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以案说医陈福如健脾益胃治疗慢性泄泻
TUhjnbcbe - 2021/4/10 3:40:00

▲陈福如年出生,年被广东省*府评为第二届广东省名中医。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现更名为广州中医药大学)6年制医疗系。医院教授、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53年。为深圳市首届名中医、第三批与第七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代表著作有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陈福如临床经验集》与《医学探微》两部。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张某,女,62岁。年8月16日初诊。泄泻10余年。

大便溏烂,每天3~4次,纳呆,嗳腐,食则胃腹胀,脸色萎*,舌质淡胖,舌苔薄白润,脉弱。

辨证为慢性泄泻·脾胃虚弱。

治以健脾益胃。

处方:*芪30g,*参、炒白术、茯苓、鸡内金、炒扁豆各20g,炒香附、焦山楂各15g,陈皮、炙甘草各5g。水煎2次,分2次内服,每天1剂。

服上方14剂后,大便好转,有时成形,日2次,纳食略有增加,仍有神疲乏力,以上方加减,多次复诊。于11月下旬因咳嗽就诊,告知大便已正常,食欲改善,体重增加2kg,体重指数(BMI)变为18。

该病例泄泻10余年,纳呆乏力,舌质淡胖,舌苔薄白润,脉弱,皆为脾胃虚弱的表现。脾胃同居中焦,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脾气升则胃浊降,共同维持升降平衡,健运不息,则人能身强力壮。若脾胃失于运化,不能生化气血,气虚血弱则神疲乏力,脸色萎*。病情属轻,但必须重视调治。否则,病延日久,必影响到心、肺、肝、肾的正常功能。因为,心所主之血、肝所藏的血皆由脾所生化的血来源源不断地补充,如此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同样,肺所主之气和肾所藏的精,全靠脾所化生的血转化而成,此所谓精血同源。

总之,人之脏器组织功能全赖脾胃化生的气血等保障,因此把脾胃称为后天之本,即是维护生命的根本之意。脾胃的强弱不但影响健康和生活质量,而且与全身脏器组织功能的正常与否有直接关系,其结果必然影响到寿命。笔者曾对年龄在80岁以上的老人作调查发现,长寿又健康者都是纳食正常、大便通畅者。能食则生命泉源不竭,大便通畅则能把代谢废物及时排出,杜绝产生新的致病因素,从而保护老人健康长寿。因此,我提出的“慢性病、老年病从脾胃论治的学术思想”,是长期从事临床后得出的经验的结晶。

我撰写这一医案的另一目的,就是要医者在临床处方用药过程中,既要避免药物对脾胃的伤害,以防胃肠功能紊乱而变症丛生,又要重视保护好脾胃的消化功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Uhjnbcbe - 2021/4/10 3:40:00

中西医在对脏腑的认知上有些许差异——西医学的脾是一个解剖器官,而中医的脾是一种功能概念,其对人体有着多重作用:

①它充当人体自备的“血库”,以在运动、失血、缺氧等应急状态时,增加血容量;

②是一台“过滤器”,会释放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吃掉血液中出现的病菌、抗原、原虫等;

③负责制造免疫球蛋白、补体等免疫物质,帮助抵御疾病;

④其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负责运化水谷精微。

因而中医常说“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更有“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之说!脾脏如此重要,但中国人却“十有九脾虚”,这是怎么回事呢?而脾虚的时候,消化系统、造血系统、运动机能等都会随之受到影响,又该如何解决?

1,中国人易脾虚的六大诱因

1,缺少运动

缺少运动几乎是现代人的普遍问题,只要一有空闲就是瘫坐在沙发上、床上,能坐车的时候绝不走路。但是,脾主四肢和肌肉,如果你的四肢和肌肉平时很少活动,脾胃又怎么可能强壮呢?

2,情绪压抑

“思虑伤脾”,如果情绪压抑,经常波动过大,心事重重,思虑太多,这样很可能就会影响到脾胃的消化和吸收功能;也会影响到体内湿气的运转,导致大量的*素、代谢垃圾堆积在体内,更容易加重脾胃虚弱,出现各种疾病。

3,饮食不节

长期食用重油、辛辣等刺激性食物都可以叫做饮食不节。

像喜欢油腻食物的人,消化起来会增加脾胃的负担;无辣不欢的人,辛辣的食物会耗气伤津;再比如爱吃寒凉冰镇食物,会伤了脾胃的阳气,导致胃胀、腹泻、食欲不振等;吃甜食太过,会令中焦气机拥堵,而生痰湿。

4,饥饱失常

现在很多人的饮食习惯非常差,不吃早饭或者不吃晚饭;又或者隔三差五就猛吃一顿,这种饥一顿饱一顿的饮食习惯,中医称之为“饮食无度”。长期如此的话,就会损伤胃气,造成脾胃虚弱。

5,生活不规律

像现在天气冷了,不注意保暖,寒气侵体容易伤脾;还有长期熬夜、失眠的人,脾胃无法得到充足的休养,也会出现脾虚的状况。

6,疾病因素

疾病也是引起脾虚的一个重要原因,本身患有慢性胃炎、肾虚等疾病的人群,很容易会牵连到脾,导致脾的健康出现异常。因为我们体内的器官是一个整体,当肾和胃等器官出现异常没有及时处理的话,自然会给脾的健康也带来影响。

2,脾虚危害多,测测你脾虚了吗?

1,长期脾虚,危害多

脾虚,影响的不仅仅是消化功能,对其他脏腑甚至整个机体都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①脾虚易致出血,包括牙龈出血、鼻子出血、尿血、月经久而不止等;

②脾虚了,水谷精微运化失常,会导致食欲不振、腹胀、慢性腹泻、倦怠、消瘦、气虚、贫血等种种症状;

③脾虚生湿,会导致湿气、痰多,甚至水肿;

④脾虚气陷,会导致神疲乏力、头目晕眩、腹胀、腹泻,甚至久泄脱肛、内脏下垂、免疫力下降等症状。

2,自测脾虚症状

①舌头厚度、宽度增加;舌体细嫩、柔滑;舌头上有齿痕(提示:如果发现舌头上两侧齿痕相加齿痕数大于5个,说明脾虚较严重);

②面色萎*;

③睡觉流口水;

④晨起胸闷气短、头晕脑胀、体倦肢软;

⑤晨起后会出现身体浮肿现象;

⑥食欲不振,易腹胀、易便秘或便溏;

⑦长期手脚冰凉。

该怎么办呢?

脾胃虚寒、痰湿重的问题都可以用这个茶饮解决——百陈汤

百陈汤是在著名的祛痰湿方:二陈汤的基础上改良的。

二陈汤:橘皮、茯苓、甘草、半夏

根据现代人用脑多、熬夜多、久坐不动,百陈汤用药食同源的食材葛根、百合和姜替代二陈汤中辛散温燥的半夏(半夏有*,请勿擅自使用)

化痰祛湿:陈皮

「橘皮宽膈降气、消痰饮极有殊功。」——《泊宅编》

陈皮是公认健脾益气,化痰祛湿最好的食物。湿热的广东,家家必备陈皮,喝茶的时候加一些,煲汤的时候加一些,做甜点的时候加一些。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记载:「陈皮,苦能泻能燥,辛能散,温能和。其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

陈皮温燥,能够把痰湿化掉,而且它理气行气,会推着痰往外走。用来泡水,很多人会有很多痰出来。

陈皮还能理气消食,让胃气降下去,脾气升上去人就有胃口想吃东西了,身体胃肠的垃圾也会跟着从下面排出去。

喜欢自己养生煲汤、制作甜品的人也可以单独买些陈皮使用,陈皮单独泡水也可以去痰湿。

利水化痰:茯苓

茯苓这个药很神奇,行水能力特别强,既可以向上,推动多余的水液从皮肤出去,还能让水往下走,通过小便排出去。

《本草纲目》:「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

痰湿是体内运化不掉的水。而茯苓健脾益气,帮助脾运化体内的水。

《世补斋医书》有云:「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利水渗湿的品,并非都能化痰,而茯苓可以,这是它特殊的地方。

茯苓还能帮助肾调理身体内的水液,能够调理一切水液异常、痰湿、水肿的问题,对于水肿尿少,身体水液代谢问题明显的人有显著疗效。

也能化痰安神,帮助睡眠。安神的同时,帮助脾胃吸收化生更多气血,心神得气血濡养人就睡得安稳。

现代研究茯苓有镇静安神、抗肿瘤、降血糖、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强免疫的功能,还能护肝,对胃溃疡有抑制作用。

陈皮加茯苓不仅能化掉身体的大部分痰湿,还能健运脾胃帮助身体运化水液,减少痰湿的生成。

夏天最养人:姜

生姜本身就能温化痰湿。老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生姜性温,夏天阳气、热量集中在体表,毛孔张开容易出汗,体内却是虚寒的,偏弱的。

自立夏起,每早一片温热的生姜,可以温补脾胃,祛湿化痰,平衡身体阴阳分布不均的偏差,最适合现在吃了。

辅佐调补:甘草

甘草可以调和诸品发挥最大功效,也能甘补脾胃,祛湿化痰。

阴阳制约:葛根+百合

陈皮、茯苓和干姜都是偏温或偏燥的,单用容易上火,所以在用甘草柔和的同时还加入了葛根+百合滋补阴液,防止方子干燥让人上火,比起原方效果更温和。

多种食材,遵循中医配方思路定制配伍,从产地优选道地茶料。食用也很方便,都是单独包装,一盒10袋。

茶包一打开就能闻到一股自然清爽的香气,感觉气机都通畅不少。如果你是痰湿体质,或者脾胃虚寒、湿气重的人建议每天早上都喝一袋,轻松化解身体的湿浊。

3,平时多锻炼

华佗的五禽戏中,熊练脾胃,同时还能活动躯干四肢。适合经常久坐,缺乏锻炼的人:

手掌姿势:四指并拢,拇指扣在食指的中节,内劳宫外凸。

双腿微曲,左足尖抬起开势,与肩同宽;双手张开转掌,合掌在头上方,此时意念在劳宫穴,然后发“嘻”音,同时手掌下来聚气丹田;手掌转为熊掌,向右上方行进,吸气到膻中穴,然后呼气下行回到丹田。

疏肝健脾操:双手叉腰,缓慢划过两胁肋部;右手压着左手,顺时针揉肚子、按摩腹部。每次做8遍。既能消食化积,又能健肝脾。

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案说医陈福如健脾益胃治疗慢性泄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