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临床很常见,往往病程延绵,反复发作,疗效不易巩固,其中不乏沉寒凝滞者。我反复思索其病机,应为沉寒痼冷耗损脾阳以致健运失司,久则命门火衰胃关不固,脾肾阳虚,阴寒内盛,积滞难化,治疗要点在于温补脾肾之阳,同时又逐寒消积,宜通塞并用。故取巴豆辛热温行,硫*补命门之火,两药相伍温阳逐寒、消积助运以冀寒滞去而泻利止,命名巴硫散。临床验证疗效可靠且巩固。
曾治一朱姓男患,66岁,南通建筑木材厂。年2月23日初诊。腹泻以稀水便为主,偶夹白色粘液,日2~4次,腹中冷痛,肠鸣腹胀,稍受凉或食生冷即加重,反复发作30余年未愈。曾服多种抗菌素效果不显。脉沉细滑,苔白根腻。两少腹有深压痛,肠鸣音亢进。大便常规:白细胞(+)粘液(+),阿米巴未找到,大便培养阴性。乙状结肠镜检查见:肠腔充血、水肿;未见溃疡、息肉、新生物等器质性改变。诊断为慢性痉挛性结肠炎。服“巴硫散”共2日,服药时腹中有温热感,腹痛、腹泻较服药前略加重,停药后痛泻均止。追访5年10个月一直未复发,冷刺激也无影响,食量及体重均增加。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我们对巴硫散的临床疗效进行了较广泛的观察,选择病程在1年以上,而大都使用过中西药对症、抗炎,以及常规辨证治疗效果不显,属沉寒凝滞型者38例,治疗情况如下。
一、临床资料
1.性别:男性26例,女性12例。
2.年龄:30岁以下3例,30~45岁29例(占76.3%),45岁以上6例。
3.病程:1~3年15例,3+~5年9例,5年以上14例。本组平均病程为5年半。
4.症状及检查:全部病例都有大便溏泻、腹中冷痛、肠鸣腹胀,腹泻易为冷刺激(如受凉、食生冷食物)所激发,得温则痛泻均缓。38例中泻下物为稀水样便或夹白色粘液便者20例,腹泻与便秘交替者9例,间或夹血者9例。多数病例常有少腹部压痛。脉沉迟或兼滑,或兼弦,或兼细。舌质淡或衬紫,苔白常伴根腻。大便常规:白细胞(+)24例,红细胞(+)9例,粘液(+~++)16例,未消化物(+~++)6例。3例曾找到过阿米巴滋养体或包囊。大便细菌培养的14例中福氏痢疾杆菌生长2例,阴性12例。钡剂灌肠的24例中痉挛性结肠炎10例,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1例,肠结核1例,无器质性病变12例。乙状结肠镜检查22例中浅表性溃疡2例,点状出血2例,肠腔充血、水肿或伴有粘液样分泌物18例。肠粘膜病理活检2例中见到血吸虫卵1例,肠粘膜炎性浸润1例。
二、疗法及疗效
1.处方:制巴豆霜0.62克,生硫*1.24克。以上为一日量,装人空心胶囊,分二次饭后服(考虑到地区及个体差异,也可从半量服起,2~3天后无明显副作用,再加至规定剂量)。
2.药物炮制:生硫*去净杂质研极细末即可。制巴豆霜用文火炒炭以手捻无油腻感为度,或用乙醚回流脱脂至回流液澄明为度。本文除16例用炒炭法外,余均用后法。
3.疗效标准:基本治愈:症状、体征消失大便外观及镜检正常停药后3个月以上不复发者;进步:症状、体征缓解或恢复正常后3个月内复发者;无变化。
4.疗程与疗效:38例患者中服用“巴硫散”最少者1天,最多者30天。治疗后症状缓解时间最短2天,最长30天,平均16天。38例中基本治愈20例(52.6%),进步13例(34.2%),无效5例,有效率为86.8%。
病因与疗效关系见下表
病因
总例数
治疗效果
治愈
进步
无效
痉挛性结肠炎
13
9
4
粘液性结肠炎
13
8
4
1
慢性菌痢
6
3
2
1
慢性阿米巴痢疾
3
2
1
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1
1
肠结核
1
1
慢性血吸虫病
1
1
合计
38
20
13
5
可见以痉挛性结肠炎及粘液性结肠炎疗效较好;慢性菌痢、阿米巴痢疾以及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也有一定疗效;肠结核及慢性血吸虫病患者无效。
应用巴豆或硫*治疗沉寒凝滞所致久泻早有文献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论巴豆主治泻利、惊病、心腹痛……。又记“王海藏言其可以通肠,可以止泻,此发千古之秘也。一老妇年六十余,病溏泄已五年,肉食油物生冷犯之即作痛,服调脾升提止涩诸药,入腹则泄反甚。延余诊之脉沉而滑。此乃脾胃久伤、冷积凝滞所致。王太仆所谓大寒凝内,久利溏泄,愈而复发,绵历岁年者,法当以热下之,则寒去利止。遂用蜡匮巴豆丸药五十丸与服,二日大便不通,亦不利,其泄遂愈。自是每用治泄痢积滞诸病,皆不泻,而病愈者近百人”。李士材《本草图解》论巴豆炒至烟将尽,可以止泻。清·*宫绣《本草求真》论硫*“……久患寒泻,脾胃虚寒,命欲垂尽者,须用此主之”。近人张锡纯亲自尝验后主张生用,并介绍“一孺子三岁失乳,频频滑泻,米谷不化,瘦弱异常,俾嚼服生硫*如绿豆大两块,当日滑泄即愈,又服数日饮食加多,肌肉顿长”。
此外,上述研究发现,巴硫散服用过程中少数患者(6例)可有腹泻加重的反应,可能与巴豆霜去油不净有关,故制剂时以乙醚回流脱脂法比较稳妥。
本法属“通因通用”范畴,辨证实质在于沉寒凝滞。单纯脾肾不足、肝脾不调以及气阴俱耗型均不适用临床应注意鉴别。
此文于上世纪70年代末发表于《中医杂志》,最初巴豆霜去油炮制均为亲自操作,并按规定量先自服体验,0.62g时除肠鸣,轻度便溏外,安全且无不良反应,渐次应用于临床。后与南通市药检所合作改用乙醚回流脱脂,其含量更为稳定。然因人而异,如本文案例用后有腹泻加重反应,我认为也是“药弗瞑眩,厥疾弗瘳”的另一种表现,也有“亢害承制,制则生化”之意。还有常年腹泻,胃肠生物电已紊乱,如同心电之房颤、室颤等。而巴硫散是使用如同“中药除颤”,达到“制则生化”以复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