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知道了中药的行走方式,就明白了中药药效
TUhjnbcbe - 2021/4/29 16:46:00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好 http://news.39.net/ylzx/bjzkhbzy/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养生其实就是养阳气,现代人或因压力所迫、或欲望所使、或随波逐流,在每天不断的耗伤自己的阳气,更可怕的是直至伤及根本,疾病丛生时仍浑然不知。详见:养生治病首要扶阳!

现代人耗伤阳气的十大恶习见下:


  一、非时作息,阳不归根


  中医认为最佳的睡眠时间为“亥子丑”三个时辰(晚上9点至凌晨3点),这六个小时相当于一年中的冬季,冬主收藏,收藏对生命来说就是归根。


  《老子》曰“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


  归根对于生命是何等重要,归根是生命维持并且健康的保障,对常人来说归根最主要的方式就是睡眠。古人道法天地,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与天地的作息保持一致,故能神清气足精满。今时之人不然也,有了电灯的照明,有了电视、电脑等娱乐设施,人们已习惯于晚睡,罕有亥时入睡,甚至子时还在“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而子时为一阳生,为阴阳交替之时,若不能入睡,直接损伤的是坎中一阳,长此以往,坎阳亏虚,各种疾病应运而生。

详见:

你知道吗?这才是天下第一补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睡补。良好的睡眠,有助于恢复、积蓄元气

养生:睡觉是天下第一大补,6招助您天天睡好


  二、嗜食寒凉,兼好甜辣


  现代人受西方营养学的影响嗜食生冷水果,由于冰箱的普及,人们为求刺激口腔好食冰冻食品,尤其喝冷饮之风流行,这些都会严重损害脾胃阳气,因为在夏季人体阳气外散,胃肠反而呈虚寒状态,故夏季应饮食清淡、温食热饮,若是以生冷食物冷饮来解暑,则是犯了“虚虚实实”之误,脾阳受损则运化不利,出现腹痛、腹泻、乏力、消瘦等症;喜食甜腻厚味,人体无法运化致痰湿内生,湿为阴邪,且重着粘滞,阻碍阳气的运行,导致阳郁阳虚证;嗜食辛辣使人精神亢奋,阳气过分的耗散,也会导致阳气亏虚。

参见:早上起床喝凉白开,各种疾病跟着来。


  三、人造贼风,夏月伤寒


  《内经》中提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圣人避风如避矢石”,可见古人对风邪是防范有加的,因为风邪不但为百病之长,也是六淫之先行官,风邪侵犯肌表以致表虚,接着其他邪气就可以乘虚而入,尤以寒气对人体的伤害最大,寒邪属水能灭火,最伤人阳气,而阳气为人身立命之本,张仲景著《伤寒论》而成医圣,可知谨避风寒之重要性。

冬季外界寒风凛凛、水冰地坼,但人体毛孔收紧加上厚衣覆体,风寒之邪并不易侵犯人体;

夏季贪凉,寒气伤阳: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外散、毛孔开泄。而今人喜凉,久吹电扇或久待空调房,无异于门户大开,风寒之邪就会直入肌肤、筋脉、骨节,若不及时排出寒气,更会侵犯六腑五脏之阳气,乃至成难治之症。可见人为邪气对人体之伤害远甚于自然之气。

详见:夏季养生:养阳气、袪寒气(万病不离寒,冬病夏治)

伏天不注意,对身体健康影响太大!绝非危言耸听……


  四、生育延迟,产房受寒


  根据中医学理论,生育最佳年龄女子为“三七”至“四七”,男子为“三八”至“四八”,如今在城市生育年龄普遍延迟,且孕前不注意保养肾精,导致父精母血亏虚,纵能受孕生产,但先天之元阳已亏,元阳不足将贯穿人的一生,其阳虚体质很难改变。产妇所在的产房和手术室冷气充足,新生儿从温暖的羊水中出来极易感受寒邪,若不及时采取保暖措施,将会伤及婴儿阳气。另外,古时小孩的生存有自然淘汰的过程,或自然流产,或幼年夭折,而生存下来的小孩阳气都比较充足,而现在通过促孕保胎出生及婴幼儿时期以药物维持生命的小孩阳气自然就比较亏虚了。


  五、运动不当,得不偿失


  现代人崇尚“生命在于运动”的理念,身体不适或是生病时往往认为是缺乏运动所致,于是开始定时定量、持之以恒地运动,但大部分人并未因运动得益,这是不明运动原理及不合理运动导致的。卢崇汉先生在《扶阳讲记》中提到“动能生阳,也能耗阳”,其实运动的本质是加强气血的流通,适合于阳气尚足但气血不畅之人,或为饮食厚腻,或为久坐不动,或为思虑过度,但绝不适合于气血大亏之人,因为虚人阳气固摄的功能不足,运动后阳气耗散致阳气更虚。另外运动属生发,应该是春夏白昼之事,而现在很多人都是晚上运动健身,看似弥补了白日的运动不足,其实是违反了“生长收藏”之序,《素问·四季调神大论》指出冬三月要“无扰乎阳”、“无泄皮肤”,冬季大量运动出汗影响了阳气的收藏,尤其使肾阳受损。

详见:运动时大汗淋漓并不好,减肥者除外(附:女性养血须知)


  六、房事不节,肾阳亏损


  现代人的性生活比以前明显增多,这和是商业社会有关,因为可以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电脑、电视、书籍、杂志无处不在宣传男女之事,《老子》曰“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而现在到处是可欲,目见耳闻使人体的肾阳长期浮越在外,房事不节使人的肾精亏虚,精亏则难于固摄阳气,导致肾阳亏损,表现为乏力、畏寒、腰冷痛、五更泻、双目无神、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等。

详见:纵欲的真相:大量流失肾精、脊髓及脑髓!

健康最重要,节欲是关键

淫欲是大病的催命符(印光大师法语菁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彭鑫博士健康讲座:1、伤精的三种方式

中国中医科学院彭鑫博士健康讲座:2~4、伤精的表现

中国中医科学院彭鑫博士健康讲座:5、如何养精、宝精

固肾功--肾虚的克星


  七、工作烦劳,阳气外张


  今人工作繁忙、竞争激烈、生活压力大,烦恼也增多,《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阳气者,烦劳则张。”人体阳气依靠物质和精神的刺激长期在外工作,不知及时收藏休息,一方面会导致阳气的亏虚,另外,阳气太疲劳导致无力入阴收藏,造成失眠,甚至神经衰弱,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

详见:“三七生”养生箴言


  八、物欲难止,壮火食气


  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是发展和消费,两者都在不断增加人的欲望,欲望是精神之火,而且是邪火壮火,《内经》提到“壮火食气”,故欲望也会消耗人体正气。《老子》告诫我们要少欲知足,要“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其实就是减少我们的欲望,从而节省阳气,不让其过早的消亡。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疲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所以能年皆得百岁而动作不衰。”少欲才是健康长生之道。


  九、滥用西药,抗生伐正


  当前国内医疗界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抗生素的滥用,抗生素性属寒湿,口服主要损伤脾胃阳气,会导致胃寒、纳差、呕吐、腹痛、腹泻等症,而静脉用药直接进入血管,还会伤及心阳,引起水气凌心证;激素则使人的肾阳直接外越,看似效果明显,其实是肾阳的透支,损害到人体的远期健康;还有其他的化学药物若去除糖衣或胶囊后都呈苦味,苦味伤脾胃阳气,长期服用西药必定脾胃阳虚。


  十、清热养阴,中医流弊


  近五百年中医药的历史是温病学独领风骚,不可否认它的功绩,但它的盛行导致滥用苦寒清热,导致阳虚体质普遍。外感病大部分是感受风寒,有极少部分确实是热邪伤阴证,短期清热有效,但久用必伤阳气;而慢性病主要为阳虚证,或者阳虚为主要矛盾。故陈修园提出“宁事温补,勿事寒凉”,当代李可老中医也说:“阳虚者十之八九,阴虚者百无一二。”那当前滥用清热药的原因一方面为医生的辩证不精,一方面则是用清热药比较“安全”,误用清热养阴药产生的副作用具有隐秘性,短期不会被发现,长期使用则大伤阳气,这就是“庸医杀人不用刀”。


  治病用药是治果,养生防病是治因,治病者事倍功半,防病者才能长治久安,扶阳的理念不仅要体现在临床辨证用药上,更要体现在养生防病上,要贯穿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扶阳是大道,《中庸》曰:“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不可以为道。”我们应该把扶阳的理念普及给老百姓,使他们远离损阳伤阳的行为思想,使他们能够健康长寿。

人的一生就是一个阳气衰减的过程。古人把阳气比作天空与太阳的关系,如果天空没有太阳,那么大地都是黑暗不明的,万物也不能生长。所以天地的运行,必须要有太阳。而人身的阳气要调和才能巩固它的防护功能,不然就会招致病邪的侵入。


  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阳强则寿,阳衰则夭”,所以,阳气决定生长。

让你阳气十足,远离寒湿的方法


  一、太阳

你知道万物生长都需要阳光提供的纯洁无污的能量吗?你知道身体如何利用太阳的能量吗?


  太阳就是天地间最大的阳气来源。所以善加利用阳光是排寒气的窍门,借天地宇宙之力驱除自身的病。


  二、早晨


  早晨是阳气升发的时候,万物随着太阳升起开始苏醒。早睡可补肾阴,早起晨练可补肾阳。所以身体不大好的人,万不可跟着别人晚上锻炼,白白损耗阳气。这里所指的锻炼是指我们平时接触的那种锻炼方法--有氧运动,运动损耗很大,运动之后要及时培补。


  并且早晨的太阳光是非常纯净自然的,对体弱的人尤其适合。


  三、睡眠


  人养生要睡子午觉,从子午流注来看,子时和午时是胆经和心经运行活跃的时间,也是培补正气,阳气的最佳时间。子时就是23点到1点,午时就是11点到1点。我们大家可能都有体会,早上起来精神最好,上了一上午的班,到中午精神就开始有些疲惫了,这个时候休息一回打个小盹,20分钟到30分钟即可,睡不着也行,就可以培补身体。晚上要早睡,最好晚上10点之前睡觉。

详见:睡眠养生最重要:晚上不睡耗伤阳气,早上不起封杀阳气


  四、夏天


  “冬病夏治”,中午是一天里阳气最盛的时候,夏天则是一年四季之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有的人一到夏天就要躲避太阳,说晒太阳要流汗,很不舒服。岂不知,流汗是宝啊。尤其对身体积寒很深的人来说,夏天简直是我们的*金季节。


  夏天属火,对应五脏属心。夏天每个人心火都盛,这个时候不用运动也会流汗,而这个汗都是心火逼出来的,排*的作用最大(这里的*泛指一切外邪,包括寒)。对于体寒的人来说,夏天也会非常难受,因为体内心火复苏,开始推动寒气向外走。所以夏天晒太阳是最好最便捷和天然的方法,若你想排寒气,每天利用工作学习之余晒晒太阳,时间因人而异。这个方法外借太阳之力,内借心火之力,然每个人心火毕竟有限,若觉力不从心,则需要休息了。切忌心急。


  还有的人说晒太阳要得皮肤病,其实皮肤病也是排*的表现。是你的经络不通,*素不能随正常渠道排出,为了不伤及内脏,只好从皮肤出来。如果你属于这种情况,注意皮肤病出现的部位,查找相应的经络把它打通即可。


  聪明的朋友们可能想到了,夏天可以借心火之力排寒,那我能不能培补心火使得排寒气更快呢?可以,方法在哪里?

“冬吃萝卜夏吃姜”,早晨起来,切两三片生姜,加红枣三五个,捏破用水来煮,如果你体质很寒还可以加红糖(体质很热则不适宜)。早晨阳气升发,早晨喝姜枣茶帮助身体提升阳气。老话也讲“晚上吃姜,如饮砒霜”,当然若你感了风寒需要喝姜汤发汗则不受此限,吃姜培补身体的人则要注意。

详见:为什么“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


  想排寒气的人要注意避寒,尤其是空调为害甚大。你在外面晒了太阳本来要出汗的,一进到屋里空调一吹,本来用于发汗的心火马上转去防寒,本来要排出来的寒气又被逼了回去,这个时候如果吹了空调,寒气反而会走的更深。所以这个夏天我一直在办公室里留了一件长衣,进屋就穿,也是无奈之举。夏天,哪里应该有这么冷的风呢?身体不适应啊。


  五、寒气向外走的渠道


  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明明外面很热,却感觉身体某个部位很凉,明明没有风吹却觉得凉嗖嗖的。不要怕,这就是排寒气的表现,另外还有几个排寒气的渠道,都是大家熟悉的。


  打喷嚏,打嗝,流汗,大小二便……


  不要小看这些生理现象,都是人护卫自身的法宝啊,比任何灵丹妙药都要好。其实吃药也无非是辅助身体排病,排病的是身体而不是药……


  六、刮痧、拔罐、艾灸


  有些人寒气累积了十几年,厚厚的垒在背部。夏天外边的太阳晒不进,里面的心火顶不出。这种体质叫做“冰包火”,这个时候就要在背部拔罐,刮痧来“破冰”了。把气血拔活了,再借助天时与自身之力,则寒气可排。艾灸是补阳气的好方法。详见:补阳气最省钱的方法是什么?艾灸神阙,万病自灭!


  七、功法


  督脉乃诸阳之海,督脉运行的地方就是脊柱这一条。所以锻炼督脉是我们培补阳气的最佳方法。道家有很多养生排病的方法,最适合排寒气的是“踏步摇头法”(练法附后)“金鸡独立”,这些都是适合体弱之人的锻炼方法,练的时候最好能心神合一,则只补不损,借心灵之力无损身体。


  若你的体质有了增强,或者本身体质不弱。想寻找更刚猛的功法强身健体,可练《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等等。


  八、心灵的阳光


  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那么我们自己身体里有没有太阳呢?有的,就是自信心。为什么我们说人要挺直脊梁呢,现在大家知道了,脊梁就是督脉,脊梁挺的直就是一身正气的表现。希望有缘人都能找到自己心灵的阳光,找回自我,重拾自信。


  九、睡觉补阳气


  如果您经常感到手脚冰凉、腰背发冷,这是由于肾阳不足所引起的。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门,如果肾阳虚衰,温煦人体的功能下降,就会出现以上症状。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觉补。”说到底,睡眠是补肾良药!人们在劳动、工作、学习中消耗的大量能量,除了靠饮食来补偿外,还需要靠睡眠来补偿。古人有“服药百裹,不如独卧”的说法,意思就是安稳地睡个好觉胜过服补药。


  一个人假若睡眠不足,或睡眠质量不好,往往会精神萎靡不振、注意力涣散、头痛、眩晕、肌肉酸痛,甚感疲劳。一个人如果长期缺乏睡眠,处于过度劳倦的状态中,机体就会产生耗气伤血的病理变化,损及五脏。心劳则血损、肝劳则神损、脾劳则食损、肺劳则气损、肾劳则精损,进而为许多疾病埋下祸根。


  如果每天子时(相当于晚上11点—次日凌晨1点)前不睡觉,看病时很多老道医就会说:“不给你治了。”其实不是不给治,而是治不好了。


  长年熬夜的人,无论男女,直接伤肝,日久伤肾,逐步造成身体气血双亏,每天照镜子时会觉得脸色灰土一片。这时候就是天天营养品,天天锻炼身体,也不能挽回睡眠不足或者睡眠不好带来的伤害。


  因此,早起没关系,但晚睡绝对不行。许多精神不振的人,多有晚睡的习惯,这往往容易伤肝伤精伤胆。这样的人,眼睛往往也不好使,心情多抑郁,快乐的时候不多(肺气也受影响,长期得不到有效宣发的原因)。


  还有的人认为晚上睡得晚了,白天可以补回来,其实根本补不回来,要么睡不着,要么睡不够,即使感觉补过来了,其实身体气血已经损伤大半了。

附:踏步摇头法,打通督脉、生发阳气

动作要领:

放松仰卧于地板,两手抱于颈,好像要做仰卧起坐,头略微抬起,现在我们开始做原地踏步的动作。不是让你脚踏实地,而就是一种想像,你就躺在那里,脚跟贴着地板,两脚一收一伸踩着虚空,做原地踏步的动作就对了。动作不要大,同时头随着脚的伸缩而向左右摆动,收左脚时头向右摆,收右脚时头向左摆。意念想着:我站在一个空地上,抱着头,悠然自得地做着原地踏步。动作和缓从容,用意不用力。

不过要注意的是,练此功时脊椎供血非常旺盛,正是要打通督脉,但是有些人脊椎长期有瘀血阻滞,或侧弯,或膨出,或钙化,这时就会感到脊椎某些部位会产生一些较强烈痛感,也就是好血在冲击这些病灶。不必担心,这种痛感很快就会过去。为了使锻炼更加顺畅安全,锻炼要循序渐进,时间宁少勿多,以不疲劳为准。另外,如在练完此功后取俯卧位,让人用掌根从颈一直按摩到尾骨,常会发现有格外疼痛的点,需稍加仔细按摩,这样可加速打通督脉。

视频:踏步摇头法,打通督脉、生发阳气

练习时间:每天不少于1分钟

功效:

这个动作主要是锻炼整个脊椎,也就是督脉。督脉是阳经之海,总摄各条阳经,能够升发人体阳气。所以这个功法只要练上几下,就会让人浑身发热、气血旺盛,尤其对于肾脏有很好的强壮作用,且活血通络作用很强,可治疗虚寒症及腰腿病,对心脏及脑供血不足的人效果明显,对于类风湿性关节炎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视频:樊正伦谈中医的养生智慧

欢迎

TUhjnbcbe - 2021/4/29 16:46:00
中药很独特,就像人,有它自己的行走方式。有的药往上升,有的药往下降;有的药走五脏,有的药走四肢;有的走上焦,有的走中焦,有的走下焦……都不同。到底它的行走方式对药效有什么影响,又有哪些不同的行走方式,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光知道一个药的作用和性质还不够,还得明白它的行走方式。西方的物理学里有一个概念叫“向量”,比如力,有大小、有方向。中药也与此类似。大小就相当于药物的性质,而方向则意味着这味药物到人体后会怎么走、到哪里去。这就涉及升降浮沉和归经的问题。药性,大家都很重视;但药的走向大家都不是太重视,或是一到运用的时候就忘了,这大大影响了用药的效果。升降浮沉不同的药走向不同。有的药往上升,有的药往下降;有的药走五脏,有的药走四肢;有的走上焦,有的走中焦,有的走下焦……都不同。所以你要根据病位,根据邪气的出入来选择用药。怎么把握药的升降浮沉呢?靠死记硬背当然不行。我们师门从来不要求背任何东西。过去要求背的《药性赋》、什么方歌、歌诀,我们从来没有背过。咱们要去体会。明白了它的道理,这些东西自然就记住了。不明白其中的的道理,死记硬背是没有用的。很多药,药名本身就体现了升降浮沉。比如升麻,肯定是往上升的;沉香它肯定是往下沉的。沉香就是沉香木,一般的木头都浮于水,唯独沉香木,扔到水里会下沉,用于人体它也会往下沉,它能降气。我们必须非常注意中医里的药名、方名、穴位名称,其中都含有很多密码,可以去破解。植物类药,我们可以看它长在植物哪个部位,以确定其性质和走向。花叶升散,凡子必降花和叶是升散的,它们在植物的最表层。花散发出清香,它是散的;叶子上每天蒸发出大量的水分,这也是在散。用于人体也有升散的作用。抓过感冒药的人应该都知道,一个方子,药味不多,药量也不大,但是抓回来却是一大包,以花和叶居多,质地都是非常轻的,因为要取它的升散之性,来发散掉我们体表的邪气。花叶升散,但也有例外,比如旋覆花,它不升不散,而是降的。凡子必降。植物的种子,比如莱菔子、五味子、白芥子、车前子、川楝子等,种子在枝头成熟了以后,都要掉到地上,才能生根发芽,这就是在往下降。作用于人体,它也有下降的作用。还有比如桃仁、杏仁、柏子仁、酸枣仁,他们不但是种子而且还有很明显的油性,所以能润下,润肠通便。这些种子药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偏温。没有温热,它哪有力量发芽呢?但也有例外的,比如蔓荆子就是往上升的,而且性凉,它质地轻,可以用于升散头面之风。枝走四肢,梗通上下植物的枝丫就会走人体的四肢。我们可以说,他们同气相求。比如桂枝、桑枝、紫苏旁枝,都是走四肢的。像胳膊痛,手指发麻,引经药可用桑枝,如果因为受寒较深,也可以加桂枝;如果只是因为临时受了一点寒,用紫苏旁枝和桑枝就可以了。梗,就是植物的中间的梗子,也叫主茎。养料要通过茎从根部往上输送;叶子通过光合作用合成的能量,输送到根部去储藏,也要通过茎。所以说,茎是能升能降的。我们经常说的紫苏梗、藿香梗,在人体内,能通气、调气,能升能降,调气就在这升降之中完成。根分三部根部入药要复杂一点。靠上部的根,主要往上面的植株输送养料,它偏往上走;靠下部的根须,是要往下扎的,它的性质偏往下走,治下焦的病;至于中间的那一截根,就是守中的,治中焦的病。比如当归,按上中下的部位,可分为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三部分,当归头上行而活血,当归身守中而养血,当归尾下行而破血。现在大家用根都不是太分明了,整个根都放在一块用了。当然,现在用芦和用须还是有讲究的。芦在根的最上方,是植物根和茎的交会处,比如说人参有一个参芦。芦是一心向上升的,因为根的养料在芦这里往整个植物上输送,芦也就具有了很强的上升的作用,甚至能够引发呕吐。我们在用根部的药的时候,一般都把芦去掉。像人参这样比较珍贵的药材,我们舍不得扔掉它的芦,又因为它有很特殊的作用,所以我们就留下来,遇到体质比较虚的人,上焦有邪,你想让他吐一下,又不敢用那些峻烈的催吐药,就用参芦。根须在根的最下方,它使劲往下走,往土里钻,所以又有攻破作用。比如甘草,你要是用它来调和诸药,又不想让他过于固守中焦,就可以用甘草梢,他会往下走得快一点;再比如小便带血,小便刺痛,一般也会用甘草梢。甘草梢能走阴茎,走尿道,有清利的作用。药物走向的其它判定方法此外,植物的节则走人体的关节,皮则走人体体表,心则入心,络则通络,藤则上行,刺则刺破……这都需要我们格物致知,观察这个药的本身。金石、介类药,即金属、矿物、化石、贝壳之类。这些药都很重,药只要重就会往下走,这是它们的基本走向。还有动物药,被称为“血肉有情之品”,它跟人体血肉同气相求,对人体的作用就会非常明显,它能峻补不足,搜剔顽邪。人体有虚,用它可以很峻猛地给你补一下。比如说鹿茸,是峻补真阳的;龟板,是大补真阴的。还有鹿筋,保健品店里买的蛤蚧、鹿鞭等,都是用来峻补人体的。当你需要补的时候可以补,不需要补的时候用了反而会过犹不及。人体有非常顽固的邪气时,一般的药攻不下来,可以用动物药,尤其是虫类药来搜剔。一块骨头,啃完了,上面还剩一些碎肉,咱们怎么啃也啃不下来,有的在缝隙里,剔也剔不下来,扔在地上,很多蚂蚁爬上去了,开始吃骨头上面的肉,很快骨头就被啃得光溜溜了,这就是虫类的搜剔功能。虫类的药也会钻到人体筋骨的缝隙里,把一些顽固的风寒湿邪,像从骨头上搜剔筋肉一样剔除,从而达到很好的祛邪的效果。但是,咱们不要轻易用虫类的药。医者是救人的,是拯救众生生命的,不能因为救一个人而杀害更多的众生。当用则用,不必用时,就千万别滥用。这是医家必须具有的一种情怀。动不动就用虫类药,不算本事。中药也称本草,而不称本虫,其实也是在提示大家尽量用植物类的药,虫类的药不要滥用。入气入血解虫类药也是有入气分入血分之区别。叶天士比较善于用虫类的药,他总结说:“有血者入血,无血者入气。”有的虫子有血,有的虫子没有血。比如说一只蚂蚁,你把它拈死,就没有红色的血。当然从生物学意义上你可以说它有血,它的血可以是其它颜色,但是它没有红色,在中医里面就叫无血,这样的虫子入药就往往走气分。知了死了以后,你把它剥开,看不到红色的,知了没有血,蛇则肯定有血。所以蝉蜕就走气分,蛇蜕就走血分。咱们自己就能看出来。其它的药也是如此。红色的入血分,青色的以入气分为主。紫苏叶一面是红的一面是绿色,还有的叶子春天夏天是绿的,到了秋天的时候成红的了。这说明它一定能沟通气血。或者说当它青的时候采就入气分为主,红的时候采就以入血分为主。但你不管什么时候采,因为它在红和绿之间的变化比较快,它肯定是能沟通气血的。有规律就有例外当然,有规矩就有特权,有规律就有例外,凡事没有绝对。比如红花是红色的,入血分,这是规律;金银花不是红的,所以入气分,这也是规律;但金银花也入血分,这又另当别论。再比如,三七是一味活血化瘀的药,它肯定要入血分。三七是什么颜色?它外表是灰白色或是*色的,里面则是墨绿色的,而且很坚硬。没听说它是红色的,但是依然走血分。药的行走速度药的行走也有速度。有的药走得快,有的药走得慢;有的药是走而不守,有的药是守而不走。比如大*,它在人体内走得非常快,从来不停留,就像关公过五关斩六将那样,那就叫做走而不守,从东岭关到*河渡口,他不会占领了哪个关就守在那儿不走了,这味药下肚会迅速从上往下通,夺关斩将而出。有的药则是守而不走,喝下去了以后走得特别慢,甚至会在在某个地方守一阵子。比如甘草。其实很多甘甜的药都喜欢守;而很多苦药,它都走得相对快一些。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连走得就慢。*连、甘草都是守而不走的。尤其是小剂量的甘草,它走得尤其慢。这些药怎么配伍呢?要相互牵引。就好比两个人,如果他们都是急性子,会互相催促着赶紧走,大*和芒硝在一起就是这样,喝下去了马上就要大便了。如果在此基础上再加厚朴、枳实这两个下行的药,它们就走得更快了,这就是大承气汤。有时候我们并不想让他们走得那么快,拉肚子拉的太厉害了,人会受不了。这时候可以配点甘草,它走得就慢了,走得慢了,它们就会在路上把涤荡污浊的工作做得更细。这就是调胃承气汤,用甘草来牵制大*和芒硝。大*和芒硝要走,甘草不走,怎么办?我等你一会儿,大*和芒硝行走的速度就慢下来了。当然也不会太慢,甘草想守在这里,大*和芒硝说“我们走了,你怎么不走啊?”甘草只好说:“你们走我也走吧,你们等我一会儿。”

来源:中国中药杂志,本文摘自新浪微博,转载请注明出处。

: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相关条文:(1)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3)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4)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5)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6)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7)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8)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9)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10)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11)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12)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13)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14)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15)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未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属桂枝汤证。

(16)下利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宜桂枝汤发汗。

(17)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属桂枝汤证。

(18)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呜干呕者,属桂枝汤证。

(19)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属桂枝汤证。

(20)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21)伤寒大下之,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攻痞。解表宜桂枝汤,用前方;攻痞宜大**连泻心汤。

方组: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煎服方法: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汤案例17则

1、安徽省苏昌富医生案例:

患者:陈某

性别:女

年龄:3岁

初诊:年8月12日

其父母述已发热3天,医院输液2天,高热不退。今年3月份也是发热,输液12天才好转,听说我诊所用中药治各种发热效果好,遂来我处诊治。

查:T:39、2度,精神可,头上有汗,咽喉不肿,稍红,无咳嗽,二便正常,纳差,眠易惊醒。

诊断:太阳中风

处方:桂枝汤

方组:桂枝45克白芍45克生姜45克(切)炙甘草30克大枣12枚(撕开)

剂量:一剂

煎服法:毫升水煮开后,再煮25分钟。每次服15-20毫升,服药20分钟后,再服15-20毫升热稀饭,稍加衣被,让其出汗;若一服无汗,再服,如前法。

二诊:年8月13日,其父说只吃一次就出汗了,后来热就退了。

查:T:36、5度,小女孩精神已好,活蹦乱跳的。

医者叹:经方真神啊!临床上能把桂枝汤用活了,也是一大快乐。正所谓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知行合一,得道功成;大道至简,悟在天成!

2、贵州省田茂松医生案例:

患者:杨某江口人

性别:女

年龄:45岁

初诊日期:年4月23日

头痛五年,伴头昏,舌淡,苔薄白,脉浮。

处方:桂枝汤

方组:桂枝45克白芍45克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切)大枣十二枚(撕)

剂量:两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0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手法按摩:列缺合谷太阳C2横突,上项线硬结。

后告知不痛了,至今未再复发

3、涂华新医生案例:

患者:葛某唐河县人

性别:男

年龄:50岁

初诊日期:年2月2日

临床主要症状;左肩部疼痛、左手麻木已数年,汗出偏多,二便可,眠纳可,舌淡红,苔略腻,脉弦细。

处方:桂枝汤合真武汤

方组:制附片30克桂枝45克白芍45克炙甘草30克茯苓45克白术30克生姜45克(切)大枣十二枚(撕)

剂量: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水开后再煮30分钟,分三次温服。

二诊:2月11日左肩痛,左手麻木,均有明显减轻,汗出多亦减。

效不更方,上方七剂。

三诊:2月25日,诸证均除。

原方七剂,以资巩固。

4、安徽省苏昌富医生案例:

患者:于某

性别:男

年龄:11岁

初诊日期:年2月5日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怕冷,发热,头痛,出汗,反复感冒,有慢性肾小球病史,平素每月最少感冒两次。

查:舌淡白,脉浮缓,二便正常,纳差。

辨:太阳中风

处方:桂枝汤

方组:桂枝45克、芍药45克、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12枚。

剂量:两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服用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30分钟,分三次温服。

忌绿豆类制品

治疗效果:后其母代述,所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也不感冒了。

相关条文:《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5、涂华新医生案例:

患者:李某唐河县人

性别:女

年龄:32岁

初诊日期:年1月28日

自述:近来身体怕冷,晚上覆被入睡一会儿,稍觉身体温暖后,则双足汗出如水洗,每天晨起时少腹疼痛,大便三日一行。

查:舌淡红,边齿痕,苔滑腻,脉沉迟细。

处方:桂枝汤合真武汤方组:制附片30克桂枝45克白芍45克炙甘草30克茯苓45克白术30克生姜45克(切片)大枣12枚(撕开)

剂量: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30分钟分三次温服

忌:生冷之物

年2月12日:病人特来告知诸证均除。

6、涂华新医生案例:

患者:王某 唐河县人

性别:女

年龄:47岁

初诊日期:年1月6日

症状:素有胃疾,发则胃痛纳差,此次苦于夜间心下卒痛数日,大便溏薄,头部畏寒疼痛,小便、眠纳尚可,舌胖大,色淡白,边尖有齿痕,苔水滑略腻,脉迟缓。

处方:桂枝汤合真武汤方组:制附片30克 桂枝45克 白芍45克 炙甘草30克 茯苓45克 白术30克

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半个小时,分三次温服。

忌:绿豆类制品,水果、饮料

效果:三剂药后诸症若失

7、福建省刘德胜医生案例:

患者:王某泉州康美镇人

性别:男

年龄:45岁

初诊日期:年5月

症状:在他处检查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现在主要症状为鼻塞,喷嚏,流鼻涕,已七八年余。舌淡红,苔薄白,脉缓。二便,饮食,眠纳均可。

诊断思路:综合分析似无明显寒热之象,但病人诉说每到冬天或天气转冷起风时鼻部症状加重。

处方:桂枝汤

组方:桂枝45克白芍45克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切片)大枣12枚(撕开)

剂量:七剂

煎服方法:水开后再煮20分钟,分三次温服。痹通药酒外用擦鼻

再诊:诸症均减。

注:期间鼻部放血治疗两次,前后共服一个月,痊愈。

病人特告知睡觉时打呼噜的毛病也好了。

8、涂华新医生案例:

患者:杨某

性别:男

年龄:59岁

初诊日期:年12月10日

症状:小便夜频,不断起床,严重影响睡眠,右腰酸,身体怕冷,大便可,纳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关部略滑。

处方:桂枝汤合真武汤组方:制附片30克桂枝45克白芍45克炙甘草30克茯苓45克白术30克生姜45克(切片)大枣12枚(撕开)

剂量:五剂(每日一剂)

煎服方法:水开后再煮30分钟分三次温服

12月15日:诸证均减小便一夜约2~3次

原方5剂

9、涂华新医生案例:

患者:涂某唐河县城关镇人

性别:男

年龄:50岁

初诊日期:年11月17日

症状:自述腰痛,晨起加重,腰及下肢冷凉,手脚关节活动微觉不利,饮食睡眠二便无异常,舌淡红,苔略白腻,脉沉缓。

处方:桂枝汤合真武汤

组方:制附片30克,桂枝45克,生白芍45克,炙甘草30克,茯苓45克,生白术30克,生姜45克(切片),大枣12枚(撕开)

剂量:五剂(每日一剂)

煎服方法:一剂药、添三碗水,水开后再煮30分钟,分三次温服,或加毫升水煮剩毫升,分三次温服。

结果:病人自述第一剂服完冷凉感大减,尽剂后一切症状均消除,唯有长时间劳累时觉腰困沉。值得一提的是病人述若一付药分两天服则疗效较差。

瞩:病人服金匮肾气丸善后,禁服绿豆类制品。

10、涂华新医生案例:

患者:赵某唐河县人

性别:男

年龄:8岁

身汗多久矣,从2岁开始至今,曾断续治疗,效果不够稳定,现又伴随流清涕,夜眠梦多,纳差,舌淡红,苔薄白,脉缓。

处方:桂枝汤

方组:桂枝45克白芍45克炙甘草30克大枣12枚(撕开)生姜45克(切片)

剂量: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0分钟,分三次温服。

二诊:8月11日复诊,汗出正常,尚觉纳差。

处方:补脾七号加制附片蔻仁砂仁

方组:制附片15克桂枝30克炙甘草30克*参20克白术20克干姜20克白蔻仁15克砂仁15克生姜8片

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0分钟,分三次温服。

忌:绿豆类制品。

治疗效果:诸症消失。

相关条文:《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1、东北陈亚平老师医案桂枝汤加减治疗腔梗

患者:某男

年龄:55岁

初诊日期:年12月24日

腔梗。住院约10余天后出院。

自诉:头晕胀,痛,时凉时热;胃胀,眼干,口干重;大号溏稀;腿沉凉明显。乏力,手半握拳,右侧肢体沉重。阳脉大于阴脉,脉略浮缓,尺脉弦紧。舌体略大,尖红,苔白腻。

处方:桂枝汤加味

组方:桂枝45克白芍45克生姜50克枣12枚(撕)炙甘草30克葛根35克制附片30克

剂量:7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兑水ml,水开后30分钟,煎ml;每日三次,每次ml。

服药一剂后手即能握,各方面症状大好;

又服上方7剂巩固

按:“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患者言:真没想到中药效果这么快…

12、广东魏文著:桂枝汤治疗虚人外感

患者:陈某

性别:女

年龄:45岁

初诊日期:年02月25日

主诉:流涕咳嗽乏力1周。诉春节后农历十一出现流涕,服伤风素后涕减,第二日四肢乏力,后休息后略有缓解,渐出现咳嗽,昨痰多,畏恶风寒,至晚时发热(37.5°C),汗出乏力,予生姜水泡脚后汗出较多。

今晨来诊见:流涕,咳嗽,痰不多,汗出,恶风寒,觉发热,太阳穴处头痛,无咽痛,无口渴,无呕吐,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稍腻。脉缓略浮。

处方:桂枝汤加味

剂量:2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方组:桂枝30g白芍30g生姜30g炙甘草20g大枣12枚(撕)黑附片10g

煎服方法:水开后煮20分钟,分三次啜米粥后温服。

复诊:2月27日,服二付药后恶寒发热消失,汗出减,觉好转多半,昨饮生普后腹泻3次,伴腹痛,自行艾灸后痛泻止。今晨觉头昏,诉飘浮感,汗出乏力,胃中欲呕,晨起略口苦,纳可,畏寒,舌质淡红,苔薄腻减,脉弱。

处方:补脾七号加减

方组:*参20g干姜20g白术20g炙甘草20g茯苓15g桂枝15g黑附片15g砂仁10g叩仁10g旱半夏30g大枣30

剂量:3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水开后煮20分钟,分三次温服。

随访,诸症消。

13、湖南省李正才医生医案:桂枝汤加减治疗孕吐恶心

患者:胡某

性别:女

年龄:28岁

初诊日期:年3月25日

因流青鼻涕,鼻塞伴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口无味就诊,脉浮滑缓,舌质淡,薄白苔。后仔细询问病史因怀孕己恶心呕吐一个多月,在当地村医输液未见明显好转,南方天气变化多端昨日受凉,经人介绍特来我处就诊。

查:人单瘦无神,脸色苍白,咽喉无红肿,

处方:桂枝汤加味

方组:桂枝3包白芍2包炙甘草5包生姜5包大枣1包竹茹2包

剂量:三剂(温水冲泡)

过七天后要求退一剂药,因吃二剂后诸症已消失。

14.湖南省易彦佐医生医案:桂枝汤治疗妇科炎症

患者:林某

性别:女

年龄:25岁

初诊日期:年4月15日

自述:春节前因妇科炎症医院住院治疗,输液到第四天的时候,开始出现疲乏无力,怕冷,无心悸、寒颤及其他不适,食欲、大小便可。医院更改处方加参麦、能量,再输液几天未见好转,出院。出院后多出求医,中西医结合治疗2月余还是无好转,来我卫生院就诊。近来还是怕冷、乏力、活动后有汗出,周身微痛难受。

查:舌淡红,苔滑腻,脉沉细

处方:桂枝汤

方组:桂枝3包白芍1包大枣1包炙甘草4包生姜45g(研碎泡开水)

剂量:3剂(一日3次,一次一剂)

服用方法:嘱患者热服药后喝热稀粥一碗,盖被取微汗。

二诊:年4月16日

诸症略减周身疼痛减轻,但盖被后没有出汗,当时考虑剂量太轻,将上述药方再捡3剂,嘱患者一次吃完,再喝粥盖被取微汗。

三诊:年4月17日

患者诸症消失,说全好了。

相关条文: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感谢仲景中医文化传播公司!感谢涂华新老师!后用此方法治疗多例患者均为3—5天痊愈。

15、河南徐红雨医生:妊娠呕吐孕妈的福音——桂枝汤

患者:张某

年龄:23岁

初诊日期:年5月2日

主诉:频繁呕吐清水,茶水不进,头晕乏力,怕冷。停经一周,早孕试纸实验阳性,来我诊所要求输液补充营养。

刻诊:面*、身瘦、厚衣,舌质淡,苔薄白,脉弱。余告知,不需要输液,开几剂中药调理,健康两代人,药又不苦,口感不错,患者欣然同意。

处方:桂枝汤

方组:桂枝45g白芍45g炙甘草30g生姜45g(切)干枣12枚(撕)

剂量:三剂

煎服方法:毫升冷水浸泡20分钟,微火煮取毫升,一次毫升,一日三次。药后喝稀饭毫升,盖被取微汗。

治疗效果:三天后患者电话告知,一剂呕轻,二剂呕止,三剂一切正常。

此中药没想到有如此神效。

16、河南焦作关永健医生:桂枝汤治疗红色皮疹

患者:某女

年龄:41岁

初诊日期:年4月20日

主诉:左胸前第二、三肋骨部位有红色皮疹,发痒、不适,有手掌大小范围。

查:脉浮,苔白水滑,大便偏稀,饮食、睡眠可。

处方:桂枝汤

方组:桂枝45克白芍45克生姜45克(切)大枣12个(撕)炙甘草30克

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凉水1ml,泡药30分钟,大火煮开后小火再煮30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每次大概ml)

二诊:年4月23日吃了三剂,皮疹消失,也不感觉痒了,又开了三剂巩固。

治疗效果:过了2个月后来治疗腰痛,诉说吃了以上六剂药,到现在为止没有复发。让我感觉到经方效果真不错,只要用对,真是一剂知,两剂已。

17.河北陈振须医生:闭经半年余,经方三剂月经来潮!

患者:张某

性别:女

年龄:37岁

初诊日期:年4月17日

闭经半年有余,曾用多种药物治疗不效。

刻诊:体胖,易出汗,颈部怕风,头昏重,右眼视物变形(中浆),饮食、睡眠可,二便自调,双下肢浮肿,沉重而有冷感。舌淡,苔白,脉沉。

处方:桂枝汤合真武汤

方组:桂枝45g白芍45g炙甘草30g生姜45g(切)制附子30g白术30g茯苓45g大枣12枚(撕)

剂量:5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冷水泡透,水开煮半小时,分三次饭后温服。

治疗结果:随访3剂后月经来潮,怕风多汗好转,视物变形较前好转,下肢浮肿已消。

方歌:项强头痛汗憎风,桂芍生姜三两同,枣十二枚甘二两,解肌还藉粥之功。

相关条文:(1)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2)太阳病,外证未解,脉浮弱者,当以汗解,宜桂枝汤。

(3)太阳病,外证未解,不可下也,下之为逆。欲解外者,宜桂枝汤。(4)太阳病,先发汗不解,而复下之,脉浮者不愈。浮为在外,而反下之,故令不愈。今脉浮,故在外,当须解外则愈,宜桂枝汤。

(5)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6)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

(7)伤寒不大便六七日,头痛有热者,与承气汤。其小便清者,知不在里,仍在表也,当须发汗。若头痛者必衄,宜桂枝汤。(8)伤寒发汗已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发汗,宜桂枝汤。

(9)太阳病,发热汗出者,此为荣弱卫强,故使汗出,欲救邪风者,宜桂枝汤。

(10)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11)病人烦热,汗出则解,又如疟状,日晡所发热者,属阳明也。脉实者,宜下之;脉浮虚者,宜发汗。下之与大承气汤,发汗宜桂枝汤。

(12)太阴病,脉浮者,可发汗,宜桂枝汤。

(13)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14)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小和之。

(15)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未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属桂枝汤证。

(16)下利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宜桂枝汤发汗。

(17)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属桂枝汤证。

(18)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呜干呕者,属桂枝汤证。

(19)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属桂枝汤证。

(20)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21)伤寒大下之,复发汗,心下痞,恶寒者,表未解也,不可攻痞,当先解表,表解乃攻痞。解表宜桂枝汤,用前方;攻痞宜大**连泻心汤。

方组: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煎服方法:上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根据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桂枝汤案例17则

1、安徽省苏昌富医生案例:

患者:陈某

性别:女

年龄:3岁

初诊:年8月12日

其父母述已发热3天,医院输液2天,高热不退。今年3月份也是发热,输液12天才好转,听说我诊所用中药治各种发热效果好,遂来我处诊治。

查:T:39、2度,精神可,头上有汗,咽喉不肿,稍红,无咳嗽,二便正常,纳差,眠易惊醒。

诊断:太阳中风

处方:桂枝汤

方组:桂枝45克白芍45克生姜45克(切)炙甘草30克大枣12枚(撕开)

剂量:一剂

煎服法:毫升水煮开后,再煮25分钟。每次服15-20毫升,服药20分钟后,再服15-20毫升热稀饭,稍加衣被,让其出汗;若一服无汗,再服,如前法。

二诊:年8月13日,其父说只吃一次就出汗了,后来热就退了。

查:T:36、5度,小女孩精神已好,活蹦乱跳的。

医者叹:经方真神啊!临床上能把桂枝汤用活了,也是一大快乐。正所谓大道至简,知易行难,知行合一,得道功成;大道至简,悟在天成!

2、贵州省田茂松医生案例:

患者:杨某江口人

性别:女

年龄:45岁

初诊日期:年4月23日

头痛五年,伴头昏,舌淡,苔薄白,脉浮。

处方:桂枝汤

方组:桂枝45克白芍45克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切)大枣十二枚(撕)

剂量:两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0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

手法按摩:列缺合谷太阳C2横突,上项线硬结。

后告知不痛了,至今未再复发

3、涂华新医生案例:

患者:葛某唐河县人

性别:男

年龄:50岁

初诊日期:年2月2日

临床主要症状;左肩部疼痛、左手麻木已数年,汗出偏多,二便可,眠纳可,舌淡红,苔略腻,脉弦细。

处方:桂枝汤合真武汤

方组:制附片30克桂枝45克白芍45克炙甘草30克茯苓45克白术30克生姜45克(切)大枣十二枚(撕)

剂量: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水开后再煮30分钟,分三次温服。

二诊:2月11日左肩痛,左手麻木,均有明显减轻,汗出多亦减。

效不更方,上方七剂。

三诊:2月25日,诸证均除。

原方七剂,以资巩固。

4、安徽省苏昌富医生案例:

患者:于某

性别:男

年龄:11岁

初诊日期:年2月5日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怕冷,发热,头痛,出汗,反复感冒,有慢性肾小球病史,平素每月最少感冒两次。

查:舌淡白,脉浮缓,二便正常,纳差。

辨:太阳中风

处方:桂枝汤

方组:桂枝45克、芍药45克、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12枚。

剂量:两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服用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30分钟,分三次温服。

忌绿豆类制品

治疗效果:后其母代述,所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也不感冒了。

相关条文:《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5、涂华新医生案例:

患者:李某唐河县人

性别:女

年龄:32岁

初诊日期:年1月28日

自述:近来身体怕冷,晚上覆被入睡一会儿,稍觉身体温暖后,则双足汗出如水洗,每天晨起时少腹疼痛,大便三日一行。

查:舌淡红,边齿痕,苔滑腻,脉沉迟细。

处方:桂枝汤合真武汤方组:制附片30克桂枝45克白芍45克炙甘草30克茯苓45克白术30克生姜45克(切片)大枣12枚(撕开)

剂量: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30分钟分三次温服

忌:生冷之物

年2月12日:病人特来告知诸证均除。

6、涂华新医生案例:

患者:王某 唐河县人

性别:女

年龄:47岁

初诊日期:年1月6日

症状:素有胃疾,发则胃痛纳差,此次苦于夜间心下卒痛数日,大便溏薄,头部畏寒疼痛,小便、眠纳尚可,舌胖大,色淡白,边尖有齿痕,苔水滑略腻,脉迟缓。

处方:桂枝汤合真武汤方组:制附片30克 桂枝45克 白芍45克 炙甘草30克 茯苓45克 白术30克

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半个小时,分三次温服。

忌:绿豆类制品,水果、饮料

效果:三剂药后诸症若失

7、福建省刘德胜医生案例:

患者:王某泉州康美镇人

性别:男

年龄:45岁

初诊日期:年5月

症状:在他处检查诊断为过敏性鼻炎,现在主要症状为鼻塞,喷嚏,流鼻涕,已七八年余。舌淡红,苔薄白,脉缓。二便,饮食,眠纳均可。

诊断思路:综合分析似无明显寒热之象,但病人诉说每到冬天或天气转冷起风时鼻部症状加重。

处方:桂枝汤

组方:桂枝45克白芍45克炙甘草30克生姜45克(切片)大枣12枚(撕开)

剂量:七剂

煎服方法:水开后再煮20分钟,分三次温服。痹通药酒外用擦鼻

再诊:诸症均减。

注:期间鼻部放血治疗两次,前后共服一个月,痊愈。

病人特告知睡觉时打呼噜的毛病也好了。

8、涂华新医生案例:

患者:杨某

性别:男

年龄:59岁

初诊日期:年12月10日

症状:小便夜频,不断起床,严重影响睡眠,右腰酸,身体怕冷,大便可,纳可,舌淡红,苔薄白,脉沉关部略滑。

处方:桂枝汤合真武汤组方:制附片30克桂枝45克白芍45克炙甘草30克茯苓45克白术30克生姜45克(切片)大枣12枚(撕开)

剂量:五剂(每日一剂)

煎服方法:水开后再煮30分钟分三次温服

12月15日:诸证均减小便一夜约2~3次

原方5剂

9、涂华新医生案例:

患者:涂某唐河县城关镇人

性别:男

年龄:50岁

初诊日期:年11月17日

症状:自述腰痛,晨起加重,腰及下肢冷凉,手脚关节活动微觉不利,饮食睡眠二便无异常,舌淡红,苔略白腻,脉沉缓。

处方:桂枝汤合真武汤

组方:制附片30克,桂枝45克,生白芍45克,炙甘草30克,茯苓45克,生白术30克,生姜45克(切片),大枣12枚(撕开)

剂量:五剂(每日一剂)

煎服方法:一剂药、添三碗水,水开后再煮30分钟,分三次温服,或加毫升水煮剩毫升,分三次温服。

结果:病人自述第一剂服完冷凉感大减,尽剂后一切症状均消除,唯有长时间劳累时觉腰困沉。值得一提的是病人述若一付药分两天服则疗效较差。

瞩:病人服金匮肾气丸善后,禁服绿豆类制品。

10、涂华新医生案例:

患者:赵某唐河县人

性别:男

年龄:8岁

身汗多久矣,从2岁开始至今,曾断续治疗,效果不够稳定,现又伴随流清涕,夜眠梦多,纳差,舌淡红,苔薄白,脉缓。

处方:桂枝汤

方组:桂枝45克白芍45克炙甘草30克大枣12枚(撕开)生姜45克(切片)

剂量:七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0分钟,分三次温服。

二诊:8月11日复诊,汗出正常,尚觉纳差。

处方:补脾七号加制附片蔻仁砂仁

方组:制附片15克桂枝30克炙甘草30克*参20克白术20克干姜20克白蔻仁15克砂仁15克生姜8片

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药,水开后再煮20分钟,分三次温服。

忌:绿豆类制品。

治疗效果:诸症消失。

相关条文:《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

11、东北陈亚平老师医案桂枝汤加减治疗腔梗

患者:某男

年龄:55岁

初诊日期:年12月24日

腔梗。住院约10余天后出院。

自诉:头晕胀,痛,时凉时热;胃胀,眼干,口干重;大号溏稀;腿沉凉明显。乏力,手半握拳,右侧肢体沉重。阳脉大于阴脉,脉略浮缓,尺脉弦紧。舌体略大,尖红,苔白腻。

处方:桂枝汤加味

组方:桂枝45克白芍45克生姜50克枣12枚(撕)炙甘草30克葛根35克制附片30克

剂量:7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兑水ml,水开后30分钟,煎ml;每日三次,每次ml。

服药一剂后手即能握,各方面症状大好;

又服上方7剂巩固

按:“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

患者言:真没想到中药效果这么快…

12、广东魏文著:桂枝汤治疗虚人外感

患者:陈某

性别:女

年龄:45岁

初诊日期:年02月25日

主诉:流涕咳嗽乏力1周。诉春节后农历十一出现流涕,服伤风素后涕减,第二日四肢乏力,后休息后略有缓解,渐出现咳嗽,昨痰多,畏恶风寒,至晚时发热(37.5°C),汗出乏力,予生姜水泡脚后汗出较多。

今晨来诊见:流涕,咳嗽,痰不多,汗出,恶风寒,觉发热,太阳穴处头痛,无咽痛,无口渴,无呕吐,大便正常,舌质淡红,苔薄稍腻。脉缓略浮。

处方:桂枝汤加味

剂量:2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方组:桂枝30g白芍30g生姜30g炙甘草20g大枣12枚(撕)黑附片10g

煎服方法:水开后煮20分钟,分三次啜米粥后温服。

复诊:2月27日,服二付药后恶寒发热消失,汗出减,觉好转多半,昨饮生普后腹泻3次,伴腹痛,自行艾灸后痛泻止。今晨觉头昏,诉飘浮感,汗出乏力,胃中欲呕,晨起略口苦,纳可,畏寒,舌质淡红,苔薄腻减,脉弱。

处方:补脾七号加减

方组:*参20g干姜20g白术20g炙甘草20g茯苓15g桂枝15g黑附片15g砂仁10g叩仁10g旱半夏30g大枣30

剂量:3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水开后煮20分钟,分三次温服。

随访,诸症消。

13、湖南省李正才医生医案:桂枝汤加减治疗孕吐恶心

患者:胡某

性别:女

年龄:28岁

初诊日期:年3月25日

因流青鼻涕,鼻塞伴恶心呕吐,头晕乏力,口无味就诊,脉浮滑缓,舌质淡,薄白苔。后仔细询问病史因怀孕己恶心呕吐一个多月,在当地村医输液未见明显好转,南方天气变化多端昨日受凉,经人介绍特来我处就诊。

查:人单瘦无神,脸色苍白,咽喉无红肿,

处方:桂枝汤加味

方组:桂枝3包白芍2包炙甘草5包生姜5包大枣1包竹茹2包

剂量:三剂(温水冲泡)

过七天后要求退一剂药,因吃二剂后诸症已消失。

14.湖南省易彦佐医生医案:桂枝汤治疗妇科炎症

患者:林某

性别:女

年龄:25岁

初诊日期:年4月15日

自述:春节前因妇科炎症医院住院治疗,输液到第四天的时候,开始出现疲乏无力,怕冷,无心悸、寒颤及其他不适,食欲、大小便可。医院更改处方加参麦、能量,再输液几天未见好转,出院。出院后多出求医,中西医结合治疗2月余还是无好转,来我卫生院就诊。近来还是怕冷、乏力、活动后有汗出,周身微痛难受。

查:舌淡红,苔滑腻,脉沉细

处方:桂枝汤

方组:桂枝3包白芍1包大枣1包炙甘草4包生姜45g(研碎泡开水)

剂量:3剂(一日3次,一次一剂)

服用方法:嘱患者热服药后喝热稀粥一碗,盖被取微汗。

二诊:年4月16日

诸症略减周身疼痛减轻,但盖被后没有出汗,当时考虑剂量太轻,将上述药方再捡3剂,嘱患者一次吃完,再喝粥盖被取微汗。

三诊:年4月17日

患者诸症消失,说全好了。

相关条文: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荣气和。荣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荣气谐和故尔。以荣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荣卫和则愈。宜桂枝汤。

感谢仲景中医文化传播公司!感谢涂华新老师!后用此方法治疗多例患者均为3—5天痊愈。

15、河南徐红雨医生:妊娠呕吐孕妈的福音——桂枝汤

患者:张某

年龄:23岁

初诊日期:年5月2日

主诉:频繁呕吐清水,茶水不进,头晕乏力,怕冷。停经一周,早孕试纸实验阳性,来我诊所要求输液补充营养。

刻诊:面*、身瘦、厚衣,舌质淡,苔薄白,脉弱。余告知,不需要输液,开几剂中药调理,健康两代人,药又不苦,口感不错,患者欣然同意。

处方:桂枝汤

方组:桂枝45g白芍45g炙甘草30g生姜45g(切)干枣12枚(撕)

剂量:三剂

煎服方法:毫升冷水浸泡20分钟,微火煮取毫升,一次毫升,一日三次。药后喝稀饭毫升,盖被取微汗。

治疗效果:三天后患者电话告知,一剂呕轻,二剂呕止,三剂一切正常。

此中药没想到有如此神效。

16、河南焦作关永健医生:桂枝汤治疗红色皮疹

患者:某女

年龄:41岁

初诊日期:年4月20日

主诉:左胸前第二、三肋骨部位有红色皮疹,发痒、不适,有手掌大小范围。

查:脉浮,苔白水滑,大便偏稀,饮食、睡眠可。

处方:桂枝汤

方组:桂枝45克白芍45克生姜45克(切)大枣12个(撕)炙甘草30克

剂量:三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凉水1ml,泡药30分钟,大火煮开后小火再煮30分钟,去滓,分三次温服。(每次大概ml)

二诊:年4月23日吃了三剂,皮疹消失,也不感觉痒了,又开了三剂巩固。

治疗效果:过了2个月后来治疗腰痛,诉说吃了以上六剂药,到现在为止没有复发。让我感觉到经方效果真不错,只要用对,真是一剂知,两剂已。

17.河北陈振须医生:闭经半年余,经方三剂月经来潮!

患者:张某

性别:女

年龄:37岁

初诊日期:年4月17日

闭经半年有余,曾用多种药物治疗不效。

刻诊:体胖,易出汗,颈部怕风,头昏重,右眼视物变形(中浆),饮食、睡眠可,二便自调,双下肢浮肿,沉重而有冷感。舌淡,苔白,脉沉。

处方:桂枝汤合真武汤

方组:桂枝45g白芍45g炙甘草30g生姜45g(切)制附子30g白术30g茯苓45g大枣12枚(撕)

剂量:5剂(每日一剂,水煎服)

煎服方法:每剂冷水泡透,水开煮半小时,分三次饭后温服。

治疗结果:随访3剂后月经来潮,怕风多汗好转,视物变形较前好转,下肢浮肿已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知道了中药的行走方式,就明白了中药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