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冬病夏治,让亚健康转向好的调理方法
TUhjnbcbe - 2021/8/18 19:14:00

辟谷公益讲座:弘南老师将于7月4日(周日)19:30主讲一场「辟谷养生知识公益课」,欢迎扫码报名参加:

师兄们好,随着夏季的到来,我们已经和大家分享了很多关于夏季养生的内容,方法涉及艾灸、按摩等等不一而足,目的全在于“治未发之病”。

今年7月11日开始就将进入三伏天,三伏天地面以上最热,地底下最寒,所以井水都是凉的!人类也是属于自然界的一种生物,必定脱离不了大自然的规律!所以人在三伏天体质特征跟自然界一样,体表浮热,体内却是一派阴寒!

所以老祖宗才会教导我们“冬吃萝卜夏吃姜,赛过医生开药方”!夏天需要吃姜来暖我们体内的脏腑,驱除寒湿!然而现在由于生活的便利,夏天不但没有驱除寒湿,反而在大量吹空调吃冷饮!所以才会导致身体陈寒未去又添新寒!今年的三伏天到了,让我们别再错过上天带来的福利,好好借天时把寒湿排出去!下面我们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下所谓的“冬病夏治”原理以及优势是什么!

一、何为冬病夏治

“冬病”并不是仅仅指在冬季发生的疾病,而是指人体感受外来的风、寒、湿过重,或者过度的受风、贪凉、饮冷,导致体内寒饮、痰湿积聚不散,损伤人体的阳气,从而出现各种类型的疾病,如虚寒性哮喘、慢性腹泻、寒湿性骨关节病、痛经等。冬季寒冷,阴寒较盛,所以这类疾病在冬季的时候往往诱发或者加重。

此种病的易发人群多为虚寒性体质,也就是俗话说的“没有火力”。通常的症状是手脚冰凉,畏寒喜暖,怕风怕冷,神倦易困等。中医称之为“阳气不足”,也就是自身热量(能量)不够,产热不足,寒从内生。这样的人即使在盛夏,睡觉也要盖着被子,穿袜子才觉得舒服。

为什么冬病要夏治呢?因为冬病患者本身体质就偏于虚寒,再加上冬天的外界环境也是寒冰一片,两寒夹击,便毫无解冻的可能,所以在冬天治寒症,就像是雨天里晾衣服,是很困难的。然而在盛夏之际,外界是暑热骄阳,体内也是心火正盛,这时积寒躲在后背的膀胱经以及各关节处,最易被赶出来。但若是阳气衰弱,体内没有推动之力,就会错过排寒的大好时机。再加上有很多人体质本来就有些阳气不足,夏天再痛饮消暑的饮料,如冰镇啤酒、凉茶等,然后整日在有空调的房间里工作,那真是陈寒未祛,又添新寒。

要记住,寒气是会沉积的,且身体被寒气侵袭的地方,必会气血瘀阻,这叫做“寒凝血滞”。若寒气停留在关节,就会产生疼痛;停留在脏腑,就易产生肿物;停留在经络,就会使经络堵塞,气血也会运行不畅,就会出现四肢不温、手脚发麻等症状。所以倘若不在夏日祛除积寒,等到秋风一起,外寒复来的时候,就又会内外交困了。

那如何在夏日祛除积寒呢?

方法很简单,就是“内用温热”、“外散风寒”。

1、“内用温热”——服用偏温热的饮食

有人觉得,大热天的,再吃热的东西,那还不得心烦气躁。不错,关键是服温热也有个正确的服法——我们可以热药凉服。比如说红糖姜汤水,本来是温热暖胃的,但如果在暑天服用,可以倒在杯子中,然后放到冷水里冷却降温一下,此时,我们虽然喝的是冷饮,到胃里的时候却是热药。

2、“外散风寒”——发汗法是排除体内寒邪的最好方法

夏天毛孔大开,最易出汗,汗为心之液,可泻过旺之心火,也可将侵入皮肤的寒邪及时排出,所以发汗法是排除体内寒邪的最好方法。借用金庸先生小说里提到过的《九阴真经》里的第一句话:“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正好体现了人体应天时而动的这种自然调节功能:泻心经之气血(火)来补充膀胱经的虚弱(寒)。心,五行属火,夏天最盛;膀胱经,人体之藩篱,是抵御外寒之屏障,也是清除内寒之通道。

所以夏天身体出汗是上天赐予我们的自然疗法,不但可以清除寒气,发汗本身还可排出体内大量的瘀*。但由于夏日我们贪食冷饮,胃肠中有大量寒气,本来用于发汗的心火,转而被用于温暖肠胃了。此时,体表便缺少气血来抵御外邪侵袭了。而所谓的外邪也是我们一手制造的,那就是空调的冷气。冷气从皮肤而入,冷饮从肠胃而入,心火虽盛,难敌二寒,既不能很好地消化,也不能很好地发汗,结果就出现了所谓的“肠胃型感冒”:发热无汗,吐泻交加。

(“无极”是一款珍藏禅茶,夏季最宜饮,可补充津液,安养精神)

夏季人体外热内寒,”冬病夏治“重在祛除寒湿:

夏季寒湿更容易侵入体内,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在夏天受凉感冒的人要比在冬天多。因为夏季高温闷热,人们为了避暑降温,贪凉,于是喜爱露胳膊露腿,喝冰饮,吃生凉食物,长时间吹空调,这都是生成“寒气”的主要原因。而这些原因会导致本要排出的“汗”堵在体内出不去,过多的水分蓄积就会加重体内湿气,内热一旦与寒气相遇就会形成“寒湿”,尤其是脾胃虚弱,免疫力低下的人更容易寒湿入体。所以,夏天更需要除寒祛湿便是冬病夏治的核心原理。寒湿重的表现:1、寒湿损阳气,表现为手脚冰凉,耐热畏寒。2、精力变差,经常感到疲惫。3、双腿容易无力,有酸麻感,而且还有腰痛。4、脾胃虚弱,容易腹胀、腹泻,人不胖但有“游泳圈”。5、下肢易发生水肿,夜尿明显增多。6、女性月经延时,并带有血块,容易痛经。如果你也有以上的症状,生活上就需要多加注意,除湿的同时也要注意驱寒

夏季,排寒湿的好时机:

中医认为,寒是万病之根,湿为万病之母。虽然寒湿症状在夏天易加重,但此时也是排寒湿的时机。因为此时气温高,阳气最盛,同时人体肌肤腠理开泄,正适合用艾灸祛除寒湿。

艾灸由皮肤渗入穴位经络,直达病处,可祛除寒湿,打通经络,并为机体储备阳气。在这时做艾灸,同时利用“天之阳、地之阳、人之阳”三重合力,固本扶正,祛寒湿邪气,艾灸可起“四两拨千斤”之效!

排寒湿艾灸穴位介绍:

1、中脘穴按摩或者艾灸此穴具有温胃止呕,散寒止痛,和胃健脾,通降腑气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体质。2、关元穴本穴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是保健常用穴,具有很好的补阳作用。3、足三里此穴为保健要穴,对于虚劳诸证有很好的疗效,也是日常保健常用穴。除了艾灸外,饮食方面可多吃祛湿食物,如如薏米、冬瓜、赤小豆、白扁豆等等食物。4、大椎穴

艾灸大椎穴具有通阳解表、清热解*、疏风散寒、清脑宁神,肃肺调气之功效。

5、涌泉穴

艾灸期间需注意:

尽量避免油腻、煎炸、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同时不要吃得过饱而伤脾胃。在天气较凉爽的时候,如上午或者傍晚,可以多到户外走走,有助于驱散体内的湿气,提高身体抵抗力,维护自身的正气。

三、冬病夏治应对良策

以上说的,似乎与冬病夏治无关,其实不然,告诉您寒邪出入之机理,您才会有长久应对之策略。下面说得再具体些:

1、感觉肚子凉,脾胃虚寒

如果感觉肚子凉,夏天也爱吃热的,又怕风怕冷的人,那就灸中脘、关元、足三里,很有效。

2、后背发凉,怕风

如果感觉后背发凉,怕风,那就先在后背刮刮痧,若能方便再用热水泡脚,然后喝一碗发汗的生姜红枣汤,或者是胡椒白萝卜汤,寒气是很容易排出的。还有取嚏法,对于身体有寒的人,是最好的宝贝,尤其是一取就容易打喷嚏的人,那就更要多取。每次取到打不出喷嚏,并微微发汗为止。

排出身体的寒气是一件长期的事情,有时甚至需要几年的时间。因为虚寒是一种体质,是胎里带来的,如果我们按照先天的生长惯性而不去改变它,那它就会像一株本来倾斜的树苗,继续往偏曲的方向生长。所谓“治未病之病”,就是要从先天体质入手,纠正阴阳之偏。“损有余而补不足”,才是治病之本。

3、“冰包火”,外寒不解,内热直上

有人说,我虽然虚寒怕冷,但是一吃热药或热的食物,就会上火,脸上起疱,牙龈肿痛,必须马上再吃祛火的药才行。这是什么原因呢?那是因为您表寒过重,虽吃热药,也是“冰包火”,外寒不解,内热直上头面所造成的。外寒就是膀胱经之寒,只要在后背刮痧或拔罐“破冰融化”,再吃热药或热的食物,就会火有去处,发向后背去御寒,不再往头面上跑了。当然,这里只告诉大家个思路,用的时候要根据自己的感受,随心取舍,任意添加,千万别去生搬硬套,其实,只要适合自己的方式就是最好的。扫码入群请遵守群规

作为佛医堂公众平台的义工编辑,希望能和各位师兄互动沟通!如您对我们有任何意见或问题,都请您在本文底部“写留言”,我们将会根据您的提问做相关编辑,以及在佛医堂的讲座中回答提问。(责任编辑/若虚)

打坐神器:

使用“佛医养生打坐垫”的倡导

“佛医打坐垫”是参照南怀瑾老师的设计,用三种不同种类的棉,以科学比例混合填充,所制成的完全符合人体力学的专业禅修打坐垫。

人体的骨骼和肌肉是非常复杂的结构,但一般的禅修打坐垫,往往设计并不符合人体力学,容易令人体脊柱疲劳,难以放松,难以令人进入禅修境界,甚至造成肌肉骨骼损伤。

而科学设计的“佛医打坐垫”充分考虑到人体在打坐时身体各部分的受力情况,非常严格地以多种棉按比例配置制成合适的厚度和弹性,使人在打坐时能充分放松,并以其独特的高度、弹性设计实现人体脊柱、腰腿健康的养生调理和禅修效果。

请购
  佛医堂
  佛医堂公益团队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文章原作者和各位读者。

▼点击“阅读原文”可到达佛医堂流通处微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冬病夏治,让亚健康转向好的调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