膏方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早在《*帝内经》中就有关于膏剂的记载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方书
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长沙马王堆西汉古墓考古发现的
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膏方的记载
(图源网络)东汉末年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中的大乌头煎、猪膏发煎作为内服膏剂的最早记载,其制法类似于现代膏滋方的制法。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中记载有由生地*、豆豉、猪膏、雄*粉、麝香等制成的黑膏具有功能清热解*,活血散结。南北朝时陈延之的《小品方》独创生地*单独一味的地*煎作为滋补膏方。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记载膏方的制剂有水煎去渣、取汁、浓缩及内服的特征。
宋朝膏方沿袭唐代风格,用途日趋广泛;明清膏方更趋完善于成熟,命名正规,制作规范,数量繁多,运用广泛。
近现代膏方在江浙、上海及广东广泛使用。
《山海经》:“言味好皆滑为膏”,如指内容,以为物之精粹,如指作用,以滋养膏润为长。膏剂有外敷和内服两种,外敷膏剂是中医外治法中常用药物剂型,除用于皮肤、疮疡等疾患以外,还在内科和妇科等病症中使用。内服膏剂,后来又称为膏方,因其起到滋补作用,也有人称其为滋补药、膏滋药,广泛地使用于内、外、妇、儿、伤骨、眼耳口鼻等科疾患及大病后体虚者。
膏方,是一种具有
高级营养滋补和预防治疗等综合作用的成药
临床经验丰富的医师
根据中医理、法、方、药的原则
再按人的不同体质和病症开具不同处方
一人一方,药材经反复煎煮,去渣取汁
经蒸发浓缩后掺入糖或蜂蜜等辅料而制成的
一种稠厚状半流质或冻状剂型
其中
处方用药尽可能选用道地药材
全部制作过程操作严格
只有经过精细加工的膏方
最终才能成为上品
01
那慢性肾病,可以吃膏滋药吗?
慢性肾病病程缠绵,往往是经年累月、反复发作,甚至最终可能导致尿*症的严重后果。大多数慢性肾病患者正气不足,脾肾亏虚,冬季气候寒冷,易受外邪侵袭;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祖国医学认为寒性收引,可导致外周毛细血管收缩,血压易升高;寒邪袭表,腠理闭塞,*素不易排出,这些都可能造成慢性肾病持续加重,甚至在冬季血清肌酐会大幅度上升,所以说冬季是慢性肾病患者的一道大关。
慢性肾病的这一发病特点与膏方重在补虚调治的功用非常契合。因此,慢性肾病患者冬季宜用膏方进行调治,并且应根据气血阴阳虚损的不同,辨证施补。同时值得重视的是,慢性肾病患者多兼有痰浊、湿热、瘀血、水饮等实邪,而形成虚中夹实、错综复杂的证候。因此,膏方调治并非一味进补,以防助邪留寇,而应攻补兼施,扶正祛邪。对于邪实较盛者,宜先予攻邪,一俟邪退,再予膏方调治。
在冬令膏方调补中采用益气补肾、健脾理气、活血化瘀、清热利湿、利水渗湿、调和阴阳之法,往往能够收到较为满意的疗效。现代研究证实,冬令进补膏方,可起到调节免疫、加强人体免疫功能、增强人体抗氧化清除自由基等作用。因此,慢性肾病患者通过服用膏方,能够提高机体免疫力,减少复发,达到康复体健、颐养天年的效果。
膏方具有四大特点,一为补虚扶弱,补中寓治,治中寓补;二为以衡为用,未病先防;三为一人一方,量身定制;四为简便易服,口味怡人。
02
膏方治疗肾病适应症
膏方最适宜患有慢性肾脏疾病的以下人群:
1、体质虚弱,尤其虚寒体质,免疫力低下的慢性肾脏疾病人群。
2、肾虚综合征,症状表现为腰酸腰痛、头晕目眩、思维能力下降、阳痿遗精、性功能减退、畏寒肢冷、头发早白或脱发、出现早衰状态者。
3、急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慢性肾衰、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狼疮性肾炎等慢性肾脏病患者的缓解期。
4、常有尿频,甚至尿失禁,经各种检查未发现异常者。
5、中老年人,为保持正常健康状态,减少疾病的发生,可用膏方平补调理,以增强体质,防止早衰。
03
服用膏方注意事项
服膏滋药期间应忌食生冷、油腻、辛辣等不易消化及有较强刺激性的食物。
不宜饮浓茶、浓咖啡。特别要注意保护胃肠功能,以免有碍脾胃消化功能,影响膏滋药的吸收。
服用膏滋药期间如发生发热感冒、咳嗽多痰、腹泻时,应暂停服用,待治愈后再继续服用。症状轻微者,在治疗同时,可酌情减量服用膏滋药。
初期服用时,如发生上火、饱胀、胃口不好等现象,建议先暂停几天或减量服用,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再继续服用。
专家介绍赵立昌肾内科副主任,副主任中医师,主诊医师。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曾医院肾内科进修肾内科和血液净化。师承无锡市名中医张馥南主任医师、江苏省名中医*煌教授。擅长急慢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衰竭、尿路感染、痛风,继发性肾病(狼疮性肾炎、糖尿病肾病、痛风性肾病等)等肾脏病,尿*症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治疗,动静脉内瘘术、腹膜透析置管术、深静脉置管术,内科、妇科杂病以及亚健康调理,应用中药、膏方治疗调理有较丰富临床经验。参与及主持江阴市科技局科研各1项,发表SCI论文1篇,省级以上期刊论文9篇。
专家门诊时间:周三上午地点:专家门诊
膏方门诊时间:周日全天地点:名医堂
撰稿:赵立昌
编辑:宣传科
审核:蒋佳英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