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急慢性腹泻的中医治疗
TUhjnbcbe - 2020/11/6 9:55:00

泄泻是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症的病证。泄者,泄漏之意,大便稀溏,时作时止,病势较缓;泻者,倾泻之意,大便如水倾注而直下,病势较急。故前贤以大便溏薄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

一、病因

1.感受外邪

六淫之邪伤人,皆能使人发生泄泻,但其中以湿为主,常夹寒、热、暑等病邪。即《难经》所谓:“湿多成五泄。”其他寒邪或暑热之邪,除了侵袭皮毛肺卫之外,也能直接影响于脾胃,但仍多与湿邪有关。

2.饮食所伤

脾胃为仓禀之官,胃为水谷之府,故饮食不当常可导致泄泻。凡饱食过量,或过食肥甘,或恣啖生冷,或误食馊腐不洁之物,均可发生泄泻。临床上,饮食不当与外感湿邪常相互影响,共同为患。

3.情志失调

郁怒或忧思均可致泄泻。郁怒伤肝,或忧思伤脾,若素体脾虚湿盛,复因情志刺激、精神紧张,或于怒时进食者,更易形成泄泻。正如《景岳全书?泄泻》云:“凡遇怒气便作泄泻者,必先以怒时夹食。”

4.劳倦伤脾

长期饮食失调,劳倦内伤,久病缠绵,或素体脾胃虚弱,均可成泄泻。

5.久病年老

久病之后,肾阳损伤,或年老体衰,阳气不足,命门火衰,而为泄泻。《景岳全书?泄泻》指出:“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盛,故于子丑五更之后,阳气未复,阴气盛极之时,即令人洞泄不止也。”

二、病机

基本病机:为脾胃受损,湿困脾土,肠道功能失司。

主要病变:在脾胃与大小肠,病变主脏在脾,脾失健运是关键,同时与肝、肾密切相关。

脾主运化,喜燥恶湿;大小肠司泌浊、传导;肝主疏泄,调节脾运;肾主命门之火,能暖脾助运,腐熟水谷。若脾运失职,小肠无以分清泌浊,大肠无法传化,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混合而下,则发生泄泻。

病理因素:主要是湿,湿为阴邪,易困脾阳,脾受湿困,则运化不健,故《医宗必读》有“无湿不成泻”之说。但可夹寒、夹热、夹滞。脾虚湿盛是导致泄泻发生的关键所在。

病理性质:

(1)急性暴泻:多属实证,慢性久泻多属虚证。急性暴泻以湿盛为主,多因湿盛伤脾,或食滞生湿,壅滞中焦,脾不能运,脾胃不和,水谷清浊不分所致,病属实证。

(2)慢性久泻:以脾虚为主,多由脾虚健运无权,水谷不化精微,湿浊内生,混杂而下,发生泄泻。

(3)其他:肝气乘脾或肾阳虚衰所引起的泄泻,也多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病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

寒湿泻

症状:泻下清稀,甚至如水样,有时如鹜溏,腹痛肠鸣,脘闷食少,或兼有恶寒发热,鼻塞头痛,肢体酸痛,舌苔薄白或白腻,脉濡缓。

证机概要:寒湿之邪,困脾伤肠。

治法:芳香化湿,疏表散寒。

代表方:藿香正气散加减。

本方功能疏风散寒,化湿除满,健脾宽中,调理脾胃,适用于寒湿泄泻腹痛肠鸣,脘闷食少者。

湿热泻

症状:腹痛即泻,泻下急迫,或泻而不爽,粪色*褐而臭,烦热口渴,小便短赤,肛门灼热,舌质红,苔*腻,脉濡数或滑数。

证机概要:感受湿热之邪,肠腑传化失常。

治法:清热利湿。

代表方:葛根芩连汤加减。

本方功能解表清里,适用于湿热泄泻,湿热由表入里内陷阳明,泻下臭秽,身热口干,苔*脉数者。

食滞泻

症状:腹痛肠鸣,泻后痛减,泻下粪便臭如败卵,夹有不消化之物,脘腹痞满,嗳腐酸臭,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脉滑大。

证机概要:宿食阻滞肠胃,脾胃运化失司。

治法:消食导滞。

代表方:保和丸加减。

本方功能消食导滞,和胃除湿,适用于饮食过度,宿食内停,脘痞腹痛,嗳腐呕吐,泻下臭如败卵者。

脾胃虚弱泻

症状:大便时溏时泻,反复发作,稍有饮食不慎,大便次数即增多,夹见水谷不化,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少华,肢倦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证机概要:脾胃虚弱,运化无权。

治法:健脾益气,渗湿止泻。

代表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本方功能健脾益气,渗湿止泻,适用于脾胃气虚夹湿之泄泻。

肝郁乘脾泻

症状:肠鸣攻痛,腹痛即泻,泻后痛缓,每因抑郁恼怒或情绪紧张而诱发,平素多有胸胁胀闷,嗳气食少,矢气频作,舌苔薄白或薄腻,脉细弦。

证机概要:肝失条达,横逆侮脾,脾运无权。

治法:抑肝扶脾。

代表方:痛泻要方加减。

本方功能调和肝脾,适用于肝郁脾虚之痛泻。

肾阳虚弱泻

症状:每于黎明之前,脐腹作痛,继则肠鸣而泻,完谷不化,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腹部喜暖,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证机概要:命门火衰,脾失温养,水谷不化。

治法:温肾健脾,涩肠止泻。

代表方:四神丸加减。

本方功能温补脾肾,涩肠止泻,适用于脾肾虚寒,五更泄泻。

西医学中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肠结核等肠道疾病,以腹泻为主要表现者,均可参考本篇辨证论治。其他疾病伴见泄泻者,除治疗原发疾病外,在辨治方面亦可与本篇联系互参。

喜欢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急慢性腹泻的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