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底,易传媒发布中国首家移动数据管理平台Mobile DMP;6月上旬,又启动了中国首届“品牌程序化购买研究项目”,邀请包括英特尔和联合利华在内的多家大型广告主为之站台。
日前,在北京市经济适用住房市级备案结果公示中,出现一名身份证号为“”的人,友戏称为史上最牛身份证号。就在友质疑纷纷指向登记失误或是暗箱操作时,相关部门解释,这并非真正的身份证号,而是为因特殊原因无身份证的申请人设计的特定编号。(8月30日《齐鲁晚报》) 从表面上看,“最牛身份证号”只是一个因误会产生的黑色幽默,但其反映出的深层次问题更值得我们追问。 首先,对于这个容易引起质疑的代替编号,有关部门在公示时为何没有作出必要的说明?在经济适用房丑闻接连曝光的当下,申购者身份已经成为敏感话题,而18个1组成的身份证号明显有违常识,公众不可避免地产生误会和猜测。为什么有关部门不是把信息公开工作做到前面,而是在事后引发友质疑、媒体调查时再做解释?推测起来,原因无非有二,或是没有预料到会在公示时产生质疑,或是预料到了却觉得无关紧要。不管是哪一种情况,都暴露出有关部门对公示并未真正重视起来,没有从公众的角度换位思考,把问题考虑得再细致些。 其次,明知身份证信息缺失,为何没有其他资料公示予以补充?对于内部人士来说,这个临时编号是系统必要的技术符号,然而对于经济适用房公示而言,就是一堆毫无意义的重复数字,并没有任何信息公开和监督价值。如此“偷懒”,岂能怪公众多疑!身份证号是其中最重要的信息,直接关系到公示的透明公正。面对这一特殊情况,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公布其工作单位、现住址等资料予以代替,最大限度保障信息的完整性。 有一个细节值得注意,目前上公示的北京经济适用房备案家庭为49206个,能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发现“最牛身份证号”,足以体现公众对于经济适用房工作的重视,以及积极行使监督权利的态度。要想不辱使命,把这一民生工程做实做好,相关部门可真得好好学学民的这股较真劲。
201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出现了产业发展动力开始由公共领域的*策推动向私人领域的市场拉动转变的新特征。昨日,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在“电动车科技创新国际论坛”上表示,电动汽车销量终于迎来爆发式增长,今年上半年已超过2013年全年,电动乘用车销量占比由2013年的45.6%,提升到68.6%。这表明私人消费者对电动汽车的潜在需求开始释放。但他同时指出,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即将到来的2015年作为电动汽车产业规划第一阶段的收官之年,实现累计销量50万辆阶段性规划目标的任务依然艰巨。
海马S5
“三不”规定首次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