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腹泻为临床常见病,引起该病的原因众多,其中慢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等是引起腹泻的最常见疾病。西医治疗慢性腹泻缺乏有效手段,疗效欠佳,且不良反应较多,同时慢性腹泻常常反复发作,难以根治,给患者带来了较大痛苦。
医院脾胃病科依据中医理论,总结多年临床经验,充分发挥中医优势,通过中医辨证论治,采用中药汤剂口服配合中药脐饼神阙穴贴敷、耳豆埋穴、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热奄包多种中医特色外治疗法,内外并举,多法联用,多环节、多靶点、多途径综合治疗慢性腹泻,取得了较为显著的临床疗效,能够较为迅速地缓解腹泻、腹痛,为治疗慢性腹泻提供了可靠的中医治疗方法与手段。
中药脐饼神阙穴贴敷
肚脐(亦名脐中)属中医“神阙”穴,是经络系统中“任脉”的一个重要穴位,脐部皮下无脂肪组织,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最易穿透、弥散、吸收,同时脐下腹膜分布着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从而有利于药物直接穿透皮肤进入血液循环,以达到靶组织发挥疗效。另外,药物通过刺激神阙穴周围的神经,经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可改善消化系统功能,同时利用脐部敏感性高、渗透性快的特点,达到较快减轻腹泻、腹痛的作用。
据此原理采用中药穴位贴敷疗法治疗慢性腹泻取得了较好疗效,该疗法将具有温经通络,理气止痛作用的中药药饼敷于患者“神阙”穴,经TDP灯局部照射,使中药透过腹部皮肤弥散进入血液循环,可迅速缓解腹痛、腹泻症状,从而取得满意疗效。所需设备为TDP灯、中药药饼。
操作方法如下:将根据中医辨证选用中药研成细末备用,治疗前取制备好的中药散剂适量,以生姜汁调成糊状,涂抹于纱布上,涂抹面积约15×15cm大小,贴于脐中神阙穴周围腹部皮肤上,以TDP灯照射约30~4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
中药穴位贴敷
中药穴位贴敷疗法以中医经络学说为理论依据,将依据中医辨证选配的中药研成细末,用水、醋、蜂蜜、生姜汁等调成糊状,再将调好的中药糊剂涂抹于大小适宜的圆形敷贴之上,后将涂有中药糊剂的敷贴直接贴敷在依据中医辨证选定的穴位,一般每次选用3-4组穴位,每日1次,10次为一个疗程。中医理论认为慢性腹泻的病位在脾、肾与大肠,病机关键为脾胃气虚、脾肾阳虚。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腹泻一般选择中脘、天枢、足三里、胃俞穴、脾俞穴、肾俞穴、命门、关元穴、气海穴等进行贴敷治疗,共奏温补脾肾、涩肠止泻之功,同时穴位贴敷一般多选用生姜配合其他中药研末贴敷治疗慢性腹泻。生姜具有温中散寒之效,可增强中药穴位贴敷的功效,从而收到更为满意的疗效。
耳穴埋豆
耳豆埋穴是中医特色疗法之一,该疗法是在耳穴表面贴敷小颗粒状药物(常用王不留行子)的一种简易刺激方法,通过持续刺激依据中医辨证选定的耳部穴位,可以解除或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以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耳穴埋豆治疗慢性腹泻疗效较为满意,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腹泻、腹痛症状。
中药热奄包疗法
中药热奄包疗法是将热好的中药药包置于患者身体的患病部位和身体某一特定位置,通过奄包的热蒸汽使局部的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速,利用其温热作用达到温经通络、舒筋活络、调和气血、消肿止痛、除湿驱寒的一种外治方法。
所用所需设备为纱布袋、中药饮片(莱菔子/吴茱萸/干姜/自拟方等)。治疗慢性腹泻多选用干姜或吴茱萸或中医辨证选配的多种中药。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一般用吴茱萸或干姜或采用自拟中药方饮片(总量约g)研成细末,将药末装入双层纱布袋中,将袋口扎紧,布袋表面喷洒少量水或食醋,放入微波炉中以高火加热3分钟左右,取出后趁热平摊放置于患者的治疗部位(治疗慢性腹泻一般选用脐部、或下腹部进行热奄包治疗),患者腹部盖以布单,治疗时间约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中药脐饼神阙穴贴敷、耳豆埋穴、中药穴位贴敷、中药热奄包疗法均属自然绿色疗法。医院脾胃病科采用中药汤剂口服配合上述中医特色外治疗法治疗慢性腹泻,多法联用、内外并举,以温补脾肾、固肠止泻,治疗慢性腹泻疗效确切,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效捷价廉,无明显不良反应,患者依从性好,可较快缓解腹泻、腹痛等症状,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减少复发,同时又避免了西药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深受广大患者欢迎,具有较好的临床推广应用前景。
预约挂号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