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治疗的曙光——一个不是故事的故事
年11月份,探索者杂志上刊登了一篇引发思考的文章,我想把它介绍给自闭症、多动症和抽动症患者的家庭,让他们对这个疾病从不同的侧面有所了解,另一方面,也想让那些学习生命科学的学生们感受一下科学家和探索者是如何成长起来的,他们真的需要什么特殊背景吗?以下是正文。
要说服人们相信人类肠道是个至高无上又奇妙、值得特别
炎症性肠病
是一种病因不明、自发性、反复发作性、难治性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反复的腹痛、腹泻、血便,甚至出现各种全身并发症。由于病程迁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半年来,成都市双流某中学的赵老师反复出现左下腹痛、腹泻,大便每天3~5次,多为稀烂便,最近的大便中带有脓血。学校医务室的医生考虑为痢疾,让服抗生素治疗,但一周后病情无好转,大便次数也越来越多,每天达到8~10次之多,人也消不少。她又去附近的卫生院就诊,医生诊断为慢性肠炎,给地开了一些药,然而这些药并没有什么效果,腹泻依然如故。
为此,赵老师医院(医院)消化科就诊,医生怀疑她的腹泻并非痢疾与单纯的慢性肠炎所致,建议她进行结肠镜检查。第二天检查结果显示她的直肠、乙状结肠和降结肠黏膜广泛糜烂、溃疡、出血,并有许多的脓性分泌物附在肠黏膜表面。结肠镜检查结果证实了医生的判断,赵老师最终被确诊为溃疡性肠炎(炎症性肠病的一种)。
连续腹泻不止,警惕炎症性肠病“作怪”
很多人把“拉肚子”归咎于受凉、饮食不卫生等。可是有一种“拉肚子”却并没那么简单,它的背后可能是炎症性肠病在“作怪”。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与普通腹泻相比,炎症性肠病的主要特征是长期慢性腹泻或反复黏液血便。如果腹泻持续5周,每天超过3次,伴腹痛、消瘦,特别是有肛周病变(肛周脓肿、肛瘘)者,应警惕炎症性肠病的可能。
什么是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是结直肠黏膜层的连续性炎症病变,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血便,可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部分患者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和肝胆等肠外表现。
克罗恩病是美国病理学家克罗恩,于年发现的一种原因不明的炎症性肠病,为一种慢性肉芽肿性炎症,病变可累及胃肠道各部位,但好发于末端回肠和右半结肠。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瘘管、肛门病变等,肠道炎症性症状与溃疡性结肠炎近似。
如何区分溃疡性结肠炎与克罗恩病?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累及直肠,可连续向上延伸累及整个结肠(结肠包括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和升结肠),病变累及肠壁的黏膜层和黏膜下层。人体消化道管壁分为4层,从内向外依次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浆膜层。黏膜层与食物接触,可称为消化道腔壁的表层或浅层。如果把消化道管壁比作一道墙,溃疡性结肠炎是墙壁的“粉层”坏了,为消化道表层(黏膜层)慢性弥漫性症。肠壁深部肌层没有明显受累,溃疡一般不深,不会引起穿孔、瘘管或狭窄、梗阻。溃疡性结肠炎病变,越接近肛门病变越重,其黏膜层的坏死渗出,表现为腹泻、血便或大便中出现像鼻涕一样的黏液。
克罗恩病则为全肠壁的病变,从黏膜层到肌层,也就是说“整个墙壁”都坏了,因此溃疡很深,容易穿透肠壁引起穿孔、瘘管,全肠壁增厚或疤痕形成,容易引起狭窄或梗阻。克罗恩病最常见的病变部位在回盲部,呈多发、节段性溃疡。
炎症性肠病误诊、漏诊较常见
近十几年来,炎症性肠病在我国就诊人数呈逐步增加趋势,已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由于其病因不明且没有特异性表现,炎症性肠病诊断较为困难,误诊、漏诊情况较常见。根据相关文献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漏诊率分别高达32.1%和60.9%。
由于炎症性肠病常常表现为腹痛、腹泻等症状,不少患者甚至医生都把它解释为“慢性肠炎”。此外,克罗恩病患者如果发病于回肠末端还容易与阑尾炎混淆。一旦误诊,患者非但不能解决病痛,还会因不必要的治疗让身体白白受罪。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与急性感染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肠结核、真菌性肠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放射性肠炎、药物性肠病、肠道寄生虫感染等疾病有相似的特征;而克罗恩病主要与肠结核、肠道白塞病、淋巴瘤、阑尾炎等疾病有相似的特征。因此,临床上诊断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必须要与这类疾病加以鉴别。
与常见的消化疾病不同,炎症性肠病一般采用“排他性”诊断,即必须在排除了其他因素(特别是感染)导致的肠道炎症以后,最后通过做结肠镜、病理活检才能确诊。
炎症性肠病虽无法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
炎症性肠病的最大特点是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一类疾病的病因不清楚,但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和免疫因素的相互作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据专家研究发现,患者存在肠道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免疫系统会把患者吃进去的食物、肠道中的细菌等误认为是外来物质,发起“无差别攻击”,血中的白细胞到消化道黏膜内去“战斗”,继而引发炎症,导致溃疡反复出现。肠道免疫功能紊乱,在夏季由于饮食习惯会加重症状。
无论是溃疡性结肠炎还是克罗恩病,都属于终身都会复发的慢性疾病,目前的医疗技术条件下虽不能完全治愈,但是通过长期科学正规的治疗可以控制病情。也就是说,炎症性肠病虽不能根治,但可以控制。
炎症性肠病的治疗,主要是控制患者的肠道黏膜炎症,维持缓解,减少复发,防治并发症。治疗方案的制定要结合病情的严重程度、病变累及的范围和病情的分期等实行个体化治疗。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主要的药物包括氨基水杨酸制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生物制剂。当出现肠梗阻、穿孔及肠道癌变等并发症时,则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饮食与营养相当重要
俗话说,三分治疗七分调理。除了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治疗外,饮食管理也是控制炎症性肠病发展的重要手段。
(1)为什么要重视饮食与营养
探究炎症性肠病的发病机制,欧美流行病学研究发现,“西方”饮食,特别是动物脂肪、含糖饮料、全脂奶摄入过多,膳食纤维摄入低可增加炎症性肠病的患病风险,而摄入新鲜的蔬菜、水果、鱼类、谷物等可降低患炎症性肠病的风险。
此外,食物过敏与食物不耐受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亦常见。营养不良是炎症性肠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并发症,发病率高达85%,尤其是克罗恩病患者。患者存在蛋白质一一能量缺乏,铁、锌、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2等微量营养素缺乏。反复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造成患者摄入不足、吸收不良、丢失或消耗增加,加之药物、手术治疗,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而营养不良又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疗效和生活质量。
(2)营养治疗有哪些方法?
营养治疗已是炎症性肠病综合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营养治疗包括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治疗,不但能改善营养状况,研究证实还能缓解克罗恩病,促进肠黏膜愈合,改善自然病程。
肠内营养指以符合疾病特征设计的配方制剂替代自然食物,提供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其优点在于减少了自然食物中的抗原和细菌,使肠道“休息”的同时,又维持了对肠黏膜的直接营养作用,有助于肠黏膜上皮的修复,并利于维护肠道正常菌群,促进炎症反应缓解。目前肠内营养治疗已是儿童克罗恩病发作期治疗的一线治疗措施;对于成人,肠营养能明显改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营养不良。
(3)如何加强自我饮食与营养管理
炎症性肠病患者自我饮食与营养管理的目的在于满足营养素摄入,改善营养状况;又要防止饮食不当,促发炎症。综合现有饮食与营养治疗的推荐指南,一般主张低脂饮食,根据病情采取限膳食纤维,即低渣饮食,主要内容有:A、足量饮水。B、少食多餐,每3~4小时进食一次。C、保证蛋白质类食物,食用熟透的、易消化的肉类,如禽肉、鱼肉,蛋类和豆类(食物过敏或不耐受者除外),不添加*油。D、每当食用新食物时(发作后),由少量开始添加。E、当没有症状时,可食用全谷物和多种蔬菜与水果;当有症状时,选用易消化、低膳食纤维的食物。F、食用添加益生菌或益生元的食物。G、食物加工做到煮透,烹调简单、清淡化,少用或不用刺激性的色素、香料和调味品。H、服用多种维生素片,激素使用者应补充钙和维生素D。
总之,炎症性肠病患者根据病情而采取个体化食,并循序渐进。体重是反映营养状况的“风向标”,建议患者每周监测体重,学会记录饮食日记,出现体重下降、饮食摄入量少,应及时到营养门诊就诊。同时,还应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提高人体免疫力;保持良好的情绪也有助于改善其病情,促进康复。
往期热文推荐
1.解决乡村医生养老难题不能再拖了,亟需多部门支持!
2.全省在岗乡村医生养老保险比照村干部执行,3月2日前必须落实
3.村医监测体温敷衍了事被吊证、罚款,背后的问题更值得反思!
4.别让拍照留痕伤了乡村医生的心
5.好消息,基层医疗机构可以恢复正常医疗服务啦!恢复不力将被问责!
6.防控还未结束,公卫和家医签约任务又来,乡村医生哭了!
7.全国大督查开启,基层医疗机构重点查这些内容!
8.村医注意!四月份警惕农村这些常见疾病!
9.不能输液,基层医生要找新出路了!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2.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编辑删除!
3.原创授权请联系--或者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