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肌痛综合征(FMS)是一种临床上常见又饱受争议的慢性肌肉疼痛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周身肌肉疼痛、疲劳及睡眠障碍,常伴有焦虑、抑郁、认知障碍和情绪障碍,也常伴发雷诺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与心理疾病。FMS更容易发生在女性,同时与年龄超过50岁、肥胖有关。
在当前的临床诊疗过程中,把FMS描述为“Itisallinyourmind”(一切都在于你的意识)代表了相当一部分人群的观点。他们认为,FMS完全归因于患者的心理或精神问题。因此,FMS患者听到最多的建议可能是“放松点,一切都会好的”这样的精神安慰,有的甚至发病十多年后才最终得到诊断。
FMS的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但已有研究显示,绝不仅仅与心理因素有关,还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激素分泌紊乱、免疫系统异常、遗传、精神病学等。
FMS的发病原因中枢神经系统致敏:
FMS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对刺激的反应性增强,中枢致敏后不再需要持续的痛觉信息传入就可以导致疼痛,或肌纤维遇到较小的刺激即可导致机体疼痛。甚至无需刺激,致敏的中枢神经也会自主发出神经活动而导致疼痛。
FMS患者的神经胶质细胞可能存在异常活化,胶质细胞在不同的刺激下一旦活化可释放促炎因子、一氧化氮、前列腺素、活性氧自由基等,这些物质可以刺激脊髓过度兴奋并能延长兴奋时间,从而引起慢性疼痛。
FMS患者丘脑及基底神经节等区域局部脑血流下降,中枢疼痛处理机制的异常也可能与纤维肌痛的发病存在联系。
遗传:
目前FMS普遍被认为是多基因遗传病。5-HT是下行抑制系统参与镇痛作用的主要神经活性物质,而5-HT在FMS患者脑脊液及血浆中含量较低。并且FMS患者携带S/S基因型的概率较大,携带这种基因型的患者有更高的抑郁情绪和心理压力。
神经内分泌异常(下丘脑-垂体-靶腺轴):
人体激素的分泌与调节大多通过神经内分泌轴来控制,多项研究表明FMS患者皮质醇水平升高,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素均有相应升高。
免疫系统紊乱:
FMS患者中受到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类风湿关节炎影响的患者很多。早期FMS可能预示某种自身免疫疾病,临床中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也常合并慢性肌肉疼痛症状。
心理及精神:
心理及精神压力、躯体创伤常可诱发FMS,精神类疾病患者发病率在FMS患者中明显高于其他风湿病患者。FMS患者存在明显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躯体化症状。同时抑郁的严重程度很多与FMS的病情相关,此外抗抑郁药也一直广泛使用于FMS的临床治疗。
FMS的核心症状按照发生率高低依次为全身弥漫性疼痛、睡眠障碍、疲劳、外周压痛点、肠易激惹症状(腹泻、腹痛、便秘、腹胀)、膀胱易激惹症状(尿频、尿不尽、尿急等)、认知障碍、怕冷和心悸胸痛,并发抑郁症发病率高达20%~40%。除此以外,需要注意的是,诊断这个病的病程需要过程持续3个月以上,不少患者还合并紧张性头痛、颞下颌关节紊乱症、注意力和记忆力下降等问题。
全身广泛性肌肉疼痛和广泛存在的压痛点是所有纤维肌痛综合征病人都具有的症状。疼痛遍布全身各处,尤以中轴骨骼(颈、胸椎、下背部)及肩胛带、骨盆带等处为常见。其他常见部位依次为膝、手、肘、踝、足、上背、中背、腕、臀部、大腿和小腿。大部分病人将这种疼痛描写为钝痛,痛得令人心烦意乱。病人常自述有关节痛,但没有关节肿。
另一现象是在一些特殊部位存在的压痛点,这些压痛点存在于肌腱、肌肉及其他组织中,往往呈对称性分布。用一定的力量按压这些压痛点时,患者会感受到疼痛,而正常人则不会出现疼痛。
治疗常用药物包括:阿米替林、环苯扎林、普瑞巴林、度洛西丁、米那普仑、哌替比索、加巴喷丁等。还有一些中药方剂目前亦有效果。
FMS的非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是纤维肌痛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不论病痛较重还是较轻,锻炼都很重要,而且在刚开始锻炼时,疼痛可能加剧。制订锻炼计划必须从低强度开始,然后逐渐加量。不妨从每天锻炼15分钟开始,然后每过1周就增加5分钟,直至达到每天锻炼30分钟。锻炼强度应当逐渐增加至中等强度,或达到最大心率的75%。如游泳、慢跑、步行和力量训练活动可以减少疼痛和睡眠问题。气功、八段锦、瑜伽或太极拳等运动也能帮助解决睡眠、压力等问题。
肌筋膜松解按摩可以帮助放松和伸展紧绷的肌肉,改善血液流动。针灸、水疗、温泉疗法等也可以帮助减轻疼痛。
减少非正常睡眠时间,如:白天不要小睡。每晚固定时间上床睡觉;确保休息的环境是黑暗、安静、舒适的;睡觉前不要喝咖啡因或酒精;限制其他液体的摄入,可以帮助减少夜间起夜的需要。
避免过多摄入刺激性食物、高糖食物。不要挑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