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相信家长都经历过,尤其是婴幼儿时期很容易发生,比如哺乳期经常出现水样稀便,夹杂奶瓣。加了辅食之后,出现绿便,大便酸臭,未消化的食物等等各式各样的异常。
而妈妈们一看到这些异常的便便,就会很恐慌,有的就会开始研究是怎么回事……那怎么判断孩子是腹泻了呢?腹泻通常排便次数增多,便质稀或者有不消化食物,甚至泻出如水样的粪便。
腹泻在小儿当中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对于腹泻家长也是非常的上火,有的腹泻可以持续数月,特别是夏天时吃凉东西,空调吹肚子,发病率极高。
本病一年四季都有,夏秋最为常见。本病好发于婴幼儿,其中6个月到2岁的小儿发病最高。
腹泻若不及时治疗,迁延时间过长,会影响小孩的营养和生长发育。轻度腹泻如若得不到及时治疗,会拖延成重度腹泻,甚至引起脱水、酸中*等症。
因此孩子一旦发现症状,应及时处理,不然小毛病也会耽误成大毛病。
中医认为腹泻多由于感受外邪(小儿脏腑娇嫩,卫外不固,极易被外感风热寒暑湿之邪侵袭)、乳食内伤(喂养不当,饥饱无度)、脾胃虚弱引起的。
中医腹泻分为这几大类:寒湿泻、湿热泻、伤食泻、脾虚泻、脾肾阳虚泻、肝气乘脾泻。
小孩一般常见于前四大类
先辨证后推拿,重在辨证
1、寒湿泻
症状:大便清稀多沫,颜色淡气味不大,腹疼肠鸣。发病原因:吃凉东西或者肚子被凉风吹了,等与凉有关的因素。
治则:温中散寒,化湿止泻。
推拿穴位:三关穴,外劳宫,补脾经,摩腹揉脐,足三里,补大肠经,推上七节骨,龟尾,运土入水。
2、湿热泻
症状:腹泻腹痛,泻下急迫,泻而不爽,粪色*褐,气味较大,肛周红赤。
轮状病*就属于湿热泻。这是肠道感染中最常见类型的一种,多发于夏秋之际。多因外受湿热疫*侵犯肠胃,运化失调而引起的腹泻。
治则:清热利湿
推拿穴位:清大肠经,清脾胃经,退六腑穴,龟尾穴,清天河水,运土入水,推上七节骨。
3、伤食泻
这个最容易判断,小孩吃撑着了,大便有奶瓣或不消化食物,味酸臭。
治则:消食导滞,先排空胃肠,避免闭门留寇(不要吃止泻药,对孩子伤害甚大)
穴位:补脾经,清大肠经,按揉板门穴,摩腹揉脐,中脘天枢,按揉龟尾穴。
4、脾虚腹泻
症状:久泻不愈,吃完饭就腹泻,反复发作,时轻时重,面色发*,干瘦,食欲不振。脾虚腹泻一般都时间较长,属于慢性腹泻。
治则:补脾益气。
推拿穴位:补脾经,补大肠经,推三关穴,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龟尾穴,捏脊。
以上病症所给的穴位是其中主要的穴位,对于初学的家长来讲,这些穴位用好了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小孩常见就这四大类,中医讲究辨证,不可盲目推拿,须先辨证后推拿。
不常见两大类
1、五脾肾阳虚泻
症状:黎明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腹部喜暖,泻后即安,形寒怕冷。
这种腹泻就是常说说的五更泻。
2、六肝气乘脾泻胸胁闷,因情绪紧张发生腹痛腹泻。这种腹泻受情志影响,好发于大人或大孩子。
生理性腹泻:
婴儿出生后或经过一段时间经常腹泻,大便次数增多,一日可达六七次,呈*稀便或*绿遍,多呈糊状,水分不多,无脓血和不消化食物,查大便无白细胞和红细胞,无发热呕吐等不适,精神状态好,不影响体重和生长,这种婴儿外观多肥胖,见于六个月之内,再加辅食后可以回复正常。
乳糖不耐受:如果孩子腹泻超过半个月,在排除细菌病*感染等原因之外,要警惕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任何原因所致的腹泻,时间长了或腹泻程度较重,都会引起肠粘膜的损伤,导致肠黏膜上的乳糖酶出现减少,造成乳糖不耐受。如果患儿吃母乳或含有乳糖的配方奶粉,就会出现腹泻的症状。
如果确诊继发乳糖不耐受引起的腹泻,建议母乳喂养的儿童,每次吃母乳前补充乳糖酶。
配方奶粉喂养的儿童,要暂时换成无乳糖成分的配方奶粉,待患儿大便大便恢复正常,继续照此服两到三周,再换回以前的喂养方式。
病*性腹泻:起病急,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以伴发热或全身不适等症。
鉴别诊断:
1、乳糖不耐受以腹泻为主,起病缓,不发热,大便糊状,大便常规化验阴性,还原糖阳性,ph低为乳糖不耐受。
2、由轮状病*或细菌引起的肠炎起病急,症状重,常伴有发热,大便有粘液,可带有脓血。大便镜检下有红细胞或脓细胞
预防小儿腹泻,需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乳品的保存和奶具的定期消*,合理喂养婴幼儿,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每次限一种逐步增加,注意避免夏季断奶。
在腹泻期间,应适当控制饮食,减轻胃肠道的负担,不吃粗纤维蔬菜和难消化的食品。伴严重呕吐者,暂进食四到六小时,可饮用淡盐水和糖水,腹泻好转后进食,应由稀到稠,由少到多。要勤换尿布,保持臀部皮肤干燥,防止发生红臀。
最后分享大家一套小孩保健手法:补脾经次,摩腹揉脐5分钟,足三里次,捏脊。
以上腹泻,可以根据情况使用纯中药小儿敷贴,贴敷相应部分进行调理:如脾胃贴:神阙,天枢,中脘,气海关元,双脾胃俞等。(具体使用方法请扫码咨询下方掌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