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案:
35岁的张女士,是一名教师,半年前当上班主任后就出现了拉肚子的毛病:上课上到一半,肚子一痛,只能忍着,越忍越痛,下了课就往厕所里跑;年级会议,报告途中,也会突然肚子痛,想上厕所,常常是一天就要去三四次厕所。久而久之,拉肚子对张女士的工作与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扰。为此,张女士特意去看了消化科,做了肠镜检查,却被告知肠镜报告正常,未见有炎症。于是在医生的建议下转诊脑病心理科。虢周科主任接诊后,了解到张女士是工作变动后出现的症状。并且做了量表评估,显示张女士有焦虑特质。肠镜报告也无异常。确诊其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明明是拉肚子,怎么搞到成了心理病?还是肠易激综合征?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功能性肠病,以腹痛、腹胀或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排便后症状多改善。
常伴有排便习惯、频率和(或)性状的改变,缺乏临床常规检查可发现的可引起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病变。
需要提醒的是,临床上,肠炎和肠易激综合征症状极其相似,患者都有腹痛、腹泻的情况,但二者却有着很大的不同。
肠炎主要是由肠道有炎症、病变引起来,除有腹痛、腹泻症状外,还可能出现血便或脓便,甚至是极其恶臭的大便。肠镜检查可见黏膜病变。
而肠易激综合征的患者,其肠道黏膜是没有病变的,也不会出现血便或者是脓便。
更为重要的是,肠易激综合征一般预后比较好,患者无需过分担忧。
临床状态医学谈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可能与遗传、环境致病因素、性别、动力紊乱、内脏的敏感性异常、肠道感染、脑肠肽等因素相关。
近期相关研究表明,肠易激综合征与心理因素有关,肠道的痉挛和腹泻可由焦虑引起。基于此,发现以心理因素为关键治疗方向,往往能取得较好的疗效。
中医病因病机肠易激综合征在中医归属于“泄泻”、“腹痛”范畴。
以腹痛、腹部不适为主症者,应属于“腹痛”范畴;以大便粪质清稀为主症者,应属于“泄泻”范畴。
脾胃虚弱和(或)肝失疏泄是诱发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环节,肝郁脾虚是其发生的重要病机,脾肾阳虚、虚实夹杂是导致疾病迁延难愈的关键因素。
诸多原因导致脾失健运,运化失司,形成水湿、湿热、痰瘀、食积等病理产物,阻滞气机,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肝失疏泄,横逆犯脾,脾气不升则泄泻;病久则脾肾阳虚,虚实夹杂。
中医辨证根据患者的四诊(望、闻、问、切)信息,肠易激综合征可分为肝郁脾虚、脾虚湿盛、脾肾阳虚、脾胃湿热、寒热错杂等证型。
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01药物治疗辨证论治,调整机体的证候状态,如:抑肝扶脾、健脾理气、化湿止泻、温补脾肾等。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本身有抑郁、焦虑的特质,针对抑郁、焦虑的病理机制,运用具有抗抑郁、焦虑作用的药物,抗抑郁、焦虑作用的单味中药有贯叶金丝桃、石菖蒲、郁金、淫羊藿、红景天等,抗焦虑抑郁的中药药对有柴胡-*芩,白芍-当归等。
02外治方法1、点按穴位法
中脘穴在人体前正中线任脉上,肚脐上4寸,是足阳明胃经的募穴,是胃经经气结聚之处,点按中脘穴能够促进经气运行,调节肠胃的功能。用手指点按或揉按中脘穴,每次2~3分钟,至局部产生发热感。
2、艾灸穴位法
足三里在外膝下3寸,胫骨外侧月一横指处,用艾条灸10-15分钟或艾罐20-30分钟。经常用此法施灸,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之功效。
3、针刺疗法
可选择天枢(双)、足三里(双)、上巨虚(双)、三阴交(双)、太冲(双)、百会、印堂等穴位。
4、心理治疗
中医语言心理治疗,通过劝慰开导的方式,告知患者腹泻在中医来讲属于脾虚的表现,因为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个性内倾,容易焦虑、抑郁,而焦虑、抑郁等情绪会导致肝气郁结。
肝在五行中属木,脾属土,五行生克中,木克土,肝气郁结不通便会克脾胃,导致木郁土壅。通过药物和针灸等治疗的方式,可以改善患者肝气郁结的状况,从而达到调节的作用。
医生
虢周科
主任医师
脑病内科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