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论坛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检验科各项目临床意义三
TUhjnbcbe - 2020/6/4 18:53:00

血型

(1)ABO血型

①ABO血型鉴定主要用于献血与输血,如献血者与受血者血型不同则引起严重的溶血性输血反应,而导致病人死亡。②“O”型血母亲孕育A型或B型血胎儿时,则可发生新生儿溶血症。③某些原因不明的输血反应时,应考虑少见的血型抗原刺激。④在法医学上常用于亲子鉴定。

(2)RH血型

①Rh阴性的患者输入Rh阳性的血液后,可刺激病人产生免疫性抗体,当再次接受Rh阳性血液时,可造成溶血反应甚至导致病人死亡。②Rh阴性的母亲孕育了Rh阳性的胎儿后再次妊娠时,即可导致新生儿溶血症;若Rh阴性孕妇曾输过Rh阳性血液,则第一胎就可发生新生儿溶血症。

尿常规

(1)尿酸碱度(pH)增高:见于呼吸性碱中*、某些代谢性碱中*、泌尿系变形杆菌感染、肾小管性酸中*、应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此外,久置腐败尿及脓血尿pH亦可呈增高。降低:见于呼吸性酸中*、代谢性酸中*、应用氯化铵等酸性药物等。

(2)透明度新鲜尿浑浊:可见于尿酸盐沉淀(浓缩的酸性尿冷却后,有淡红色尿酸盐结晶析出,加热加碱后转为透明)、磷酸盐和碳酸盐沉淀(呈淡灰色,加酸可溶解)、脓尿、菌尿等。

(3)颜色①红色:血尿,服某些药物,如利福平等。②浓茶或酱油色:血红蛋白尿。③深*色:胆红素尿。④白色乳样:乳糜尿、脓尿。

(4)尿糖增高: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甲亢等或内服、注射大量葡萄糖,精神激动等。

(5)尿沉渣镜检①白细胞增多:见于泌尿系感染(肾盂肾炎、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等),泌尿系结石(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泌尿系结核(肾结核、膀胱结核),泌尿系肿瘤(肾癌、膀胱癌、前列腺癌)等。②红细胞增多:见于泌尿系结石、结核及肿瘤、肾小管肾炎、泌尿系血管畸形、出血性疾病等。

(6)管型①红细胞管型:见于肾脏病变急性期或慢性肾炎的发作期。②白细胞管型(脓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等。③上皮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炎、急进型肾炎、子痫、重金属中*、化学品中*、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④颗粒管型:慢性肾炎、药物中*、类脂性肾病、急性肾衰(肾衰管型)等。

(7)蛋白阳性: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中*性肾病、妊娠、妊娠*血症、SLE、多发性骨髓瘤、Waldenstrom巨球蛋白血症、肾移植后、剧烈活动、高热、寒战等。

酸碱度(pH):5.0~7.0;透明度:透明;颜色:淡*或*色;尿糖:阴性;尿沉渣镜检:白细胞<5个/HP,红细胞0~1个/HP(儿童<3个/HP),上皮细胞0~少量/HP;管型:0/HP或偶见透明管型;蛋白:阴性。

粪常规

(1)颜色①红色:下消化道出血。②黑色:上消化道出血,食入炭末、动物血等。③灰白色:阻塞性*疸。④酱色:急性阿米巴痢疾。⑤绿色:乳儿消化不良。

(2)性状①脓血便:细菌性或阿米巴痢疾,结肠肿瘤,慢性血吸虫病,大肠杆菌性肠炎等。②粘液状:细菌性或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结肠憩室炎,结肠癌等。③鲜血便:肛门或直肠出血。④米汤样:霍乱。⑤水样:食物中*,婴幼儿腹泻,急性肠炎,急性肠道传染病。⑥羊粪样:痉挛性便秘,老年习惯性便秘。⑦凝乳样:婴儿消化不良。⑧柏油样:上消化道出血。⑨白陶土样:完全性胆道阻塞,钡餐检查后。

(3)镜检①红细胞:见于下消化道出血如结肠癌、直肠息肉、痔疮及急性阿米巴痢疾,急性血吸虫病等。②白细胞增多:见于结肠、直肠、小肠细菌性或非细菌性感染,变态反应性肠炎或其他原因所致肠炎等。③巨噬细胞:见于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④脂肪球:大量脂肪球见于胆道感染、胆道阻塞、胰腺功能障碍、结肠炎、乳糜泻等。⑤夏科-雷登结晶:见于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等。⑥寄生虫卵:见于各种寄生虫病。⑦肿瘤细胞:结肠癌、直肠癌可见恶性肿瘤细胞。⑧食物残渣和肌肉纤维增多:见于肠蠕动亢进,腹泻,蛋白消化不良,慢性胰腺炎等。如见到肌纤维的纵横纤维,甚至肌细胞核,表示胰腺外分泌功能严重受损。⑨结缔组织增多:见于胃病伴胃蛋白酶缺乏,腹泻等。⑩淀粉颗粒增多:见于慢性胰腺炎伴胰腺外分泌功能不全。

正常粪便为棕*色,质软条状,镜检无红细胞,白细胞偶见,无巨噬细胞,脂肪球偶见,无夏科-雷登结晶,无寄生虫卵,无肠粘膜上皮细胞,无肿瘤细胞,食物残渣和肌肉纤维偶见,结缔组织偶见,可见淀粉颗粒。

妊娠试验(尿HCG)

受孕1周后可呈阳性。过期流产或是不完全流产,子宫内仍有活胎盘组织时,本试验仍呈阳性。人工流产后,如果本试验仍呈阳性,提示体内仍残留胚胎组织,应进一步检查。宫外孕时HCG低于正常妊娠,但仍有60%的阳性率,本检查有助于与急腹症、妊娠相关疾病及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葡萄胎,恶性葡萄胎,绒毛膜上皮癌以及男性睾丸畸胎瘤等恶性肿瘤时HCG会很高。

正常男性和未怀孕的女性一般为阴性。

白带常规

(1)阴道分泌物清洁度分级及意义:见表2-3。

(2)滴虫可作为滴虫性阴道炎的诊断依据。

(3)霉菌排除污染外可作为霉菌性阴道炎的诊断依据。 

(4)线索细胞是诊断细菌性阴道病,特别是加德纳菌感染的重要依据。

(一)血常规

1.白细胞计数(WBC)

(1)生理性增多:见于新生儿、剧烈运动、疼痛、急剧的情绪变化、应激、妊娠、分娩。

(2)病理性增高:见于①急性感染:如急性化脓性感染所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局部炎症及一些细胞感染。②组织损伤:如手术后急性心肌梗塞。③恶性肿瘤及白血病:如急性、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尤以慢性白血病增高最多。各种恶性肿瘤的晚期,如肝癌、胃癌等。④其它:如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尿*症、酸中*、某些药物中*、烧伤等。

(3)减少:见于①某些感染:细菌感染(如伤感、副伤寒);病*感染(如流感、风疹、麻疹)。②某些血液病:如再障、粒细胞缺乏症、非白血病性白血病等。③脾功能亢进:各种原因所致的脾肿大,如班替氏综合症。④理化因素:接触放射性物质或应用某些化学药物(长期、慢性损伤,如广岛原子弹后许多人白细胞减少;氯霉素及一些药物在3日内即可出现WBC减少,服苯妥因钠1片,个别人发生粒缺,此类情况还有过敏因素)。

少于0.5×/L提示患者受感染的危险极大,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并仔细监测。少于4×/L可认为白细胞减少,应了解白细胞分类,并作进一步检查;多于12×/L可视为增多,白细胞分类对确定增多原因有一定价值,应寻找感染的来源。30×/L或更多者有白血病可能,应作白细胞分类及骨髓检查。

(4~10)×/L。

2.白细胞分类

(1)中性粒细胞

1)增高:见于①急性感染或炎症:常见疾病如败血症、肺炎、阑尾炎、脓肿等,白细胞升高的程度视感染的严重程度及机体反应性不同而有所差异。轻度感染时,白细胞数可正常,但分类可见中性粒细胞升高;中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可大于10×/L并可伴有轻度核左移;重度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常大于20×/L,并可出现明显核左移。②广泛的组织损伤或坏死:严重外伤、大面积烧伤、心肌梗塞、肺梗塞等,白细胞明显升高,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③急性大出血时,白细胞总数可在1~2h内迅速升高,可达(10~20)×/L,以中性分叶核粒细胞为主,见于消化道大出血、脾破裂、宫外孕等,白细胞增高可作为早期诊断内出血的重要参考指标。④急性溶血:各种原因导致的红细胞大量溶解使之相对缺氧及红细胞破坏后的分解产物刺激骨髓贮存池中的粒细胞释放入血,使以中性粒细胞为主的白细胞增高。⑤恶性肿瘤:急、慢性白血病、淋巴瘤等。⑥各种中*:如尿*症、糖尿病酸中*等。

2)减少:见于①某些传染病:如流感、伤寒、副伤寒、麻疹等。②某些血液病:如再障、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等。③慢性理化损伤:长期接触放射线或应用某些化学药物,如氯霉素、磺胺类药物和肿瘤化疗药物等。④其它:如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高度恶病质等。

(2)嗜酸性粒细胞

1)增多:见于①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药物过敏、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紫癜等。②寄生虫病:如蛔虫病、钩虫病、血吸虫病等。③皮肤病:如湿疹、牛皮癣、剥脱性皮炎等。④血液病:如慢粒、恶性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性白血症、多发性骨髓瘤等。

(3)淋巴细胞

1)增多:见于①某些病*或细菌所致的传染病:如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病恢复期、结核病、百日咳等。②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白血性淋巴肉瘤。

2)减少:见于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接触放射线。②细胞免疫缺陷病、某些传染病的急性期。

3.血小板计数(Plt)

(1)增多:见于①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溶血性贫血、淋巴瘤。②手术后、急性失血后、创伤、骨折。③某些恶性肿瘤、感染、缺氧。④脾脏切除术后。

(2)减少:见于①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巨幼细胞性贫血等。②脾功能亢进、放射病、癌的骨髓转移。③某些传染病或感染:如败血症、结核、伤寒。④某些药物过敏:氯霉素、抗癌药等。⑤DIC。

(~)×/L。

(二)纤溶系统

1.纤维蛋白原(Fg)

(1)升高:见于糖尿病及其酸中*,动脉血栓栓塞(急性心肌梗塞急性期)症,骨髓病,休克,外科术后及轻度肝炎等。

(2)减低: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等。

2.0~4.0g/L。

2.凝血酶原时间(PT)

(1)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s为延长,见于II、V、VII、X因子缺乏及纤维蛋白原的缺乏,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如DIC、原发性纤溶亢进等。

(2)PT缩短:先天性因子V增多,DIC早期(高凝状态),口服避孕药等。

(3)口服抗凝药的监护:当INR值在2~4时为抗凝治疗的合适范围,INR>4.5时应减少或停止用药。

11.0~15.0s。

3.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1)APTT延长:结果超过正常对照10s延长,见于因子VIII,IX,XI,XII的缺乏。

(2)APTT缩短:见于DIC,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

(3)肝素治疗的监护:应维持APTT在正常对照的1.5~3.0倍为宜。

21.1~36.5s。

3.D-二聚体(D-Dimer)

(1)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增高表明体内有血管内凝血形成及继发性纤溶发生,可以作为无创伤性的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陈旧性血栓患者D-二聚体不增高。

(2)D-二聚体检测可以用于原发性纤溶与继发性纤溶的鉴别试验。D-二聚体含量增高常出现在继发性纤溶中。

(3)溶栓治疗的监测:用尿激酶(UK)治疗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尤以用药后6h峰值最高,24h恢复至用药前水平。

0~0.3mg/L(金标法)。

4.血浆硫酸鱼精蛋白副凝固试验(3P)

在出血后,如恶性肿瘤、消化道出血、外科手术、人工流产、分娩等。以及肾小球疾病、败血症等情况时可出现假阳性。

正常人为阴性。

细菌培养的临床意义

细菌培养与其它检验项目不同,由于其样本采集易受杂菌的干扰和培养条件的限制,因而造成检测结果有时与临床不完全一致,故在分析细菌培养报告时应明白:细菌培养阴性不代表无细菌感染、细菌培养阳性不代表该菌一定是病原菌,应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1、血液和骨髓培养

目前血液培养仍然是菌血症和败血症的细菌学检验的基本方法,并且广泛地应用于伤寒、副伤寒及其它细菌引起的败血症的诊断。菌血症系病原菌一时性或间断地由局部进入血流,但并不在血中繁殖,无明显血液感染临床征象。常可发生在病灶感染或牙齿感染,尤以拔牙、扁桃体切除及脊髓炎手术后等多见。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造成身体的严重损害,引起显著的全身症状(如不规则高热与全身中*等症状),它多继发于组织器官感染,尤其是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广谱抗生素和激素的应用及烧伤等。

单次的血培养结果,对临床无鉴别指导意义,应多次多部位采集血液进行培养,才可判定检出菌究竟是病原菌还是污染菌。

抽血时应特别注意皮肤消*和培养瓶口的灭菌。

2、脑脊液培养

正常人的脑脊液是无菌的,故在脑脊液中检出细菌(排除操作中的污染)应视为病原菌。引起脑膜炎的细菌种类不同,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多为脑膜炎奈瑟菌,除此之外尚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等。

3、尿液培养

尿液细菌培养对于膀胱和肾脏感染的及早发现和病原学诊断很有价值,对于尿道、前列腺以及内外生殖器的炎症也有一定价值。尿液中出现细菌通常称为菌尿症,如果尿液本身澄清但培养出细菌,一般为标本采集时未彻底消*尿道口引起。如果细菌培养阳性同时伴有脓尿出现,则提示有尿路感染的可能(需指出轻度感染时可无脓尿出现)。泌尿系感染常见菌为大肠埃希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变形杆菌等,除结核分枝支杆菌外,这些细菌又是尿道口常驻菌,极易引起标本留样污染,应注意鉴别。某些真菌疾病,如曲菌病在播散时也可造成肾脏感染,且尿中也能检查到。

尿液的细菌学培养具有重要的诊断意义,但培养阴性并不能否定泌尿道感染,一般应注意病程、采样的时机、方法以及其它原因的影响。

尿道口的消*是中段尿细菌培养的关键步骤,是引起假阳性的最主要因素,故尿液细菌培养阳性要注意排除留样污染,如果检出菌的数量大于10万CFU/ml,则基本可认为是病原菌。

4、痰液和咽拭子标本的培养

痰液及支气管分泌物的细菌学检验对于呼吸道疾病的诊断、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对无法咳痰的患者,用咳嗽后的咽拭子做培养检查,仍是发现致病菌的主要依据。

人体口腔、鼻咽部等上呼吸道内存在有大量的正常菌群,故痰液标本的收集易受到这些部位细菌的污染,尤以慢性呼吸道感染多见,这直接干扰细菌培养的结果。另外患者接受某些药物的治疗,使病原菌生长受到抑制,这样也可影响阳性检出率。因此在分析结果时,应密切结合临床。在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和肺脓肿时,最好直接自支气管抽取分泌物进行细菌培养。

呼吸道标本的细菌常采取半定量计数,如果检出菌的量大于正常菌群的量,可基本认为系病原菌。

5、粪便标本的培养

肠道中细菌种类受食物的影响,除人乳喂养的婴儿肠道内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外,其余的人肠道内均以革兰阴性菌占优势,一般不致病。金*色葡萄球菌、沙门菌、志贺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TEC、EAEC、EPEC、EIEC、EHEC等)、弧菌属(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气单胞菌、邻单胞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假丝酵母菌、艰难梭菌、结核分枝杆菌、产气荚膜梭菌和弯曲菌等是肠道的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可引起婴幼儿腹泻。

6、无菌体液标本的培养

(1)胸水胸水最常见的污染菌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枯草芽胞杆菌、草绿色链球菌或类白喉棒状杆菌等。漏出性胸水一般是无菌的,但应注意防止采样污染。肺外伤或肺破裂引起的血胸,常常受到葡萄球菌、链球菌或肺炎链球菌和某些革兰阴性杆菌等细菌侵袭而引起胸膜炎。原发性胸膜炎多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也可引起原发性胸膜炎。继发性胸膜炎常为肺炎、肺结核、肺脓肿或坏疽的合并症。细菌学检查对临床诊断颇有价值。

(2)心包液正常人的心包液量少而无菌,而渗出性心包液则系感染所致。对于急性浆液纤维素性心包炎,最常继发于风湿热或继发于猩红热、败血症、牙龈的感染病灶、肺炎、脓胸、外伤或结核性胸膜炎、纵隔淋巴结炎、隔下脓疡向心包穿破蔓延。常见的细菌性感染有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等。慢性心包炎最常见者为结核。

(3)关节液关节囊内发生炎性渗出现象可能与淋病奈瑟菌、葡萄球菌及链球菌等感染有关。病原学诊断可由关节囊穿刺液培养获得证实。

其他部分的体液有无细菌存在以及存在何种细菌,应视其发生原因而定,并需通过细菌学检查而确诊。

7、生殖道标本的培养

生殖道标本的细菌学检查对性病诊断和其它细菌感染颇有价值。正常人的内生殖器是无菌的,而外生殖器和男性尿道口、女性阴道口存在着大量细菌。尿道口常有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类白喉杆菌、非致病性抗酸杆菌等,阴道口常见有乳酸杆菌、大肠埃希菌、白假丝酵母菌、类白喉杆菌等。由于生殖器官正常菌群的存在常使细菌学诊断复杂化。因此对阴道、尿道、前列腺和子宫颈分泌物等标本的采集应特别注意生殖道外部情况,以减少杂菌的污染。

淋病是淋病奈瑟菌引起的尿道粘膜卡他性炎症,其主要传播途径为性接触直接传染,也可被细菌污染物间接传染。该菌主要侵犯粘膜,尤其对前尿道粘膜的单层柱状上皮和后尿道的粘膜移行上皮有很强的亲和力,故常见于泌尿生殖道感染。男性感染者可发展为前列腺炎、附睾炎,女性可引起前庭大腺炎、盆腔炎和阴道感染。革兰染色涂片镜检可快速报告,但对于女性病例诊断不能单凭涂片检查,而必须进行培养才可确诊。

8、厌氧菌培养

(1)由厌氧菌引起的人类感染在所有感染性疾病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有些部位的感染如脑脓肿、牙周脓肿、盆腔脓肿等80%以上是由厌氧菌引起的,其中一部分是由厌氧菌单独感染,大部分则与需氧菌混合感染。

(2)厌氧菌大多感染密闭无氧的组织,故下列标本无送检价值:鼻咽拭子、齿龈拭子、痰和气管抽取物、胃和肠道内容物、肛门拭子、皮肤和黏膜分泌物、阴道或子宫拭子、褥疮溃疡分泌物等。

9、真菌培养

真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如假丝酵母菌在人体的口腔、肠道、阴道及皮肤上均可分离出,住院患者的上述标本中假丝酵母菌的分离率可达10~20%。真菌感染常发生在基础代谢差的患者,如大量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长期广谱抗生素应用者,可引起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甚至可致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等严重感染。对痰液、粪便等有正常菌群生长的部位检出的假丝酵母菌,应看数量多少决定治疗的必要性。

10、肥达氏反应

(1)通常伤寒沙门菌O凝集效价≥1:80、H≥1:,副伤寒沙门菌甲型、乙型、丙型的凝集效价≥1:80有诊断价值。

(2)动态观察:单次效价增高不能定论,应在病程中逐周复查,若效价逐次增加或恢复期效价比初次升高≥4者有诊断意义。

(3)O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M抗体较早,但在血清中存在时间短。H抗原刺激机体产生IgG抗体较迟,但在血清中持续时间长。若O、H凝集效价均超过正常范围,则患肠热症的可能性大。若两者均低,患肠热症的可能性小。若O不高而H高,可能为预防接种或非特异性反应。若O高H不高,则可能为早期感染或与伤寒沙门菌O抗原有交叉反应的其它菌感染。

11、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的检测

MRS是methicillin-resistantStaphylococcus的简称,其耐药本质多由mecA基因介导产生低亲和力的青霉素结合蛋白(penicillin-bindingprotein)PBP2a,导致和β-内酰胺类药物的亲和力降低而呈现耐药。MRS阳性菌株不论其体外药敏结果如何,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均无临床疗效。

12、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检测

ESBLS是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的简称,由质粒编码产生,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以及其它肠杆菌科细菌,在临床上可能耐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单环类抗生素。目前实验室主要检测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产酸克雷伯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四种细菌。产ESBLS细菌不论其体外药敏结果如何,应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和氨曲南药物治疗时无临床疗效。

13、HLAR(高水平耐氨基糖苷类)肠球菌的检测

HLAR是high-levelaminoglycosideresistance的简称,对于肠球菌治疗而言,氨基糖苷类、头孢类、克林霉素和磺胺类药物无临床疗效,临床应避免使用。但对严重威胁生命的肠球菌感染,如肠球菌引起的心内膜炎,在采用青霉素类或万古霉素(或****拉宁)进行治疗时,对于非HLAR的肠球菌加用庆大霉素或链霉素,常可获得协同作用。

14、AmpC酶的推断

AmpC酶属于AmblerC类或BushⅠ型β-内酰胺酶,由染色体介导产生,亦可由质粒介导产生,主要由肠杆菌属、枸橼酸杆菌属、沙雷菌属、摩根摩根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产生。AmpC酶能水解大多数青霉素、第一、二、三代头胞菌素和头霉素类抗菌素,高水平AmpC酶产生有两种机制:

①在诱导剂存在时暂时高水平产生,当诱导剂不存在时,酶产量随之下降。三代头胞菌素、棒酸、头胞西丁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是该酶的强诱导剂。当使用三代头胞菌素治疗上述细菌引起的感染时,开始几天治疗奏效,而随后发生耐药时,应高度怀疑高产诱导型AmpC酶细菌的感染。

②染色体上控制酶表达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AmpC酶持续稳定高水平表达。

CLSI尚未提供可靠而简便的AmpC酶检测方法,临床可从体外药敏试验耐药表型进行初步推断,如果感染菌对第一、二、三代头胞菌素、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和头霉素类抗生素耐药而四代头胞菌素敏感的可高度提示产AmpC酶,产AmpC酶感染菌的治疗首选四代头胞菌素和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原理

ARCHITECTSCC检验是一个两步骤免疫检验,在第一步骤中,样本和抗SCCAg包被的顺磁性微粒相结合。存在于样本中的SCCAg结合到抗SCCAg包被的微粒上。冲洗后,将抗SCCAg吖啶酯标记物结合物添加到第二步骤中。随后将预触发和触发溶液添加到反应混合物中;得出的化学发光反应作为相对光单位(RLU)进行检测。在样本中的SCCAg的量和由ARCHITECTi*光学系统检测到的RLU成正比。

正常参考值:0-1.5ng/ml。

临床意义

B64.10.1对子宫颈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原发性宫颈鳞癌敏感性为44%-69%;复发癌敏感性为67%-%,特异性90%-96%;其血清学水平与肿瘤发展、侵犯程度及有否转移相关。在宫颈癌根治术后SCC浓度显著下降;可及早提示复发,50%患者的SCC浓度升高先于临床诊断复发2-5个月,它可以作为独立风险因子加以应用。

B64.10.2辅助诊断肺鳞癌:肺鳞癌阳性率为46.5%,其水平与肿瘤的进展程度相关,它配合CA、CYFRA21-1和CEA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患者诊断的灵敏性。SCC-Ag阳性率与肺鳞癌分期呈正相关,Ⅰ期、Ⅱ期阳性率较低,Ⅲ期、Ⅳ期阳性率较高。因此,SCC-Ag是肺鳞癌较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另外,SCC-Ag还有助于在术后早期预测肺癌手术效果,患者接受根治性手术后,该抗原将在72小时内转阴,而接受姑息性切除或探查术者术后SCC-Ag仍高于正常值。术后肿瘤复发或转移时,此抗原会在复发的临床表现出现之前再次升高。在无转移或复发时,该抗原会持续稳定在正常水平。

B64.10.3食管鳞癌、鼻咽癌的预测:阳性率随病情发展而上升,对于晚期患者,其灵敏性可达73%,联合检测CYFRA21-1和SCC可以提高检测的灵敏性。III期头颈部癌阳性率为40%,IV期时阳性率增至60%。

B64.10.4其它鳞癌的诊断和监测:头颈癌、外阴癌、膀胱癌、肛管癌、皮肤癌等。

BNP原理

用美国雅培公司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抗体包被微粒子,用碱性磷酸酶作为标记物,基质采用极稳定的MUP(4-甲基磷酸伞型酮),测定荧光的强度,来决定被测物质BNP的浓度。

正常参考区间:0~pg/ml。

临床意义

BNP是一个在心衰的不同方面有很多用途的指标:急诊室呼吸急促的病人,

BNP的测定可以筛选出非心衰病人,因为其有很高的阴性预见值,病人的BNP值得高于阈值必须随访,帮助筛选需做超声心动图的病人。对急性冠脉综合症或不稳定心绞痛病人的风险分级:BNP检测对亚急性偶发性心肌缺血病人的风险分级,在心肌缺血后的2~5天应进行BNP的检测,可对心肌缺血和抗心衰治疗进行监测。治疗监测:BNP是一个治疗有效性的早期监测指标,当治疗有效时可明显下降,快速,有效的监测可以节省花费和提供有效的治疗,如果没有BNP的监测,治疗效果必须等到几周后通过体症的改善才可以知道,而有了BNP的监测,可以在2~3天后就可以判断治疗效果,因为活性BNP有较短的半衰期。

高危筛查:无症状的左心室机能障碍,高危的心衰病人,如糖尿病、遗传性心脏病、高血压、过往心梗、年龄超过50岁,都应进行常规筛查,检测舒张期机能障碍。检测心脏瓣膜疾病病人:对动脉狭窄和回流的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病人,BNP的检测可以提供一个好的时机安排。

HLA-B27原理

采用单克隆抗HLA-B27包被反应板,加入待测标本,同时加入辣根过氧化酶标记的抗HLA-B27,形成抗体-抗原-酶标记抗体复合物,加上TMB底物显色,根据标准曲线查出相应浓度值。

结果判断

以OD值为纵坐标,以标准品浓度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根据血清样品的OD值可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

临床意义

强直性脊柱炎与HLA-B27有非常强的相关性,根据调查我国汉族人资料,B27抗原在强直性脊柱炎病人中频率高达91%,而在正常人中仅为6.6%,存在显著性差异。如同时考虑临床上的其它诊断,利用检查B27可明显提高诊断的可靠性。据统计如果病人在诊断B27之前,根据临床资料,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概率为50%,则在检出B27时可使该概率提高为93%,在未检测时降低为2.4%。

临床意义

(1)血浆中D-二聚体含量增高表明体内有血管内凝血形成及继发性纤溶发生,可以作为无创伤性的体内血栓形成的指标。陈旧性血栓患者D-二聚体不增高。

(2)D-二聚体检测可以用于原发性纤溶与继发性纤溶的鉴别试验。D-二聚体含量增高常出现在继发性纤溶中。

(3)溶栓治疗的监测:用尿激酶(UK)治疗时,D-二聚体水平显著升高,尤以用药后6h峰值最高,24h恢复至用药前水平。

图文来源于网络。

如果您觉得我们的内容还不错,

1
查看完整版本: 检验科各项目临床意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