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能拓展人的心灵,却也会让人拉肚子。”
——写在前面
一个真实的病例
爱好摄影的老王去年刚退休,思量着终于有闲空下来,可以出国看看。便去旅行社报名,和老伴去了东南亚三国的团队旅游。旅途中既有随团一起的团餐,尝到了冬阴功汤、碳烤大虾等传统的东南亚美食,也尝试了不少街边摊贩的小食。
谁知道行程第四天出现了大便次数增多,每天约2-3次稀便。自以为是“水土不服”,赶紧吃了两片自备的抗生素,腹泻却不见好转。症状虽然不严重,既没有肚子痛,也没有呕吐,但是却明显影响了旅行的质量:别人在欣赏美景,他在寻找厕所,别人在大巴上欢声笑语,他却憋得脸青一阵白一阵的,导游精彩地解说根本听不进,特地新买的单反相机也根本没有派上用场。就这样尴尬地熬过了10天的行程,症状似乎略有好转,回到家中后从此对出国旅行产生了畏惧心理。原本退休后10年周游世界的计划也成为泡影。
医院检查一下,可是在家的老王似乎胃肠功能并没有问题,那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拉肚子成为旅行的主旋律,有没有办法预防这种尴尬的事情再次发生呢?
旅行者腹泻是不是“水土不服”呢?
实际上,旅行者腹泻最主要的因素是因为摄入了受污染的食品和饮料引起的。当然你也许会问,那为什么原住民吃着和我们一样的东西却很少感染呢?不排除有2个因素,一是旅行造成的疲劳引起你免疫功能的降低,二是你的肠道菌群可能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旅行地区的饮食结构,它可能和你原有的习惯差太多啦~原住民们长期居住在这个地方,对这里的饮食形成了机体免疫,所以就不会像你一样腹泻啦。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旅行者腹泻也是一种“水土不服”~
旅行者腹泻有哪些表现?
根据旅行的类型和地点,旅行者腹泻的发作通常在头2周内发生。表现为突然发作的稀便、水样便,伴有腹痛、发热或者里急后重(就是拉完了还想拉)。严格的学术定义呢,还有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的要求,比如24小时内的出现至少3次。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些让人尴尬又烦恼的便便吧,看看到底什么是腹泻呢?
图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BristolStoolChart)中第6/7型大便就是属于腹泻的便便(图片来源:丁香医生)
旅行者腹泻患者发作时候的“紧迫感”常常令人终身难忘且尴尬不已,部分人可能会有前驱症状,比如胃肠道咕噜咕噜响、发热。在刚发作的时候,经常有恶心呕吐症状,年轻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脱水。轻度的脱水也会加重乏力、头疼和肌痛的症状。
由于腹泻的原因和身体状况的差异,旅行中腹泻的临床表现有轻有重,临床症状较轻者恢复起来也快。但是其中绝大多数将在发作后的24小时内不能正常活动,也大约有25%的腹泻旅客会必须改变他们的旅行计划,症状通常在3至4天内缓解。
何时何地会发生?
说起旅行者腹泻,我们想象中它应该是在整个旅行过程发生的概率是相同的,但是统计学告诉我们实际并非如此。通常随旅行时间的延长,旅行者腹泻的发生率逐渐下降。肯尼亚的一项研究显示,其发生率在旅行第一周为36.7%,第二周下降到四分之一(9.9%),到了第三周继续下降到三分之一(仅3.3%);因此如果你的旅行时间越久,发生旅行者腹泻的概率越低。
我们通常使用至旅行目的地后的2周内的发生率来评估旅行者腹泻的高发程度。
高风险地区:发生率≥20%
中风险地区:发生率8-20%
低分险地区:发生率8%
让我们来看看全世界各地旅行者腹泻的不同发病风险地区的分布情况吧~
(图片来源:引自参考文献[3])
随着国家/地区经济的发展或者旅行设施的逐渐完善,旅行者腹泻的发生率会逐渐下降。但是总体来说相较于20年前的65%左右,现在的总体发生率已经有显著的降低啦,目前发生率在10%-40%之间。但是呢,我们发现南亚和中西非地区仍然是旅行者腹泻的高发地区,北非地区甚至从中危地区逐渐变为了高危地区。大家到相关地区旅行的时候一定要额外小心哦~
旅行者腹泻的罪魁祸首
旅行者腹泻患者约中50%-94%可以找到致病病原体。
大部分的旅行者腹泻是由肠源性病原体引起的,通常有细菌,病*,寄生虫等等。其中,细菌是最常见的病因,占病因的80%-90%。当然有的时候也可能是由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引起。
旅行者腹泻的常见病原体如下:
细菌
各种各样的大肠杆菌、沙门菌属、空肠弯曲菌、志贺菌属、气单胞菌属、脆弱拟杆菌、弧菌属、弓形杆菌属
病*
诺如病*、轮状病*
寄生虫
贾第鞭毛虫、隐孢子虫属、微孢子虫属、溶组织阿米巴
另外,不同的病原体在不同的地方发生概率是不一样的~下面这个表格会告诉大家一些常见病原体在不同的地区的发生概率。
什么人什么情况下容易中招?
哪些人特别容易罹患旅行者腹泻?
旅行者腹泻没有性别偏向性,男女都会发生。但是相比男性,女性更容易去寻求医疗帮助。
青年比老年人更容易发生,因为青年人更容易胡吃海喝呀。
哪些人发生旅行者腹泻后果会特别严重?
免疫低下的人,特别是儿童要家长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