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论坛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腹泻病因分几种,调理前要搞清楚,几组艾灸
TUhjnbcbe - 2021/8/16 8:52:00

泄泻,亦称"腹泻”,是指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甚则泻出如水样。古人以时作时止,来势犹绶,称"泄”;大便直下,如水倾注,叫"泻”。二者虽有区分,但病情性质一致,故合称泄泻。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泄泻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急慢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过敏性肠炎、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各种感染性腹泻及脂肪泻等等。

泄泻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和大小肠。其致病原因,不外乎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所伤及脏腑虛弱等,其中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

1.感受外邪寒邪或暑热之邪多与湿邪夹杂,而脾脏喜燥恶湿,湿邪最易引起泄泻,故有"无湿不致泻"之说,而寒邪或暑热之邪除了侵袭肺卫皮毛,也可直接损伤脾胃而致泻。

2.饮食所伤饮食不节,过食肥甘饮酒无度,或饮食不洁,误食生冷不洁之品,皆可损仿脾胃,影响肠腑分清浊、传导化物之功能而发生泄泻。

3.情志失调脾胃素虚之人,恼怒忧思,情志失调,郁怒伤肝,忧思伤脾,肝

失疏泄,橫逆乘脾,脾胃受制而运化失

而成泄泻

4.脾胃虚弱脾之运化,全赖阳气充足。若素体阳亏,调摄失宜,劳倦内伤或久病缠绵等,均能导致脾阳不振,不能腐熟运化水谷,致水谷停滞,清浊不分,混杂而下,并走肠间,形成泄泻。

5.肾阳虚衰久病之后,损伤腎阳,或脾泻日久,损及腎阳。二者皆可致脾肾阳虚,脾失温煦,运化失常,而致泄泻。根据泄泻病程的长短分为急性泄泻和慢性泄泻。

急性泄泻发病急骤,病程短,以湿盛为主,伴有大便次数突然增多,粪质稀薄或呈水样,小便减少。常兼见发热头痛,腹痛多属寒证;若大便色*褐而臭,泻下急迫,肛门灼热,多属热证。

一般寒湿泄泻、脾虚泄泻及肾虚泄泻用灸法较好。

(一)寒湿泄泻

病人临床可见大便清稀,甚如水样,腹

胀痛,肠鸣,胸闷食少,尿少,肢体倦怠,或兼有恶寒发热,头痛,肢体酸痛等表证,舌苔白。治疗以温中散寒,化湿止泻为主。施灸穴位

主穴:天枢、足三里、阴陵泉配穴:大肠前、神厥、中脘。(施灸方法

1.温和灸将艾条距皮肤2~3cm进行

熏烤,使皮肤产生较强的刺激感,每穴灸5分钟,若皮肤产生小的水疱,任其自然吸收,刺激以能忍受为度。

2.隔姜灸用2~3mm厚的姜片,中穿

数孔,上置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穴5~7壮,每日1次或隔日1次,7~10天为1个疗程。

3.艾炷无癜痕灸用大蒜汁敷施灸穴位,上置中等大小艾炷,当皮肤感觉灼痛时即更換新的艾炷,连灸3~5壮,以穴下皮肤充血红晕为度。

(二)脾虚泄泻

病人临床可见大便时溏时水,迁延反复,水谷不化,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兼有不思饮食,食后脘闷不舒,面色萎*,神疲倦怠,舌质淡苔白等。治疗应以健脾益气止泻为原则。

施灸穴位

主穴:关元前、天枢、中脘、足三里配穴:脾俞、大肠前。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

上,艾火距离皮肤3cm进行熏烤。每穴灸

10~15分钟,每日灸1~2次,5~7天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2~3mm厚的姜片,中穿

数孔,上置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穴3~7壮,每日1次或隔日1次,5~7天为1个疗程,每1疗程间隔3天。

3.隔胡椒併灸取内置药末的胡椒饼

约0.3cm厚,置于穴位上,每次选用2~4

穴,上置艾炷施灸,每穴灸3~5壮,以觉温热舒适为度,5~7次为1个疗程。(三)肾虚泄泻

病人以老年人多见,临床可见泄泻便溏或有完谷不化,泄泻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质淡苔白等。治疗应以温补脾腎,固涩止泻为主。施灸穴位

主穴:天枢、命门、关元、百会配穴:中脘、足三里施灸方法」

1.艾条灸点燃艾条后,悬于穴位之

上,艾火距离皮肤3cm进行熏烤。每穴灸

10~15分钟,每日灸1~2次,5~7天为1个疗程。

2.隔姜灸用2~3mm厚的姜片,中穿

数孔,上置艾绒做成花生米大小的艾炷,每穴3~7壮,每日1次或隔日1次,5~7天为1个疗程。

3.隔附子併灸每次选用2~4穴,附子饼上置艾炷施灸,每穴灸3~5壮,隔日1次,以局部红晕为度,5~7次为1个疗程。

4.火龙灸在腹部任脉循行线上行火龙灸。

注意事项

1.针灸治疗急慢性泄泻效果较好,但对严重失水或由恶性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则应采用综合性治疗。

2.行火龙灸时,一定需要心细,防止患者烫伤。小贴士

1.注意饮食卫生,不暴饮暴食,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喝生水等。

2.泄泻病人饮食要清淡易消化,多喝水,不宜食用生冷、肥腻、刺激性的食物。急性期的患者可进食流质食物。

3.慢性泄泻病人,应加强锻炼,以增

4.预防虚泻常用温和灸在中脘、天枢、气海穴上施灸。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腹泻病因分几种,调理前要搞清楚,几组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