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报评:治霾,能做多少是多少
假如空气质量只能指望老天爷,那么有关环保努力难免显得尴尬,但如果抱定“靠天吃饭”的思想都不去为环保、治霾做点什么,那么我们呼吸的空气只会在“互害”中变得愈发污浊不堪
连日来,深圳糟糕的天气让人倍感憋闷,这里的“糟糕”不是指阴雨绵绵、天气阴沉,而是雾霾严重、空气污浊。
关注气象信息的人可能已经留意到,最近一些日子,深圳的PM2.5数值常常高过北京。前者被认为是中国空气质量最好的城市之一,后者则是城市污染的代名词,深圳的空气质量居然赶不上北京,这让不少人感到惊讶和忧虑。
关于治霾,一种流行的说法是“靠天吃饭”。这种说法未必严谨,但却未必全然偏离现实。譬如河北一烧秸秆,北京的PM2.5数值便飙升,而近期南方空气污浊,北方天朗气清,则被认为是“北风”的功劳。假如空气质量只能指望老天爷,那么有关环保努力难免显得尴尬,但如果抱定“靠天吃饭”的思想都不去为环保、治霾做点什么,那么我们呼吸的空气只会在“互害”中变得愈发污浊不堪。
目前,中央财*已经拨付50亿元用于京津冀地区的大气污染。其中26亿元划给河北省,24亿元用于京津。尽管有专家表示,投入到京津冀地区的这50亿元不过是杯水车薪,而要落实国务院部署的大气污染防治十条措施,至少需要投入1.7万亿元,但不管怎样,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区域联防联治的思路模式已现出雏形。
在正在召开的广东省“两会”上,治霾也成为代表委员们高度关注的话题。台盟广东省委员会即向大会提出了《加强珠三角联合行动共同防治大气污染的建议》,指出目前珠三角的大气污染是区域性、复合性污染,区域污染和本地污染叠加也是珠三角大气污染的重要特征。建议指出,珠三角地区以占全国0.4%的土地面积承载着5600万常住人口,创造的GDP占全国的9%。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珠三角地区的空气质量不断恶化,如不加强治理控制,必将制约珠三角的可持续发展。广东省*协委员彭伊娜也在提案中指出,应规范并建立全省统一的环保信息披露内容及机制并立法保障。
气象条件当然不会像行*区划一般精确分明,一个区域甚至一个国家在环保方面痛下苦功,也未见得就能避免大气污染的侵害。但越是这个时候,越需要拿出担当和魄力,通过区域联防联治的方式让更多的地区加入到大气治理的行列中来,将治污真正变成“众人之事”,如果各地都怀揣小算盘,非等到有利可图才肯行动起来,治霾只能成为空谈。
从这个意义上讲,珠三角通过立法的方式联控联治应尽早提上议事日程,除了造福区域居民,更可为全国治霾贡献经验。诚如专家所言,中国的大气污染治理或许要花上几代人的时间,但任重道远不是懈怠无为的借口,而应成为即刻启程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