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
动
保
健
课
Top1:运动性贫血
我国成年男性每毫升血液中含有血红蛋白含量为12-16克,女性为11-15克,若低于这一生理数值,则被视为贫血。因运动引起的这种血红蛋白量减少称为运动性贫血。
一、病因分析
由于运动时人体对蛋白质与铁的需求量增加,一旦需求量得不到满足,即可引起运动性贫血。运动时,脾脏释放的溶血卵磷脂能使红细胞的脆性度增加,加上剧烈运动时血流加快,容易引起红细胞破裂,从而导致运动性贫血。少数学生由于偏食或爱吃零食或爱吃零食,影响正常营养的摄入,或长期慢性腹泻,影响营养吸入,运动时也常出现贫血现象。
二、症状特征:
运动性贫血发病缓慢,平时表现有头晕、恶心、气喘、体力下降,运动后出现心悸、心率加快、脸色苍白等。
三、处理方法:
若运动(后)出现头晕、无力、恶心等现象,应适当减少运动量,必要时暂停运动,补充富含蛋白质和铁的食物,口服硫酸亚铁片剂和维生素C,对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有明显的效果。
四、预防建议:
锻炼时,要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并克服偏食的习惯。
Top2:运动后肌肉酸痛
在一次活动量较大的锻炼以后,或是隔了较长时间未锻炼,刚开始锻炼之后,常常会出现运动后肌肉酸痛,这种酸痛不是立即发生在运动中或运动后,而是发生在运动结束后1-2天,因此也称为肌肉延迟性酸痛。
一、病因分析:
造成运动后肌肉酸痛的原因:一是肌肉对负重负荷及收缩放松活动未完全适应,引起局部肌纤维及结缔组织的细微损伤以及部分肌纤维产生痉挛所致。二是代谢产物积聚过多(如乳酸),以致肌纤维的化学成分发生变化,神经末梢受刺激引起酸痛感酸痛感。经过肌肉内局部细微结构的修复或聚集代谢产物的排除,肌肉组织会变得较前强壮,以后经历同样负荷就不易再发生酸痛。
二、预防与处理方法:
1、预防肌肉酸痛的方法
①根据不同体质和不同健康状况,科学安排运动负荷
②锻炼时,尽量避免长时间集中练习身体某一部位,以避免局部肌肉负担过重。
③准备活动中,注意使即将练习的负荷重的局部肌肉活动得更充分。这对损伤有预防作用。
④整理活动除进行一般性放松练习外,还应重视进行肌肉的伸展牵拉练习,这种伸展性练习有助于预防局部肌纤维痉挛,从而避免酸痛的发生。
2、缓解和消除肌肉酸痛的方法
①热敷:对酸痛的局部肌肉进行热敷,促进血液循环以及代谢过程,有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及痉挛的缓解。
②伸展练习:可对酸痛局部进行静力牵拉练习,保持伸展状态2分钟,然后休息1分钟,重复进行。每天做几次这种练习,有助于缓解痉挛,但做时注意不可用力过猛,以避免牵拉时再使肌纤维损伤。
③按摩。按摩有使肌肉放松,促进肌肉血液循环的作用,有助于损伤的修复和痉挛的缓解。
④口服维生素C。口服维生素C有助于结缔组织胶原合成的作用,有助于加速受伤阶级组织的修复,从而减轻和缓解酸痛。
⑤针灸、电疗等手段对缓解酸痛也有一定的作用。
Top3:昏厥
由于脑部一时性供血不足或血中化学物质变化所致的意识短暂紊乱和意识丧失的现象,称为昏厥。
一、病因分析
情绪过于激动、受惊、恐惧、悲伤或看到别人出血,都有可能反射性引起血管急性扩张、血压下降,引起一时性脑部缺血;长时间站立或过久下蹲后骤然起立,使肌肉泵和血管调节功能失调,致使回心血量骤减以至动脉血压下降,也会引起一时性脑缺血;疾跑后急停,下肢肌肉内的毛细血管和静脉失去肌肉收缩对它们节律性挤压作用,加上血液本身的重力关系,大量血液积聚在下肢血管中,使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骤减,导致脑供血不足,造成重力性休克;此外,低血糖、低炭酸血症、中暑、心或脑血管疾病等,亦可引起昏厥。
二、症状表现
昏厥前病人面色发白、头晕、眼前发黑、出冷汗、全身无力。昏倒后,意识丧失、手足发冷、血压降低或正常、脉搏增快或正常、呼吸增快或缓慢。一般会昏倒数秒中,经平卧休息,脑缺血消除,知觉可以快速恢复。此外,也可能清醒后精神不佳,仍有头晕、全身无力等暂时现象。
三、处理办法:
把患者处于仰卧位和下肢抬高,松解衣领和腰带,注意保暖,并做好下肢向心性重推拿或揉捏,必要时嗅以氨水或点掐(针刺)人中、百会、涌泉等穴。如有条件应输氧气和静脉注射25%-50%葡萄糖40-60毫升。如有呕吐,应将病人头偏下一侧,以免因舌头后坠及呕吐物堵塞气道而引起窒息。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若伴有心跳停止,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醒后可给病人热饮料,注意休息。若病人神志未能迅速恢复,医院做进一步处理。
四、预防措施:
要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心血管功能。疾跑后,尤其是长距离跑后不要站立不动,应继续慢跑并作深呼吸,逐渐地停下来。对发生昏厥者应做全面的检查。进行剧烈运动后,应休息约半小时后再洗澡或淋浴(因立即淋浴有可能造成心肌缺血、心输出量减少),以防止昏厥的发生。若有昏厥先兆时,应立即平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