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常用数据表。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防治与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为胎儿期,共40周。
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称新生儿期。
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称围生期。
婴儿期: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
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
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学龄期:自6-7岁(入小学始)到进入青春期前。
青春期:以性发育为标志进入青春期,一般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为中学学龄期。
正常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42周出生,出生体重在-g,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早产儿:指胎龄37周的新生儿。
过期产儿:指胎龄=42周的新生儿。
生长发育:是指小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及细胞、组织、器官分化的完善和功能成熟,是质和量的变化。
生理性体重下降:部分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体重可暂时性下降原有体重的3%~9%,多在生后3~4天达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7~10日恢复到出生时水平。
头围:经眉弓上缘经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是反映脑发育和颅骨生长的一个重要指标。
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为1.5-2.0cm,1-1.5岁闭合。
儿童计划免疫: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检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婴幼儿体中,以确保儿童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人工喂养:以配方奶粉或其他代乳品完全替代母乳的方法,称为人工喂养。
分离性焦虑:指由现实的或预期的与家庭、日常接触的人、事物分离时引起的情绪低落,甚至功能损伤。
适中体温:是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
呼吸暂停:呼吸停止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次\分)并出现发绀及四肢肌张力下降称呼吸暂停。
发展性照顾:是一种适合每个小儿个体需求的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满足新生儿的个体化需求,可以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减少哭闹和呼吸暂停的次数。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治疗新生儿危重疾病的集中病室,是为了对高危新生儿进行病情的连续监护和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及护理而建立的,其目的是减少新生儿病死率,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起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致生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由于各种围生期因素引起的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的脑损伤,是新生儿窒息的严重并发症。
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因缺氧或产伤引起,早产儿发病率较高,是新生儿早期的重要疾病与死亡原因。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是指新生儿出生后不久即出现进行性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等症状,以早产儿多见。
新生儿*疸:是胆红素(大部分为未结合胆红素)在体内积聚而引起,其原因很多,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
新生儿败血症:是指病原菌侵入新生儿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素而造成的全身性感染。
高危儿: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为重情况而需要密切观察的新生儿。
胆红素脑病(核*疸):一般发生在生后2-7天,早产儿尤易发生。典型临床表现包括警告期、痉挛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
新生儿低血糖:凡全血血糖2.2mmol\L(40mg\dl)都诊断为新生儿低血糖。
新生儿高血糖:指全血血糖7.0mmol\L(mg\dl)或血浆糖8.12-8.40mmol\L(-mg\dl)。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EM):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能量和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不能维持正常新陈代谢而导致自身组织消耗的营养缺乏性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婴幼儿。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失常,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主要见于2岁以下婴幼儿。
鹅口疮:又名雪口病,为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多见于新生儿、营养不良、腹泻、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或激素的患儿。
疱疹性口炎:由单纯疱疹病*Ⅰ型感染所致,多见于婴幼儿,无明显季节性,传染性强,可在集体托幼所机构引起小流行。
婴幼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指由多种病因、多种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内的腹泻。
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2个月的腹泻为迁延性腹泻。
慢性腹泻:病程超过2个月的腹泻为慢性腹泻。
呼吸急促:幼婴2个月,呼吸=60次/分;2-12个月以下,呼吸=50次/分;1-5岁以下,呼吸=40次/分。
艾森曼格综合征:当肺动脉高压显著,产生自右向左分流时,临床出现持久性青紫。
急性肾小球肾炎(AGN):简称急性肾炎,是一组不同病因所致的感染后免疫反应引起的急性弥散性肾小球炎性病变,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多有前驱感染,血尿、水肿、蛋白尿和高血压。
肾病综合征(NS):简称肾病,是一组多种病因所致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蛋白质自尿丢失引起的一种临床症候群。临床具有4大特点:①大量蛋白尿②低蛋白血症③高胆固醇血症④不同程度的水肿。
小儿生理性贫血:生后由于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而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且破坏较多(生理性溶血),加上红细胞生成素减少,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增加等因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2-3个月时,红细胞数降至3.0×/L,血红蛋白量降至g/L左右,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IDA):是由于体内铁缺乏致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化脓性脑膜炎(PM):是由各种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脑膜炎症,是儿童、尤其婴幼儿时期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川崎病(KD):是一种全身中、小动脉炎性病变为主要病理改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疾病。表现为急性发热、皮肤黏膜病损和淋巴结肿大。
麻疹:是由麻疹病*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全身斑丘疹及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
原发复合征:肺的原发性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核称原发复合征,X线呈哑铃状阴影,临床上症状和体征不明显。
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以强直性或痉挛性收缩为主要表现,常伴意识障碍。
一则重要通知!
美小护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