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czz/160205/4769910.html一、肠道菌群概况[1]人的胃肠道栖息着大约30个属多种细菌,主要由厌氧菌、兼性厌氧菌和需氧菌组成。其中专性厌氧菌占99%以上,类杆菌及双歧杆菌就占细菌总数的90%以上。胃、十二指肠、空肠细菌的种类及数量极少,主要由于胃酸、胆汁作用及小肠液流量大,蠕动节奏快,细菌在繁殖前即被冲洗到远端回肠及结肠,细菌浓度个/mL,主要为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和乳酸杆菌。而回肠末端由于肠液流量少,蠕动减慢,细菌数逐渐增加到-个/mL,主要含乳酸杆菌、大肠杆菌、类杆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等。至结肠,细菌数明显增加,浓度为-个/mL,主要为厌氧菌,双歧杆菌、类杆菌和乳酸杆菌,而有潜在致病性的梭状芽孢杆菌和葡萄球菌仅有少量。肠内菌群保持共生或拮抗关系,维持微生态平衡,与宿主健康及疾病有密切关系。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肠道微生态系统被破坏,肠道正常菌群的种类、数量和比例发生异常变化,偏离正常的生理组合,转变为病理性组合状态,这称为菌群失调。临床上以腹泻为最明显症状,其它如肠道菌群中潜在致病菌引起的内源性感染和一些过敏性疾病,如特异性反应性湿疹、过敏性皮炎和炎症性肠病等,被认为与菌群变化致肠屏障功能损害及免疫紊乱有关。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抗菌广谱,应用时间长,是引起菌群失调的主要诱发因素。同位素、激素、放射治疗和化疗均可在治疗疾病的同时降低抗体免疫力,使人体潜在的致病菌定植。手术、外伤、感染和肿瘤以及环境恶化等均可引起菌群失调。引起菌群失调的原因还有饮食的改变、营养水平的变化、胃肠道pH值的改变等内源方面的因素。二、益生菌作用机制[2]益生菌预防或者治疗胃肠道不适是益生菌最主要的用途,因为益生菌最主要的用途都直接或者间接(比如,被免疫系统协调)同胃肠道相关。益生菌的功效机理取决于宿主的微生物系或者肠粘膜的免疫活性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目前,假设的作用于肠道微生物系的功效机理有:降低肠道pH,产生杀菌物质比如有机酸(乳酸,醋酸,丁酸),H2O2和细菌素,致病微生物凝集,黏附在粘膜的细胞表面,竞争发酵基质或受体,增强肠道粘膜的屏障效果,释放保护肠道的代谢物质(精氨酸,谷氨酰胺,短链脂肪酸,共轭亚油酸),结合代谢*性代谢物质,免疫学机理,或者调控肠运动和粘液产生。概括来讲,益生菌的作用机理:1)宿主微生态的调节。2)肠道粘膜屏障功能的改善3)免疫系统的调节4)提供改善病人消化症状的酶,比如beta半乳糖苷酶等。其详细作用机制见图1。图1益生菌的潜在作用机制[3]益生菌可以提供有益的对肠上皮细胞的影响多种多样:(1)有些菌株能通过形成物理屏障,阻断病原菌进入上皮细胞,称为定植阻力(2)通过引起杯状细胞中粘液的释放而形成粘液屏障(3)其它益生菌可以维持肠道的通透性,通过增加顶部紧密连接的细胞间完整性,例如,通过上调zonaoccludens1(一种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或通过阻止紧密连接蛋白再分配,从而阻止分子进入固有层(4)一些益生菌菌株已被证明能产生抗菌因子(5)还有其他菌株通过向树突状细胞发出信号刺激先天免疫系统,在肠系膜淋巴结可诱导TREG细胞产生抗炎因子,包括IL-10和TGF-β三、便秘[4]便秘的病因主要分为五类:①饮食结构的改变:饮食中纤维含量太低,食物太精细,不能长期刺激肠道,导致肠道敏感性降低;②肠道结构异常:由于内部原因,肿瘤等疾病,或者是肠道外部原因,如妊娠等压迫肠道,造成肠内容物移动缓慢,引起便秘;③心理或精神状态: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精神压力的增大,造成排便不规律,抑制排便等造成便秘;④药物刺激:某些药物可能会引起排便障碍,如抗组胺类药物,止疼药、抗生素、阿片类药物等等;⑤滥用泻药:滥用刺激性泻药,会导致肠黏膜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从而加剧便秘。根据病因,便秘大致可以分为继发性便秘和功能性便秘两大类。而益生菌仅对功能性便秘有效果,功能性便秘一般来说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而肠道菌群失调与功能性便秘两者互为因果(临床报道用肠道菌群紊乱来判断是否便秘准确率可以高达94%)。正常的肠道菌群主要由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组成。健康状态下,这些菌群是处于一个动态的平衡状态,只有机体处于疾病状态的时候,则会打破这种动态的平衡,造成肠道菌群失调。而临床研究发现便秘患者与健康人群在肠道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上均存在差异,如便秘患者肠道内Prevotella丰度相对正常人群显著下降,同时临床研究也表明:甲烷呼气试验阳性率与便秘密切相关,推测肠道菌群产生的甲烷可能是一种生物信号分子,因为肠道菌群内产甲烷菌的出现率与甲烷呼气试验成正相关。综合前人的研究结果发现:便秘患者肠道内专性厌氧菌减少,同时伴随着好氧真菌及潜在致病菌的增加。张桂兰发现:便秘患者肠道菌群与正常人相比,主要表现为Enterobacter、Enterococcus、Fusobacterium增多,Bacteroides、Lactobacillus、Bifidobacterium减少。近年来,随着技术手段进步,研究肠道菌群的方法已经从早期的细菌分离培养、生物芯片等逐渐发展到16S高通量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通过16S高通量测序方法比较便秘人群和正常人群的肠道菌群,更加证实了便秘患者肠道菌群失调。大多数便秘的发病与肠道能动性和免疫功能的改变、菌群失调、肠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失衡)、胆汁酸代谢、粘液分泌等因素有关。这些方面中的任何一个不平衡或者是功能障碍都会引起肠蠕动异常,从而引起便秘。益生菌对便秘的缓解作用可能是通过以下途径:益生菌通过其粘附作用定植于肠粘膜,进一步影响肠道中短链脂肪酸SCFAs的水平,而短链脂肪酸SCFAs不仅可以调节肠道内pH值、抑制有害菌的代谢,也是体内合成能量的关键物质,也是肠道内传输动力的关键物质。益生菌另一方面则通过调控Th17/Treg的失衡状态缓解便秘。常用治疗便秘的药品有培菲康(粪链球菌、乳酸杆菌、双歧杆菌)、乐腹康(蜡样芽胞杆菌活菌制剂)、金双歧(长型双歧杆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普乐拜尔(婴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链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妈咪爱(屎肠球菌,枯草杆菌)、贝飞达(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聚克(乳酸乳杆菌、嗜酸乳杆菌、乳酸链球菌)、促菌生(蜡样芽胞杆菌)、整肠生(地衣芽孢杆菌)等。口服微生态制剂主要是从体外补充培养好的益生菌,用于调节由于便秘所引起的肠道菌群的变化,而改善的肠道菌群则会代谢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一方面抑制病原菌生长,减少病原菌所产生的酚类物质的堆积,另一方面同过降低肠道pH而促进肠道的蠕动。目前也有一些国家批准的微生态保健食品有缓解便秘,润肠通便的作用。这些微生态药品与微生态保健食品或膳食补充剂都是微生态制剂,都是通过细菌通过胃肠道屏障后定殖并发生代谢,产生的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等有机酸、过氧化氢等一方面抑制有害菌、维持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另外一方面是通过这些细菌的代谢产物来平衡肠道的渗透压,调控Th17/Treg,最终达到正常排便或大便良好形状状态的情况。肠道菌群受环境与食物、药物以及精神状态,以及体温的影响因素极大,所以微生态制剂来干预便秘有一个有效率的问题,正常情况下,临床上仅使用微生态制剂来达到缓解并治疗便秘的有效率报道也有30%-90%不等,正常情况下,超过60%的有效率就视为有效;国家《便秘外科诊治指南》(版)[6]在便秘的诊治中明确:便秘的治疗治疗原则:根据便秘轻、中、重程度、病因和类型,采用个体化综合治疗,恢复正常排便。非手术治疗时:[1]运动:增加体力活动可部分改善便秘患者的症状。[2]饮食:便秘患者增加更多的水和食物中纤维素的摄入,是最基础治疗。不过膳食纤维对于改善轻度至中度便秘是有效的,但对于严重便秘效果不明显。[3]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患者在晨起或餐后2h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的干扰[4]药物治疗:a)首选容积性泻剂,如膳食纤维制剂,包括植物纤维素和甲基纤维素,尤其适用于孕妇、儿童及老年患者。b)通过口服微生态制剂,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对缓解便秘和腹胀起到一定的作用。c)当上述治疗无效时,可使用渗透性泻剂,增加排便次数、改变大便形状、缓解腹痛。d)刺激性泻药的应用,在短期内作为二线药物治疗慢性便秘;长期使用刺激性缓泻剂可造成肠道平滑肌萎缩,使肠道蠕动功能更差,并可能对肠道造成慢性损害,如结肠黑变病。国家在年公众十大用药提示时也明确缓解便秘,生活习惯更重要丨(八)科学用药解便秘,生活习惯更重要(nmpa.gov.cn)而在使用肠道微生态制剂时,临床上也证实使用较高菌数的多菌株益生菌制剂可以带来更早、更长时间、更高程度的菌群恢复,对缓解便秘更有效;四、腹泻[2,5]世界卫生组织定义腹泻为2天或者连续多天有3次或者以上水样便。表1为各种腹泻的分类以及治疗方法[2]。益生菌微生物的预防或治疗效果已在(原发性)乳糖不清除引起的腹泻、病*和/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腹泻,医院内轮状病*感染,日托中心儿童胃肠道感染,旅行者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AAD)、艰难梭菌性胃肠炎;管饲患者腹泻;化疗或放疗引起的腹泻;炎症性肠病(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肠易激综合征(IBS)伴腹泻中被研究,证明其对胃肠道菌群有影响,并具有抗菌、免疫刺激和抗炎特性[2]。根据已有数据,益生菌在水样腹泻的预防和治疗中被证实安全有效。尤其在5岁以下儿童的轮状病*感染中更为有效,在儿童的水样腹泻的治疗,成年人的旅行者腹泻的预防,抗生素引起的腹泻的预防中也有效果[5]。表2为益生菌对胃肠道尤其是腹泻的有益效果。表1腹泻以及治疗方法[2]腹泻特征腹泻类型渗透性腹泻肠道内渗透活性物质吸收不足(如乳糖酶缺乏时乳糖吸收不良)分泌性腹泻大多数病*性和细菌性肠炎都伴有肠道内离子分泌增加或吸收减少炎症性腹泻伴随着蛋白质和血液的渗出运动性腹泻腹泻伴胃肠动力加快治疗方法补液仅仅补充丢失的水针对症状的治疗使用抗分泌剂(洛哌丁胺、脑啡肽酶抑制剂)或采取措施避免液体粪便(陶粒、纤维)病因疗法胆甾胺,抗生素,肠道消炎药,益生菌表2已被证实和推测的益生菌对腹泻的健康效果[2]益生菌效果已有证据肠道微生物的调整已被验证的效果。但由于方法学上的困难和调控机制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与真实健康影响的相关性并不清楚。预防和/或缩短轮状病*引起腹泻的持续时间临床研究证实效果良好,为科学界所接受预防或减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已有证据,临床研究证实效果良好,为科学界所接受缓解乳糖不耐受引起的不适已有证据,是牛奶变成酸奶被乳糖不耐症者接受的关键原因对微生物异常、炎症和其他与胃肠道炎症性疾病、幽门螺杆菌感染、细菌过度生长有关的不适的有益影响在某些目标群体中建立的效果。有必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找出哪部分人群以及在何种条件下可以从益生菌中获益预防和减轻健康受试者胃肠道不特定和不规则主诉结肠易激患者大便稠度的正常化由于临床和/或流行病学数据不足,影响无法归类为已确定和经科学证明的五、总结便秘,腹泻等胃肠道疾病同肠道菌群失调密切相关。临床上有很多微生态制剂通过补充外源益生菌预防或者治疗微生态紊乱相关疾病并且安全有效。益生菌作用的机理还不是十分明确,根据目前的数据推测,益生菌的作用机理可能有:(1)宿主微生态的调节。(2)肠道粘膜屏障功能的改善(3)免疫系统的调节(4)提供改善病人消化症状的酶,比如beta半乳糖苷酶等。但是肠道菌群受环境与食物、药物以及精神状态,以及体温的影响因素极大,益生菌并不是对所有人群的便秘腹泻都有效,建立良好的运动习惯、合理膳食、及时排便,保持良好的精神与休息状态,对便秘腹泻的缓解以及辅助治疗是有效的。参考文献1.赵胜娟等.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的研究现状.中国乳业.,10:.MichaeldeVreseetal.ProbioticsandPrebiotics:EffectsonDiarrhea.TheJournalofNutrition.3.MelanieG.Gareauetal.Probioticsandthegutmicrobiotainintestinalhealthanddisease.NatRevGastroenterolHepatol.,7(9):.王琳琳.双歧杆菌对便秘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江南大学5.ChesterH.Fox.Probioticsinthepreventionandtreatmentofdiarrhea.JournalofAlternativeComplementaryMedicine.6.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分会,便秘外科诊治指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3):-.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