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慢性腹痛的诊断,看实践版基层诊疗
TUhjnbcbe - 2020/10/24 18:40:00

腹泻

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两季发病为多。发病年龄以婴幼儿为主,其中以6个月~2岁以下的小儿发病率高。本病轻者如治疗得当,预后良好重者下泄过度,易见气阴两伤,至阴竭阳脱;久泻迁延不愈者,则可影响小儿的营养和发育。重症患儿还可以产生脱水、酸中*等一系列严重症状,至危及生命,故临诊务必注意。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急、慢性肠炎及胃肠

功能紊乱等疾病。

引起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有感受外邪、饮食所伤和脾胃虚弱等。病变主

要在脾,病机因素主要是湿,脾虚湿盛、脾胃运化功能失调是导致腹泻的关键。因胃主受纳,腐熟水谷,脾主运化水湿和水谷精微,若脾胃受病,则饮食人胃之后,水谷不化,精微不布,清浊不分,合污而下,致成腹泻。故《幼幼集成·泄泻证治》说。夫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荣卫。若饮食失节,寒温不调,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

合污下降,而泄泻作矣。”

1.感受外邪外邪六淫伤人,肠胃功能失调,均能使人腹泻,但其中以湿邪为主,即《难经》所谓:“湿多成五泄。”小儿脏腑柔嫩,肌肤薄弱,卫外不固,且冷暖不知自调,更易为外邪侵袭而发病。由于时令气候不同,长夏多湿,故外感腹泻以夏秋多见,其中又以湿热泻最常见,而风寒致泻则四季均有。

2.内伤乳食小儿脾常不足,运化力弱,加之喂养不当,饮食失节或不洁,过食生冷瓜果或油腻等难于消化之食物,皆能使脾胃损伤,运化失职,不能腐熟水谷而发生腹泻。

3.脾胃虚弱脾主运化,胃主受纳,小儿素体脾虚,或久病迁延不愈,脾胃虚弱,胃弱则腐熟无能,脾虚则运化失职,不能受纳水谷和运化精微,清气下陷,水谷糟粕混杂而下,形成脾虚泄泻。亦有暴泻实证,失治误治,迁延不愈,如风寒、湿热外邪虽解而脾胃损伤,转成脾虚泄泻者。

1.腹泻的诊断要点

(1)有乳食不节或饮食不洁,及感受风寒、时邪病史。

(2)大便次数增多,粪质清稀,E则如水样。粪呈淡*色或清水样或

夹奶块及不消化物,如同蛋花汤或*绿稀溏,或色褐而臭,夹少量黏液。

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发热、口渴等症。

(3)重症腹泻,可见小便短少、高热烦渴、神疲萎靡、皮肤干瘪、囟门凹陷、目眶下陷、啼哭无泪等脱水征,以及口唇樱红、呼吸深长、腹胀等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的表现。

(4)大便镜检可有脂肪球或少量白细胞、红细胞。

(5)大便病原学检查可有轮状病*等病*检测阳性,或致病性大肠杆菌等细菌培养阳性。

2.鉴别诊断痢疾(细菌性痢疾)急性起病,便次频多,大便稀,有黏冻脓血,腹痛明显,里急后重。大便常规检查脓细胞、红细胞多,可找到吞噬细胞;大便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1,寒湿泻泻下清稀,基至如水样,色淡不臭,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兼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小便清长,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指纹色红。

2,湿热泻大便水样,或如蛋花汤样,气味秽臭;或见少许黏液,泻下急迫,势如水注;或泻而不爽,腹痛时作,食欲不振;或伴呕恶,神疲乏力或发热烦躁,口渴,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腻,脉滑数,指纹紫。

3,伤食泻腹痛肠鸣,泻后痛减,大便稀溏,夹有乳凝块或食物残渣,气味酸臭,或臭如败卵,脘腹痞满,嗳气酸馊,或有呕吐,不思乳食,夜卧不安,舌苔垢浊或厚腻,或微*,脉滑实,指纹滞。

4,脾虚泻大便时溏时泻,色淡不臭,多于食后作泻,时轻时重,反复发作,稍有饮食不慎,大便次数即增多,夹见水谷不化。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肢倦乏力,形体消瘦,舌淡苔白,脉缓弱,指纹淡。

1,贫寒湿泻

(1)治法:散寒化湿,温中止泻。

(2)处方:推三关、揉外劳宫、摩腹、补脾经、补大肠各次,揉龟尾次。

(3)方义:推三关、揉外劳官温中散寒;补脾经、补大肠与摩腹能健脾化湿揉龟尾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散寒化湿、温中止泻之功。

2.湿热泻

(1)治法:清热利湿,分利止泻。

(2)处方:清大肠、退六腑各次,清脾经、补脾经、清胃经各次,推下七节骨、揉龟尾各次。

(3)方义:清大肠、退六腑能清泻肠道湿热清胃经及清补脾经能泻脾胃湿热;推下七节骨能泻热通便揉龟尾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清热利湿、分利止泻之功。

3.伤食泻

(1)治法:消食导滞,助运止泻。

(2)处方:补脾经、运内八卦、摩腹各次,清胃经、清大肠、退六腑各次,揉龟尾次。

(3)方义:补脾经能健脾消食运内八卦能消宿食、降胃逆摩腹善消宿食清胃、清大肠及退六腑能清胃热、消食导滞;揉龟尾能理肠止泻。全方共奏消食导滞、助运止泻之功。

4,脾虚泻

(1)治法:健脾益胃,温阳止泻。

(2)处方:补脾经、补大肠、摩腹各次,揉外劳宫次,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各次,捏脊20次。

(3)方义:补脾经与补大肠能健脾益气;揉外劳宫温中健脾摩腹、捏脊能温阳消食;推上七节骨、揉龟尾能理肠止泻。

1.注意饮食卫生,食物应新鲜、清洁,不吃生冷、变质及不干净的食物,不暴饮暴食。饭前、,便后要洗手,餐具要卫生。同时要乳食有节、饥饱有度。

2.提倡母乳喂养,不宜在夏季及小儿有病时断奶,遵守添加辅食的原则,注意科学喂养。

3.加强户外活动,注意气候变化,防止感受外邪,尤其要避免腹部受凉。

4.适当控制饮食,减轻脾胃负担。吐泻严重及伤食泄泻的患儿暂时禁食,以后随着病情好转,逐渐增加饮食量。忌食油腻、生冷及不易消化的食物。

5.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勤换尿布。每次大便后,要用温水清洗臀部,并扑上爽身粉,防止发生红臀。

推荐阅读

中医小儿推拿(44个穴位及推拿手法视频)

文章内容源自其他平台,版权归原创所有,由:岐*健康之术,小编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岐*健康之术

长按识别

TUhjnbcbe - 2020/10/24 18:40:00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腹痛的病因复杂,受各种因素影响,医生对功能性腹痛的诊断常持谨慎态度,客观上造成患者接受大量检查仍不能明确腹痛原因,更无法给予有效治疗,其结果是医疗资源过度使用和患者生命质量下降。中华医学会全科医学分会和消化病学分会联合组织专家团队撰写了国内首部《慢性腹痛基层诊疗指南(年)》,关于慢性腹痛的诊断,指南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慢性腹痛病因复杂多样,临床诊断应基于病史、体格检查和针对性的辅助检查。医患共同决策(shareddecisionmaking)适合用于慢性腹痛的诊疗。

病史

病史是诊断及评估慢性腹痛最重要的方法。

(1)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腹痛的病程、部位、性质、诱发及缓解因素等,对于慢性腹痛的病因判断极有帮助。医生必须主动倾听患者叙述,注意共情,避免不恰当地打断患者。

(2)患者的年龄、性别、既往史和个人史等信息不容忽视。不同人群的腹痛病因有所区别。例如,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慢性腹痛病因以功能性疾病、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等为主。青壮年则好发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消化不良等。老年人器质性疾病的风险较高,易发生胆石症、消化道肿瘤、缺血性肠病等。女性患者还应注意妇科疾病。糖尿病病程长且控制不佳者出现腹痛,可能是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所致。长期酗酒易导致慢性胰腺炎,而吸烟是缺血性肠病的危险因素。

(3)应询问腹痛与进食、排便及月经等生理事件的关系。例如,与进食相关的、周期性、节律性上腹痛是消化性溃疡的典型表现。餐后痛可见于胃溃疡、胰腺炎、胆石症、缺血性肠病等,而进食后减轻的疼痛多见于十二指肠球溃疡。排便前下腹痛、便后减轻,常提示为结直肠疾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结直肠癌、炎症性肠病等。与月经周期相关的腹痛要考虑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急性间歇性卟啉病。性交痛、痛经、不孕等均提示子宫内膜异位症。下腹痛伴有尿频、尿急则提示间质性膀胱炎。

(4)应重点了解有无报警征象,包括:年龄40岁、便血、粪便隐血阳性、贫血、腹部包块、腹腔积液、发热、体重下降、胃肠道肿瘤家族史等。伴有报警征象的患者应警惕器质性疾病。对于年轻、临床表现典型且报警征象阴性的患者,功能性胃肠病(如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性较高。对于器质性疾病所致慢性腹痛,腹痛部位对病因有一定的提示作用。不同部位慢性腹痛的常见器质性病因见表1。反之,功能性疾病特别是CAPS所致慢性腹痛,疼痛部位常常弥散而不固定。为避免遗漏重要病史,可按照P(provocation,诱因)、Q(quality,疼痛性质)、R(radiation,疼痛放射)、S(severity、疼痛严重程度)、T(timing/treatment,疼痛时间/治疗情况)的顺序采集关于腹痛的病史。慢性腹痛的病史要点及相关病因见表2。

体格检查

(1)首先要

1
查看完整版本: 慢性腹痛的诊断,看实践版基层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