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论坛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免疫预防,这些科学信息
TUhjnbcbe - 2020/12/29 12:25:00

本文来源:选自《中华流行病学杂志》,,41(12):E.

前言

A组轮状病*(groupArotavirus,RV)是引起中国5岁儿童重度胃肠炎和死亡的主要病原之一。接种RV疫苗是预防控制儿童轮状病*胃肠炎(rotavirusgastroenteritis,RVGE)的最有效措施。本文截取自儿童轮状病*胃肠炎免疫预防专家共识(版),旨在为中国儿童RV疫苗使用提供相关科学信息。

RV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RV疫苗:

目前全球6个上市使用的RV疫苗均为口服减*活疫苗,其中4个通过WHO预认证,包括RotaTeq(RV5,默沙东公司,年预认证)、Rotarix(RV1,葛兰素史克公司,年预认证)、Rotavac(BharatBiotech,年预认证)和Rotasiil(印度血清研究所,年预认证)。其中最近完成WHO预认证的2个疫苗Rotavac和Rotasiil仅在印度和巴勒斯坦使用。另外2个疫苗仅在生产国使用(Rotavin-M1在越南,LLR在中国)。6个RV疫苗的基本特点,见表1。

表1目前上市的RV疫苗的特点

疫苗名称

公司

WHO预认证年份

剂次

疫苗*株

性状

储存条件

国际上市

RotaTeq(RV5)

默沙东(Merck)

3

G1、G2、G3、G4、P[8]

液体

2~8℃,24个月

Rotarix(RV1)

葛兰素史克(GSK)

2

G1P[8]

液体

2~8℃,36个月

Rotavac

BharatBiotech

3

G9P[11]

液体和冻干

-20℃长期保存;2~8℃,7个月

Rotasiil

印度血清研究所

3

G1、G2、G3、G4、G9

冻干

25℃,30个月;40℃,18个月

国家上市

Rotavin-M1

POLYVAC

-

3

G1P[8]

液体和冻干

-20℃,24个月;2~8℃,2个月

LLR

中国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

-

3

G10P[15]

液体

2~8℃,12个月

根据Cochrane对截至年4月发表文献的综述研究显示,RotaTeq、Rotarix和Rotavac三种疫苗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对重度RVGE和所有原因所致胃肠炎的保护效力良好,且在低死亡率国家的保护效力优于高死亡率国家,未发现RV疫苗接种会增加肠套叠的发病风险(表2)。

表23种国际上市RV疫苗的保护效力(VE)和安全性

疫苗名称

国家类型

对重度RVGE的VE(95%CI),%

对全因腹泻的VE(95%CI),%

是否增加肠套叠风险

接种第1年

接种第2年

接种第1年

接种第2年

Rotarix(RV1)

低死亡率国家

84(74~91)

82(77~86)

41(26~53)

37(29~44)a

否b

高死亡率国家

63(40~77)a

35(17~49)

27(5~44)

17(4~28)a

RotaTeq(RV5)

低死亡率国家

92(79~97)a

82(61~92)a

无数据

无数据

否b

高死亡率国家

57(38~71)

41(18~57)

无差异a

15(2~25)

Rotavac

低死亡率国家

无数据

无数据

无数据

无数据

否c

高死亡率国家

57(40~70)a

54(40~65)a

无数据

16(2~39)a

注:未标注为高等级证据;a中等级别证据;b低等级证据;c很低等级证据

有研究表明,-年全球49个国家在5岁儿童中RVGE住院率降低59%(46%~74%),AGE住院率降低36%(23%~47%),AGE死亡率降低36%(28%~46%)。在较小年龄组实施RV疫苗接种的低儿童死亡率国家和在RV疫苗覆盖率较高的国家,RVGE住院率降低的幅度较大。在因腹泻住院的5岁儿童中,RV疫苗引入前的平均RV阳性率为40%(28%~45%),实施RV疫苗接种4年后平均RV阳性率为20%(20%~20%)。总体上RV疫苗对RVGE所致的住院和死亡产生持续影响。此结果对仍在考虑实施RV疫苗接种推广的国家提供了支持证据。

中国截至年11月前批准上市使用的RV疫苗包括年上市的口服五价重配RV减*活疫苗(RV5)和2年上市的LLR。此外,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的三价人-羊重配口服减*活疫苗(LLR3)包含3种人-羊RV重配株,分别为G2、G3、G4血清型,在-年完成了Ⅲ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对重度RVGE的保护效力良好,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口服六价重配RV活疫苗包含6种人-牛RV重配株,为G1、G2、G3、G4、G8和G9血清型,目前正在进行Ⅲ期临床试验。

2.RV5:

(1)疫苗简介:RV5由来自人-牛(WC3)*株重配的G1、G2、G3、G4和P1A5种型别RV重配株组成,每剂2ml。RV5疫苗说明书接种程序为:接种对象为6~32周龄婴儿,全程需服用3剂,出生后6~12周龄口服第1剂,每剂间隔4-10周,第3剂次不应晚于32周龄。

(2)免疫原性:在临床试验中,A组RV特异性血清IgA抗体滴度的升高被用作测定RV5免疫原性的指标之一。在接种疫苗前和第3剂次接种后的2~6周收集血清,定义抗体效价比基线升高3倍或更高为阳转。试验结果发现,疫苗接种组IgA抗体血清阳转率为93%~%,而安慰剂组血清阳转率为12%~20%,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这表明RV5的免疫原性良好。

(3)保护效力和效果:RV疫苗的保护效力最主要是针对RVGE导致的重症和死亡。一般国际上使用2种评分方法作为重度RVGE的判断标准,包括Clark评分≥17和Vesikari评分≥11可判断为重度RVGE病例。Ⅲ期临床试验从疫苗对重度RVGE和对任何程度RVGE保护效力来衡量RV疫苗的效果。

RV5上市前在国际上和中国进行的Ⅲ期临床试验均显示,RV5对重度RVGE有良好的保护效力。在11个国家和地区近7万名婴儿中开展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RV5对任何血清型所致重度RVGE的保护效力为98.0%(95%CI:88.3%~99.9%)(Clark评分≥17)。对G1~G4血清型导致的任何程度RVGE的保护效力为74.0%(95%CI:66.8%~79.9%)。疫苗对住院和急诊RVGE保护效力分别为:G1型95.1%(95%CI:91.6%~97.1%)、G2型87.6%(95%CI:0%~98.5%)、G3型93.4%(95%CI:49.4%~99.1%)、G4型89.1%(95%CI:52.0%~97.5%)、G9型%(95%CI:67.4%~.0%)和G12型%(95%CI:0%~.0%)。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名6~12周龄健康婴儿中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显示,该疫苗对预防任何血清型重度RVGE的保护效力为95.5%(95%CI:71.9%~99.9%)(Clark评分≥17)和78.9%(95%CI:59.1%~90.1%)(Vesikari评分≥11),预防任何血清型导致的任何程度RVGE的保护效力为69.9%(95%CI:55.2%~80.3%)。针对G9血清型导致的任何程度和重度RVGE的保护效力分别为67.4%(95%CI:45.2%~81.4%)和88.3%(95%CI:67.1%~97.0%)(Vesikari评分≥11)。

RV5于年在国外上市后的保护效果研究较多,而RV5在中国于年上市,目前缺乏中国上市后保护效果的数据。美国年将RV5纳入NIP,RV5疫苗的保护效果分析显示,接种1剂疫苗对预防RVGE住院和急诊的保护效果为69%(95%CI:13%~89%),2剂次为81%(95%CI:13%~96%),3剂次为88%(95%CI:68%~96%)。表明接种3剂次保护效果最好,但没有完成完整3剂次接种仍可获得一定程度的早期保护。而且与疫苗引入前(2-年)相比,疫苗引入后(-年)美国接种RV疫苗的0~4岁儿童RVGE住院风险降低了95%。年芬兰将RV疫苗纳入NIP后,与-年相比,-年的RVGE门诊患者和住院治疗者减少90%;此外,RVGE在所有全因腹泻病例中的占比从52%下降至12%。在法国布雷斯特和7个郊区开展的上市后注册研究显示,完成RV5免疫程序使RVGE住院的相对危险度降低98%(95%CI:83%~%)。奥地利年将RV疫苗纳入NIP,1年后儿童RVGE住院率下降75%,并对其他年龄组有一定的间接保护作用,年和年15岁以下儿童RVGE住院率分别下降了70%和64%。日本6~12周龄健康婴儿接种RV5的研究显示,对任何程度RVGE的保护效果为74.5%(95%CI:39.9%~90.6%),对中重度RVGE的保护效果为80.2%(95%CI:47.4%~94.1%),对重度RVGE的保护效果为%(95%CI:55.4%~.0%)。RV5在拉丁美洲12个低收入和中高收入国家引入后的研究显示,对重度RVGE的保护效果为74%(95%CI:69.0%~78.0%),对RVGE所致住院的保护效果为73%(95%CI:66.0%~78.0%)。

从已发表的资料看,RV5对于重度RVGE的保护效果好,完成全程接种的保护效果为88%~%。将RV5纳入NIP且接种率超过70%的国家,接种儿童中RVGE的住院率和急诊率均有明显的下降。

(4)安全性:国外Ⅲ期临床试验名受试者在任何一剂接种后42d之内,RV5受试者和安慰剂受试者发热(40.9%vs.43.0%)、呕吐(12.8%vs.13.4%)、腹泻(19.7%vs.19.1%)和便血(0.6%vs.0.6%)的发生率均相似,RV5受试者和安慰剂受试者肠套叠发生率(1.7/万vs.1.4/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疫苗安全性良好。

中国Ⅲ期临床试验名婴儿在任何一剂接种30d内,RV5受试者和安慰剂受试者发热(21.84%vs.22.83%)、呕吐(2.68%vs.3.52%)、腹泻(20.15%vs.20.11%)的发生率相似,无显著性差异。在第1剂接种后7d内,5.31%(/)的RV5受试者和4.75%(96/)的安慰剂受试者报告了腹泻,无显著性差异。疫苗组报告2例肠套叠病例,1例于首剂接种后32d发生,1例于第3剂接种后53d发生,分析显示与疫苗接种无明显关联性[发生率差值为0.10%(95%CI:-0.09%~0.36%),P=0.]。2例病例通过空气灌肠后2d和7d康复。

RV5无论在国外还是国内的Ⅲ期临床试验均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腹泻、呕吐等在疫苗组和安慰剂组无差异,并且接种后未发现肠套叠的风险增加。

RV5的一系列上市后研究对接种后的一般反应和是否增加肠套叠的风险进行评估,不同来源与方法的数据所得结果不尽相同。美国通过疫苗不良事件报告系统(VaccineAdverseEventsReportingSystem,VAERS)和疫苗安全性数据链接(VaccineSafetyDatalink,VSD)进行的上市后安全性监测显示,万剂RV5接种后,未发现其他严重不良事件的风险增加,包括便血、脑膜炎、脑炎、癫痫、川崎病、心肌炎或革兰阴性脓*症风险均未增加。监测数据显示RV5接种后肠套叠的风险没有增加。中国台湾地区RV5上市后,肠套叠总住院率平均为75.1/10万,较上市前更低(OR=0.84,95%CI:0.76~0.92),疫苗上市后6~14周龄婴儿肠套叠住院率没有增加。

基于美国、德国、以色列、澳大利亚和日本的回顾性队列研究及自身对照病例系列(self-controlledcaseseries,SCCS)研究芸萃分析结果显示,RV5在首剂接种后1~7d有增加肠套叠风险的可能,相对风险(RR)为3.45~9.89,而第2剂和第3剂接种后则不增加肠套叠的风险。第1剂次RV疫苗接种年龄越小(3月龄),肠套叠增加的风险越低。

全球疫苗安全咨询委员会(GACVS)在年和年对RV5安全性进行审核评估显示,总体上RV5接种后发生肠套叠的风险远低于年已退市的第一个RV疫苗(Rotashield),确信RV疫苗预防严重腹泻的效益大于潜在的薄弱的肠套叠风险。

(5)免疫持久性和长期保护效果:RV5上市后观察显示其免疫持久性良好。-年美国一项病例对照研究观察完成3剂次RV5接种对预防RVGE住院和急诊风险,第1、2、3、4、5年和6~7年的保护效率分别为91%(95%CI:78%~96%)、82%(95%CI:69%~89%)、88%(95%CI:78%~93%)、76%(95%CI:51%~88%)、60%(95%CI:16%~81%)和69%(95%CI:43%~84%)。表明在接种后第7年(7岁年龄组)仍可观察到显著的保护效果,RV5可提供≥7年的型别特异性保护。这表明RV5在接种后有效保护持续时间较长,可保护儿童度过RVGE高风险时期。

3.LLR:

(1)疫苗简介:LLR由羔羊RV弱*株G10P型接种新生小牛肾细胞,经培养、收获病*液、加稳定剂后制成,每剂3ml。LLR疫苗说明书免疫程序为:主要用于2个月至3岁婴幼儿;每年应服1剂次。

(2)免疫原性:对53名儿童接种1剂LLR,采集免疫前和免疫后4~5周血清,检测G1、G2、G3、G4和G10型RV中和抗体,结果显示免疫前阴性者的G1、G2、G3、G4、G10型各型抗体阳转率为63.16%~76.47%,抗体≥4倍增长率为45.28%~60.38%。

(3)保护效力和效果:基于目前已发表文献,未见LLR上市前Ⅲ期临床试验保护效力的数据,只有对于上市后保护效果的评估。广州市、正定市和北京市进行的3项病例对照研究显示,接种≥1剂LLR对预防任何程度RVGE的保护效果为35%,对重度RVGE的保护效果为52%~88%。对于G3型和G9型导致的重度RVGE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分别为52%和40%。另外,对广州市一项病例对照研究的进一步分析显示,2~6月龄和7~11月龄组接种1剂次LLR的保护效果分别为90%和73%,12~23月龄接种的保护效果无显著性。这提示"早接种"LLR的保护效果优于晚接种。

关于LLR上市后保护效果的研究比较局限,上述研究显示LLR接种≥1剂次对于重度RVGE具有一定的保护效果,首剂接种的年龄越小则效果越好。LLR对于G3型和G9型所导致的重度RVGE具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

(4)安全性:对广西壮族自治区2~24月龄儿童LLR服苗组(例)和安慰剂组(例)完成了疫苗安全性临床观察,服苗后72h观察到LLR疫苗组和安慰剂组体温的弱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4%和4.3%,中反应分别为1.13%和0.76%。该结果表明疫苗安全性良好,未见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

全国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eventsfollowingimmunization,AEFI)监测系统显示,-年LLR的AEFI报告发生率在8.15/10万剂~22.38/10万剂之间。其中年报告AEFI发生率为17.95/10万剂,严重病例报告发生率为0.04/10万剂,AEFI非严重病例报告发生率为17.91/10万剂,一般反应报告发生率为15.76/10万剂,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1.44/10万剂,在异常反应中过敏性皮疹62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和其他疾病1例。目前还缺乏针对LLR是否增加肠套叠风险的系列研究和数据。

RV疫苗免疫策略

和免疫程序推荐

1.WHO免疫策略推荐:

年,WHO免疫策略咨询专家组(StrategicAdvisoryGroupofExperts,SAGE)建议将婴儿接种口服RV减*活疫苗纳入NIP。年,WHO发布的RV疫苗立场文件明确建议所有国家应将RV疫苗纳入NIP,特别是RVGE相关死亡率较高的国家应优先纳入。

WHO建议从6周龄起尽早接种口服RV疫苗,以确保在自然感染发生前获得疫苗保护,不推荐2岁以上儿童接种RV疫苗。

WHO推荐口服RV疫苗可与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活疫苗(OPV)、无细胞白百破联合疫苗(DTaP)、肺炎球菌结合疫苗(PCV)、流感嗜血杆菌疫苗(Hib)、乙型肝炎疫苗(HepB)同时接种。此策略是提高婴儿出生早期RV疫苗接种及时率的关键。

2.部分国家RV疫苗免疫程序推荐:

截至年9月RV5已在全球个国家和地区获得上市许可。自年以来,全球已有个国家和地区将RV疫苗(RV5和/或RV1)纳入NIP,占全球总国家或地区数的57%。

各国关于RV5的免疫程序推荐略有不同。

美国:2月龄、4月龄、6月龄;

德国:6周龄、2月龄、3月龄;

芬兰:2月龄、3月龄、5月龄;

挪威:1.5月龄、3月龄、5月龄;

瑞典:6~8周龄、3月龄、5月龄;

泰国:2月龄、4月龄、6月龄;

韩国:2月龄、4月龄、6月龄。

国际上推荐RV5可与同期接种的NIP疫苗如IPV、DTaP、PCV、Hib疫苗等同时接种。年,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AdvisoryCommitteeonImmunizationPractices,ACIP)对RV5推荐作出更新,明确首剂接种年龄为出生后6~14周6d(说明书中首剂接种年龄为6~12周龄),2剂次间隔≥4周(说明书中为2剂间隔4~10周),最后1剂次不晚于8月龄(说明书中为不晚于32周龄)。建议RV5作为口服减*活疫苗可与美国NIP同一时间范围内的任何其他疫苗同时接种或任意间隔接种,且无最小接种间隔要求。此外,推荐使用含抗体血液制品在内的任何血液制品之前、同时或之后的任何时间都可以按照疫苗推荐的时间表接种RV5,因为不会影响RV疫苗全程接种的保护效果。

3.中国RV疫苗的免疫策略和程序推荐:

(1)RV疫苗免疫策略:RV疫苗是预防控制RVGE的最有效手段,应在中国婴幼儿中推广RV疫苗接种。RV疫苗目前属于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以及《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国家免疫规划疫苗儿童免疫程序及说明》《非免疫规划疫苗使用指导原则》的相关规定,根据"自愿和知情同意"的原则开展接种。适龄儿童按照本共识所推荐的免疫程序尽早开始接种RV疫苗;按照相关法规或方案要求做好儿童接种RV后的预防接种信息登记、报告和AEFI监测工作;有条件的地区或RV疾病负担较重的地区可尽早将RV疫苗纳入免疫规划。

(2)免疫程序推荐:

①RV5:接种年龄为6~32周龄,全程免疫3剂。首剂接种年龄为出生后6~12周龄(42~90d)。每剂次接种间隔时间≥4周;第3剂不得晚于32周龄(d)。

②LLR:接种年龄为2月龄~3岁。每年接种1剂;首剂应自2月龄起尽早接种。

RV疫苗使用经验

及常见问题

1.同时接种:

(1)RV5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采用随机对照试验(RCT)的Ⅲ期临床试验显示,RV5与三价OPV(tOPV)、DTaP同时接种和任意时间间隔接种后,tOPV、DTaP和RV5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良好。中国上市RV5的疫苗说明书规定可以与OPV、DTaP同时接种或任意时间间隔接种。

国际上对RV5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研究证实,RV5与其他儿童疫苗同时接种时不影响其他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美国RCT研究显示,RV5与DTaP、IPV、Hib、HepB和七价PCV(PCV7)同时接种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ACIP等国际疫苗专业委员会推荐RV5可以与任何同期接种的疫苗同时接种,也可以任意时间间隔接种。

文献综述研究显示,RV5与脑膜炎球菌疫苗及其联合疫苗同时接种,如b型流感嗜血杆菌-CY群脑膜炎球菌TT蛋白结合疫苗(Hib-MenCY-TT)、ACWY群脑膜炎球菌CRM蛋白结合疫苗(MenACWY-CRM)、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MenCC)、A群脑膜炎球菌疫苗(MenAV)、C群脑膜炎球菌CRM蛋白结合疫苗(MenC-CRM)、4组分B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4CMenB),均不会影响RV5和脑膜炎球菌疫苗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西班牙一项多中心RCT显示,RV5可以与13价PCV(PCV13)和5组分无细胞百白破-灭活脊髓灰质炎-b型流感嗜血杆菌联合疫苗(DTaP5-IPV-Hib-HepB)同时接种,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基于以上证据,RV5可以与IPV、DTaP、Hib、HepB、PCV13、OPV、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六联疫苗(DTaP5-IPV-Hib-HepB)和五联疫苗(DTaP5-IPV-Hib)同时接种或任意时间间隔接种。

(2)LLR与其他疫苗同时接种:中国上市LLR疫苗说明书规定,LLR与其他减*活疫苗接种应最小间隔1个月。

近几年开展的LLR与麻风联合减*活疫苗(MR)同时接种的比较试验显示,各组间异常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同时接种组)与对照组(单独接种组)免疫前、免疫后同种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几何平均浓度(GMC)、阳性率,以及免疫后抗体阳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表明LLR与MR同时接种未发现严重异常反应和相互干扰免疫应,可以同时接种。此外,还开展了LLR与麻腮风联合减*活疫苗(MMR)的同时接种观察,结果发现各接种组不良反应轻微,实验组与各对照组免疫前和免疫后同种抗体GMT/GMC、阳性率以及免疫后抗体阳转率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LLR与MR、MMR同时接种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较好。以上研究为LLR同时接种积累了重要数据。

2.两种RV疫苗的替代接种:

因缺少RV5和LLR替代接种的研究数据,仅推荐使用同种疫苗完成全程接种。接种3剂次RV5后免疫持久性可达7年,完成全程接种后不需再接种RV疫苗。

3.RV5两剂次接种间隔:

国际上RV5的Ⅲ期临床试验大多数受试者两剂次间隔为4~10周,但实际有超过最大间隔10周接种的名(名接种RV5,名接种安慰剂)研究对象,对两组保护效力分析显示,RV5对RVGE住院的保护效力为%(95%CI:60%~%)。对其中接种3剂次的名(名RV5接种者和名安慰剂接种者)进行了保护效力分析,对任何严重程度G1~G4型RVGE的保护效力为63%(95%CI:0%~94%),无重度RVGE病例发生。表明两剂次最大间隔超过10周接种者与按时接种者相比,对任何程度的G1~G4型RVGE的保护效力相似[63%(95%CI:0%~94%)vs.74%(95%CI:67%~79%)]。两剂次间隔≤10周和10周接种RV5的两组婴儿,在接种3剂次后42d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依据以上多中心RCT研究结果,ACIP等国际疫苗专业委员会在年RV5接种推荐中作出更新,将原来的"两剂次间隔4~10周"改为"两剂次间隔至少4周"。

4.特殊状态儿童接种:

(1)发热:RV5说明书建议,发热性疾病可能是延迟接种的原因,除非医生认为暂停接种会造成更大的风险。ACIP等国际疫苗专业委员会建议,如果有轻度的呼吸道疾病或其他伴有或不伴有发烧的轻度急性疾病,不应推迟接种疫苗。

(2)腹泻:RV5说明书建议,对于存在胃肠道功能紊乱史的婴儿,包括活动性急性胃肠道疾病、慢性腹泻、生长发育迟缓,以及先天性腹部异常和腹部手术史的婴儿,尚无相关的疫苗安全性或保护效力数据,需谨慎考虑对这些婴儿接种。

ACIP等国际疫苗专业委员会建议,急性中度或重度胃肠炎的婴儿不应该接种RV5,直至病情好转。患有轻度急性胃肠炎的婴儿可以接种疫苗,尤其当延迟接种可能会导致婴儿超过接种适宜年龄时。

(3)早产儿:RV5的Ⅲ期临床研究中设立了对小样本健康状态的早产儿亚组,并按照出生后实际年龄6~12周龄接种RV5。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疫苗组住院和急诊就诊降低了%(95%CI:74.2%~.0%),且并未增加每一剂接种后7d内发热、腹泻、呕吐、易激惹等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健康状态的早产儿可以及时接种RV疫苗。

国际疫苗专业委员会建议,早产儿接种RV疫苗的益处胜过不良事件风险,支持早产儿按照与足月儿相同的程序和注意事项接种RV疫苗。年中国《特殊健康状态儿童预防接种专家共识》认为早产儿可以接种各类疫苗。

(4)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的儿童:RV5说明书建议,尚未获得42d内曾输血或血液制品,包括免疫球蛋白的婴儿服用RV5的临床试验数据。

ACIP等国际疫苗专业委员会建议,RV5可以在使用任何血液产品(包括含有抗体的产品)之前、同时或之后的任何时间接种,按常规推荐的RV5接种程序对适合接种的婴儿进行接种。

LLR疫苗说明书建议接受注射免疫球蛋白者应至少间隔≥3个月服用本疫苗。

接受免疫球蛋白治疗的儿童具体是否可以接种RV疫苗,仍需要医疗卫生专业人士根据个体情况综合评估。

(5)接种期间RV感染儿童:RV5说明书建议,目前尚无暴露于自然感染RV后接种RV5的临床数据。ACIP等国际疫苗专业委员会建议,在完成RV疫苗接种程序之前,患有RVGE的婴儿仍应根据推荐的年龄和时间间隔开始或完成接种程序,因为初始RV感染可能仅对后续RV疾病提供部分保护。

5.接种禁忌:

已患过RVGE的婴幼儿、已经出院且临床状况稳定并符合接种年龄的早产儿,可接种RV疫苗。对于存在胃肠道功能紊乱史以及先天性腹部异常和腹部手术史的婴幼儿、先天或者获得性免疫缺陷者等在医生建议下谨慎接种。禁止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疾病(SCID)患儿和具有肠套叠既往史婴幼儿接种本类疫苗。

RV5疫苗说明书中接种禁忌:①超敏反应:对于RV5任何成分出现超敏反应者。接种1剂RV5后出现疑似超敏症状的婴儿,不应继续接种剩余剂次。②SCID:禁止SCID患儿接种RV5。上市后出现接种疫苗的婴儿发生胃肠炎的报告,包括严重腹泻和疫苗株排*时间延长的情况,这些病例随后均被诊断患有SCID。③肠套叠既往史:禁止具有肠套叠既往史婴儿接种。

LLR疫苗说明书中:对疫苗任何组分包括辅料和硫酸庆大霉素过敏者、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和发热者。

6.呕吐后补种、母乳喂养婴儿接种:

如果因某种原因未能给予足够剂量(如疫苗被婴儿吐出),由于临床试验中未针对该情况进行过研究,不建议给予补充接种,应按照后续免疫程序完成剩余剂次的接种。无论在接种之前或之后,对于饮食没有限制,包括母乳喂养在内。

7.不完全接种的效果、接种的季节性:

RV5临床研究未对仅接种1剂或2剂疫苗提供的保护水平进行评估。另一方面,从疫苗机制上看,由于减*活疫苗是通过模拟自然感染诱导的过程而产生免疫反应,而疾病保护会随着每次后续感染而提高,所以按照完整程序完成全程接种(3剂)才可以更好地保证婴儿获得足够抵御疾病的能力。此外,目前国际上RV5没有1剂或2剂接种程序的推荐。

RVGE全年均可发生。RV疫苗的接种没有季节性要求,全年都可接种。

RV疫苗相关研究问题

1.特殊儿童接种RV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尤其是针对特殊儿童接种后疫苗*株长时间排*的研究。虽然RV5似乎对早产儿安全有效,但进一步的研究是必要的,防止因潜在的疫苗*株传播引发系列的问题。

2.口服RV减*活疫苗免疫效力影响因素的研究。如母亲抗体、母乳喂养、其他肠道病原体的干扰、营养不良和慢性疾病(如人类免疫缺陷病*感染)是否会降低RV疫苗的效力。

3.RV疫苗引入后对儿童RVGE住院和死亡总体影响研究。已有研究显示,在不同国家、不同年龄人群RV疫苗的保护效果存在一定差异,如在儿童死亡率低、中和高的国家,1岁儿童RVGE住院和急诊就诊数分别减少80%、78%和46%,在对不符合接种RV疫苗的年龄组人群中,RVGE和全因AGE住院率均有所减少。中国也亟待开展疫苗接种后的主动监测评价。

4.RV疫苗引入后肠套叠发生率的监测和研究。肠套叠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可能与感染性因素、婴儿超重、混合喂养和6月龄前添加辅食有关。年全球第一个RV疫苗(rotashield)在美国获批上市,使用9个月后评估发现疫苗接种导致的肠套叠发生风险为每接种1万名儿童增加1例肠套叠病例,该疫苗最终退市。因此后续新研制的RV口服减*活疫苗在上市前后需严格开展疫苗接种与肠套叠发生风险的评估。

5.口服RV减*活疫苗大范围接种导致潜在群体免疫的研究,以及所致自然流行的RV血清型变化的研究。这些均可能影响疫苗接种推荐计划,也将有助于理解除JVP4和VP7之外的其他蛋白在RV保护性免疫中的作用。

6.RV疫苗接种成本-效益评价研究,这是评估疫苗纳入NIP所需的关键数据之一,也是全球性疾病负担评估的需要。目前已有的相关研究几乎集中在疾病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上,很少有研究考虑质量调整生命年(quality-adjustedlifeyear,QALY)。

7.RV疫苗覆盖率调查及接种策略研究。由于中国RV疫苗尚未纳入NIP,亟需开展此类研究。国际上有研究提示,假设亚洲43个国家和地区均引入RV疫苗,会减少约71万例的住院和3.5万例死亡。与未引入疫苗的预计住院和死亡人数相比,下降幅度高达40%。其中中国如果将RV疫苗引入NIP,预期会减少例(72%)RV相关住院,减少例(72%)RV相关死亡。

8.新型RV疫苗的开发和研究。目前使用的RV疫苗均为口服减*活疫苗,存在一定局限性,研发出更加安全、有效且价格适宜的RV疫苗是控制RVGE流行重要基础。

编写人员(按姓名笔画排序):刁连东(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华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吕华坤(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大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刘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孙立梅(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吴疆(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汪萱怡(复旦大学医学院)、张少白(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延炀(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颖(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张静(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段招*(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夏胜利(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徐爱强(山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儿童轮状病毒胃肠炎免疫预防,这些科学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