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某,男,30岁。
患者腹痛腹泻,每日3~5次,偶带脓血,时发时止年余均以“肠炎”“菌痢”处之。
予抗生素及“理中”“四神”类,始而少效,久服如故,现消瘦神疲,畏寒肢冷,动则大汗蒸蒸,咽干口苦,但喜热饮,食后觉胃中荡水,肠鸣辘辘,时时欲便,里急后重,舌红,无苔,脉沉细数。
乙状纤维镜示:进镜18~25cm处,黏膜呈多个浅表溃疡伴充血水肿,肠黏膜粗糙,可见脓性分泌物覆盖。诊断为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中度,活动期)。
《证因脉治》谓:“此为中医内伤休息痢之症,无外感之邪,非暴发暴痢之症,但因脾胃亏损渐成积痢,或发或止,终年不愈”。此当属之。
为湿热积滞而致邪留,因其虚实夹杂,治当清温兼施,补泻并用,升清通下并举。
麻*升麻汤加减主之:麻*6克,升麻12克,*芩12克,当归12克,白芍20克,炙甘草20克,玉竹20克,知母10克,茯苓30克,炒白术20克,桂枝10克,干姜10克,滑石60克,太子参30克,天冬12克。3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腹痛减,欲饮水,舌脉如故,此为阳渐复,气化得助之兆。原方5剂。三诊腹无所苦,大便成形,偶带白黏物,舌红苔簿白,此为阳复湿去热清,阴精得充之征。
去滑石加山药20克,再进10剂,月后来诊,面润体丰,二便调。结肠镜复查示黏膜未见溃疡,分泌物较多。2年后随访无复发。
医案出处:王灿勋
泄痢间作,久治乏效,气阴大伤,邪陷湿滞化热,腐肠化脓耗血为主要病机与麻*升麻汤阳郁热盛,脾胃虚寒相符合。
方取麻*、升麻升清举陷以宣上焦;太子参、白术、干姜、炙甘草宗理中。温脾散湿而启中焦枢机之升降;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温药化饮,伍滑石兼寓六一散渗利下焦;*芩、知母、滑石渗湿清热而不伤阴,如是则湿热分消。
当归、白芍、天冬、玉竹、太子参益气养阴,本虚可调,共成宣三焦、充精气、健脾胃、生化不息之法。
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需选用请咨询专业医师。
(部分图文来源网络,侵删)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