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结束啦,一位父亲带着孩子来到诊室,“郜医生,您看下孩子是不是太虚了,高考结束了,赶紧给孩子快看看,要不以后一个人去外地上大学了,可怎么办?”言语中流露出父亲的担忧。原来,孩子高三毕业,一直学习很紧张压力很大,每天都拉肚子,有时一天要有三次,孩子瘦瘦的,看着确实很虚的样子,到底是不是虚呢?
案例回放初诊:.7.14
李某,男19岁。大便不成形一年余,日行1-3次,无压痛,嗳气频作。有鼻炎病史,双侧鼻甲肥大,左侧尤甚,流涕,咽后壁红。舌质红,苔根厚腻微*,脉弦。四诊合参,原来孩子并不属于虚症,实为肝脾不和,郁而化火。葛根芩连和痛泻要方加减。
处方:葛根15炒*芩6生*连3陈皮10炒白芍20防风8生白术10仙鹤草15桔梗10旋复花10(包)苍术10炙甘草6。7付
二诊.7.21
服前药后,大便基本正常,一日一行,成形,嗳气有缓。鼻涕无好转,鼻甲仍肥大,咽红,舌质红,苔腻有减,脉弦,上方加苍耳子散。
加辛夷8白芷8苍耳子8生苡仁20、7付
三诊,.7.28
服前药后,进一步好转,较为稳定,大便一日一行,嗳气偶发,右侧鼻甲仍大,不红,涕白,咽红。舌尖红,苔根腻,微*,脉弦,气色渐佳。
守方
7.21方去仙鹤草桔梗,加鱼腥草10灯芯草5绿梅花10
14付
四诊,.8.15
服前药后,消化道症状已基本痊愈,鼻炎有缓解,但仍有反复,流涕色白,鼻甲大,舌尖红,苔微腻,舌中根厚,脉弦。
苍术10辛夷10白芷10藿香10苍耳子8鱼腥草15*芩10生地15紫荆皮10赤芍15丹皮10生薏仁20茯苓20生白术10绿梅花8生甘草6
14付
随访,诸症平稳,孩子被某医科大学录取,去外地上学,父亲现在放心啦!
医家点按慢性腹泻指排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排便习惯的次数,粪质稀薄,水分增加。每日排便次数超过3次,可含有未消化食物,或带有黏液、脓血,常伴有腹痛、排便急迫感、肛门不适及排便失禁等。一般病程超过4周。慢性腹泻是临床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症状。在消化专科的门诊病人中大约有8~15%的病人以慢性腹泻为主诉症状就诊。慢性腹泻的病因复杂,常迁延不愈。
中医治疗对于腹泻非常有效的,尤其是对于慢性腹泻,中医中药治疗是比较有效的,而且有自己突出的优点。《内经》称本病证为“鹜溏”、“飧泄”、“濡泄”、“洞泄”、“注下”、“后泄”等等,且对本病的病机有较全面的论述,如《素问·生气通天论篇》曰:“因于露风,乃生寒热,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泻。”《素问·举痛论篇》曰:“寒气客于小肠,小肠不得成聚,故后泄腹痛矣。”《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说明风、寒、热、湿均可引起泄泻。《医宗必读·泄泻》则在总结前人治泄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治泄九法,即淡渗、升提、清凉、疏利、甘缓、酸收、燥脾、温肾、固涩,其论述系统而全面,是泄泻治疗学上的一大发展,其实用价值亦为临床所证实。
该患者四诊合参,尤其是舌质红,苔根厚腻微*,脉弦。判定孩子并不属于虚症,实为高考压力较大,肝脾不和,郁而化火。方用葛根芩连和痛泻要方加减。葛根*芩*连汤,该方是治疗湿热泄泻的常用方剂。方中葛根升清止泻,*芩、*连苦寒清热燥湿,甘草甘缓和中。痛泻要方,调和肝脾,重用白芍养血柔肝,白术健脾补虚,陈皮理气醒脾,防风升清止泻。仙鹤草桔梗取仙桔汤方意,仙鹤草除善止血外,并有治痢、强壮之功,《滇南本草》载“仙鹤草治赤白痢下”,因此,本品不但可治痢下赤白,还能促进肠吸收功能的恢复,对慢性泄泻亦有效。旋复花主要针对其嗳气频作而设,另加苍术燥湿,因“湿胜则濡泻”之说。
二诊,患者明显好转,后加苍耳子散以治疗鼻炎。三诊舌尖红,加灯芯草导热下行,绿梅花调肝疏肝。四诊,消化道症状已基本痊愈,改治鼻咽,兼顾脾胃。后诸症平稳,孩子也选择了从医之路,父亲现在放心啦!
文献导读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湿胜则濡泻”。
2.《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曰:“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3.《景岳全书.泄泻》曰:”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
4.《古今医鉴.泄泻》曰:”夫泄泻者,注下之症也。盖大肠为传导之官,脾胃为水谷之海,或为饮食生冷之所伤,成为暑湿风寒之所感,脾胃停滞,以致阑门清浊不分,发注于下,而为泄泻也。“
5.《医学入门.泄泻》:”凡泻皆兼湿,初宜分理中焦,渗利下焦,久则升提,必滑脱不禁,然后用药涩之。其间有风胜兼以解表,寒胜兼以温中,滑脱涩住,虚弱补益食积消导,湿则淡渗,陷则升举,随证变用,又不拘于次序,与痢大同。且补虚不可纯用甘温,太甘则生湿,清热亦不可太苦,苦则伤脾。每兼淡剂利窍为妙。
生活小贴士1常用中成药
补脾益肠丸:用于脾虚气滞所致的泄泻。常伴有食欲不振,腹胀等脾虚气滞的表现。
固肠止泻丸:用于肝脾不和导致的泄泻腹痛。常表现为由于情绪剧烈变化,而导致泄泻。
四神丸:用于脾肾阳虚导致的泄泻,常表现为黎明前腹部作痛,肠鸣泄泻,泻后痛减。
2养生穴位
(1).天枢
定位: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
功效:疏调肠腑、理气行滞、消食。
操作:拇指指腹压在两侧穴位上,力度由轻渐重,缓缓下压(已能耐受为度),持续4―6分钟,将手指慢慢抬起(但不要离开皮肤),再在原处按揉片刻。
(2).上巨虚
定位:位于小腿外侧,犊鼻穴下6寸,胫骨前脊外1横指处。
功效:调和肠胃,通经活络。
操作:用两手拇指按压在两侧上巨虚穴上,其余四指并拢托住小腿肚,按而揉之,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并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并跖屈踝关节,以加强指压的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每次每穴按揉5~10分钟。
(3).神阙
定位:在脐中部。
功效:培元固本、回阳救脱、和胃理肠。
操作:一般以灸法为主,可用艾条灸、隔姜灸等。灸神阙不仅能治疗泄泻,还可以培本固元,增强人体自身免疫力。
3生活调护
(1).饮食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冷水等;泄泻病人饮食要清淡易消化,不宜吃甜、冷、肥腻的食物,某些食物进食后会引起泄泻者,应忌食。(2).增强体质慢性泄泻病人,应加强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如体操、太极拳、五禽戏等。(3).预防平素注意天气变化而增减衣物以防外感引起泄泻。
医生简介郜峦,安徽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山东中医药大学博士后,芬兰归国留学人员。承担各类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研究论文40余篇、著作5部。擅长主治:1.消化道疾病(胃痛、腹痛、泛酸、腹胀、腹泻、便秘、胃炎、结肠炎、消化性溃疡等);2.妇科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乳腺增生、附件炎等);3.心脑血管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病、高血脂、中风后遗症等);4.儿科疾病(小儿咳嗽、小儿便秘、小儿慢性腹泻、食欲不振);5.其它疑难杂症。门诊时间:1.周二上午:国医堂合作化路(*山路与合作化路交叉口南米)。2.周日上午:允和中医馆(翠微路和芙蓉路交口东北角)。
版权声明:1.文案提供/郜峦教授;编辑及排版/轩振。2.图片及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