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慢性胃炎的一种类型,呈局限性或广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缩(数量减少,功能下降),常伴有肠上皮化生及炎性反应。本病的发生率及萎缩程度与年龄正相关,故有人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中老年胃粘膜的退行性变,是一种“半生理”现象。萎缩性胃炎有一定的癌变几率。尤其是伴有肠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者,癌变几率更大。由于其症状没有特异性,容易被忽视,加之许多病人拒绝胃镜,所以往往会错过治疗的“不可逆转点”,贻误最佳治疗时机。
萎缩性胃炎有什么临床表现?
一些病人没有症状,即使有症状也缺乏特异性,而且与病变程度并不完全一致。所以,仅凭症状很难与非萎缩性胃炎相区别。一些患者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胃脘饱胀、消瘦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少数患者还有贫血、舌炎、腹泻等。胃镜下表现为:黏膜红白相间,以白为主,皱襞变细或平坦,黏膜血管显露,以及黏膜呈颗粒或结节状等,亦有粘膜糜烂现象。胃黏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黏膜固有腺体减少,代之以幽门腺化生或肠腺化生,间质炎症浸润显著。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原因?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
1、慢性非萎缩性胃炎的发展
2、遗传因素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人的第一代亲属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恶性贫血的遗传因素也很明显。
3、重金属接触
铅、汞、碲、铜及锌等对胃粘膜都有一定的损伤作用。
4、放射性因素
大剂量放射治疗或检查,长期接触放射源等,可使胃黏膜损伤甚至萎缩。
5、缺铁性贫血
6、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
由于幽门括约肌功能失调或胃空肠吻合术后,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可反流至胃内,并破坏胃粘膜屏障,促使胃蛋白酶反散至粘膜内引起一系列病理变化,从而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并可发展为慢性萎缩性胃炎。
7、免疫因素
在萎缩性胃炎,特别是胃体胃炎患者的血液、胃液或在萎缩粘膜的浆细胞内,常可找到壁细胞抗体或内因子抗体,故认为自身免疫反应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关病因。
8、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
60%~90%的慢性胃炎患者出现HP感染,而且HP的感染程度与胃粘膜炎症程度呈正相关关系,HP感染是慢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因。
9、不良生活习惯
饮食不当、长期嗜烟酒、滥用药物、以及胃大部切除术后,分泌胃泌素的胃窦区切除,致使胃粘膜营养障碍等,均易导致胃粘膜受损而发生萎缩、炎症变化。
萎缩性胃炎如何诊断?
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病理活组织检查发现。胃镜诊断包括病变部位、萎缩程度、肠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
除了胃镜还有什么检查手段?
磁控胶囊内镜的渐渐普及,也为害怕普通胃镜的朋友提供了很好的检查手段。不插管,吞服一粒胶囊即可完成检查,但是它的缺点是无法取活检。另外,研究发现血清胃泌素-17(G17)、胃蛋白酶原(PG)Ⅰ、Ⅱ的检测有助于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也就是常说的胃功能四项检查。最终确诊还必须靠病理来证实。萎缩性胃炎要定期随访
1.萎缩性胃炎不伴肠化生和异型增生者可每1~2年作内镜和病理随访,2.中~重度萎缩或伴肠化生者每1年随访一次,3.轻度异型增生(活检并非取自癌旁)每6个月随访一次,4.重度异型增生者需立即复查内镜和活检病理检查,必要时手术治疗或内镜下局部治疗。5.根除幽门螺杆菌非常关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