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冬病夏治”
冬为阴,夏为阳,“冬病”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者冬季易加重的虚寒性疾病,“夏治”是指在夏季三伏时令,自然界和机体阳气最旺之时,通过温补阳气,驱寒驱邪,活血通络等治疗措施,一方面增强机体抵抗邪能力,另一方面又有助于祛阴寒之病邪,从而达到治疗或预防上述冬季易发生或加重的疾病的目的,是中医“治病求本”,保健强身的传统疗法。
“冬病夏治”的疗法
冬病夏治包括有天灸膏贴敷(“天灸发泡”或“三伏灸”)、隔物灸(包括隔姜灸、隔药病灸等)、温针灸、热敏灸、刮痧排*、药物竹罐、针刺以及穴位注射等疗法,其中“三伏灸”是“冬病夏治”的主要疗法,其中隔药饼灸、麦粒灸是常用的传统特色。
冬病夏治的适用人群1.阳虚体质者。
这些病人往往容易反复感冒,稍有点风吹草动即会感冒。临床所见,以经常用抗生素的小儿为多见。另外,还有一些慢性咳嗽、哮喘、肺气肿的病友他们普遍的特征是:畏寒或恶寒。因为寒则伤阳。阳虚的人当然不喜欢寒冷。
2.容易过敏的体质者。
包括一些慢性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窦炎、变应性咽喉炎的病友,他们的特点是:稍受寒则容易产生过敏反应。
3.小儿阳弱者。
这类小儿生机不旺,体质虚弱,容易感冒。另外,还有一些小儿常会出现反复咳嗽、哮喘、遗尿等等,都是阳虚而气化不利,或无力祛邪,导致正虚而邪盛。
4.脾胃虚弱者。
脾主运化,主升清。若脾虚则运化无力,表现为消化不良;脾阳虚则清阳不升,易致慢性腹泻,这些腹泻者往往吃点凉性食物,或感受寒风即会诱发。
5.关节疼痛者。
这些病友的普遍现象是冷痛,或受寒加重。比如临床比较常见的腰腿冷痛、四肢冷麻、颈腰椎病、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骨性关节炎等等,皆因寒邪痹阻所致。
6.亚健康者。
这类人群的普遍特点是:正虚,无力祛邪,而且,往往怕冷。有的甚至炎夏也不敢露出足踝,有的夏天要穿着袜子睡觉。现代医学称之为免疫力低下,从中医来分析,其实就是阳虚体质。因为阳主卫外而为固,阳虚则卫外功能下降,容易处于似病非病的状态。
7.妇科杂病者。
女子胞宫当温暖而畏寒凉,若寒凉侵袭,容易出现下焦虚寒、宫寒、痛经、带下量多、产后风等,这些都是寒邪滞塞于胞宫,导致胞宫功能异常。
凡以上种种,皆适合于趁三伏天施治,祛除寒邪,恢复阳气,在穴位贴敷之前辅以艾灸疗法或一真督脉熏蒸亦是我院冬病夏治的特色之一。
何谓“三伏贴”
“三伏贴”是冬病夏治中最位常用的疗法,主要以中药穴位敷贴为主,俗称“三伏贴”,具有无创、无痛、有效、安全、便捷等优点。
常见的“冬病”有哪些?
1、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咳嗽、鼻炎、咽喉炎、哮喘、肺炎、支气管炎、气管炎等;2、消化系统疾病:消化不良、腹泻、打嗝、呕吐、口臭、腹痛、慢性肠炎、各种胃炎等;3、骨性关节疾病:体内阳气不足引起的四肢关节畏寒,气血不足或风湿阻络引起的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等;4、妇科疾病:乳腺增生、痛经、月经不调、闭经、崩漏、白带多、不孕、乳汁不足等;5、亚健康条路:疲劳综合征、四肢冰凉、免疫力低下、畏寒等其他病症;6、儿科疾病:厌食、消化不良、易患感冒、腹泻、腹痛、小儿夜啼等。注意事项
(1)皮肤容易过敏或敷贴部位皮肤破损、感染性疾病急性期、支气管扩张等;
(2)年龄未满3周岁;
(3)医生认为不宜使用的患者,如生命体征不稳、严重的糖尿病、肿瘤患者等。
年三伏天时间表
伏前加强:
年7月11日-年7月20日
初伏:
年7月21日-年7月30日
中伏:
年7月31日-年8月9日
末伏:
年8月10日-年8月19日
末伏加强:
年8月20日-年8月29日
上午:8:00-11:30下午14:00-17:00
鹿城区大南街道南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