毒产生的任何影响,都不会像通过隔离措施限制其传播那样重要。
阅读延伸——如何区分感冒、流感和新冠肺炎?普通感冒以鼻塞流鼻涕为主要表现全身的症状,比较轻,且没有肺炎症状。
流感的特点是头痛咽痛,全身酸痛等,全身症状比较严重,而呼吸道症状比较轻,有时会引起肺炎,但不常见。
新冠肺炎的特点是以发热干咳乏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鼻涕,咽痛,结膜炎,肌肉疼痛,腹泻等症状。轻型患者可表现为低热轻微乏力,嗅觉及味觉障碍等没有肺炎表现。
如今随着新冠疫苗的接种,绝大多数新冠肺炎感染者都属于无症状或轻症,没有特别明显的临床症状,即使是这种情况,大家也不要太过大意,平时也要做好防控措施,尽量少去人群聚集的地方,平时勤洗手,勤更换口罩,定期进行核酸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