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三伏天最热?
我们看看今年的三伏时间:初伏:7月11日-7月20日中伏:7月21日-8月09日末伏:8月10日-8月19日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三伏天最怕6件事
一、颈椎最怕吹天气热自然很多家庭都长时间开着空调,颈椎对着空调吹,周围的软组织会产生病变,形成肌肉和皮下组织的慢性炎症,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后果。建议室内空调温度不要低于25摄氏度,肩背部不要直对着空调,如果温度不能自行调节,可以在肩上搭个披肩,晚上洗个热水澡。二、喝水最怕快由于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毫升,身体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贪凉,10度以上的温水对身体最好。三、眼睛最怕晒在烈日下,眼睛是最脆弱的器官。专家提醒,眼睛喜凉怕热,不注意防晒,很容易提前老化,并引发各类眼疾。如果要在上午10点到下午4点外出,最好戴上太阳镜、帽子或打遮阳伞,太阳镜颜色以茶色、淡绿色防紫外线效果最佳;可以多吃点养眼的食物,比如桂圆、山药、胡萝卜、红枣等;夏天细菌繁殖快,尽量少用手揉眼睛;流水洗脸,可减少眼睛疾病。四、晨练最怕早夏天天亮得早,不少人早早到公园去晨练。清晨,植物经过一夜的新陈代谢,吸收氧气,呼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使树木花草多的地方二氧化碳的浓度增高;研究表明,夏季空气污染物在早晨6点前,烧煤和汽车尾气排放等产生的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各种有害物质在空气中聚集较多,正是污染的高峰期,呼吸了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另外,日出之前,因为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附近非但没有过多新鲜氧气,相反积存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对健康不利。因此,夏季晨练时间不宜早于6点。五、家里最怕灰夏天闷热、湿度大,使得灰尘更容易附着在空气里,进入人的皮肤和体内。由于肉眼很难发现,人们常常疏于清理,它们长期漂浮在空气中,并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为空气中尘螨及霉菌孢子的栖身地。这些脏东西会趁机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引发哮喘、鼻炎等多种疾病。建议夏天应增加清洁的次数,两三天打扫一次。六、肠胃最怕凉夏天冰淇淋、冷饮、冰冻水果,吃起来那叫个爽!但夏季也是肠道疾病的高发期,专家建议,这个季节少吃太凉的东西,尤其早晨起床时和晚上临睡前。为了及时给“肠胃”保暖,吃凉拌食物时,不妨加点姜或芥末,可以暖胃、杀菌。三伏天养生攻略
俗话说“冬养三九,夏养三伏”,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暑湿之*最凶,但也是养生避病的好时机,为您整理了养生十大关键点,做好了,一整年都少生病。出汗不忘补钾三伏基本是和高温、汗流浃背划等号的,热浪滚滚,中央电视台的主持人都不淡定了,在播报天气新闻时说:“热不仅仅是今天的事儿,明天后天大后天都是热情似火的艳阳天,原本想空调WiFi西瓜,却热得差不多能出锅撒把葱花。”这话还真的不夸张,以*吐鲁番为例,最高气温达48℃,地表气温达到88℃,成了名副其实“火焰山”。北京卫视节目上讲了这么一件事,北京的张阿姨在跳广场舞时汗流浃背,最后因为心脏衰竭导致死亡。这一切的罪魁祸首都是因为过量流汗,造成缺钾。而决定生命的是在人体血清中的一克钾,缺少这一克的钾就有可能导致我们失去宝贵的生命。谷类是钾来源的主要食物。大米里有钾元素,比大米含量更多的是一些粗杂粮,比如小米、荞麦含钾量都很高。运动后,可以喝一碗米汤,补钾效果超好。缺少这一克的钾就有可能导致我们失去宝贵的生命。三伏饮食要注意,多吃各类豆类、豆腐皮、莲子、花生米、蘑菇等含钾量高的食物,其中南瓜和土豆是高钾低钠食物的首选。喝水不忘常温慢饮夏季三伏天,是自然界和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也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中医养生的一个原则就是顺应自然,夏季该热就热。在机体阳气最旺时,如果用冷饮等寒凉之物加以抵抗,势必会耗伤人体阳气,损害机体的脾胃功能。如果怕热,可以喝常温的凉白开,朴素而养身。如果你能坚持一个三伏天不碰冰饮、雪糕,即使不专门去“冬病夏治”,体内的顽固寒气也能自己好大半,当然热性体质可以适量吃冷饮,寒性体质还是不碰为好。喝一杯热茶其实是解暑的法宝。因为伏天人体流失的不仅是水分,很多电解质也会流失掉,绿茶不仅有清热去火的功效,其中所含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还可以对人体流失的电解质进行迅速补充,进而维持体液的动态平衡。由于气温高,身体缺水速度也会加快,很多人习惯大口大口地喝水。如果喝水太快,水分会快速进入血液,在肠内被吸收,使血液变稀、血量增加,心脏不好,尤其是患有冠心病的人就会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心肌梗死。因此,夏天喝水不能喝太快,要少量多次。每次只喝至毫升,身体吸收得更好,也不能贪凉,10度以上的温水对身体最好。吃瓜不忘吃参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西瓜、冬瓜和苦瓜、丝瓜等瓜类是常见的当季果蔬,能清热解暑、养阴利湿。除了吃瓜,还可以适当吃参,夏天最好的补气药是西洋参,这是参中唯一一个不上火、不伤阴的参。即便有阴虚、口干口渴的问题,西洋参也照样适用。因为它是气阴双补的,特别是汗出过多,人觉得很疲惫、心慌的时候,适合用西洋参泡茶饮,对苦夏者很有利。如果一动就浑身是汗,可以泡*芪大枣茶喝,既补气又补血。做菜不忘放几片姜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看重的是姜的温阳作用,这与冬病夏治原理有点类似,即在人体阳气盛的时候,借助于姜把阳气进一步激发出来,还能保护身体别被寒凉食物伤害太过。具体用法:早晨起床后,可把姜切薄片,用生抽、醋等调料根据个人口味略泡一会,做成小咸菜,配早餐吃。把姜切成末,配红糖,冲成红糖姜水喝也不错,尤其是如果吹空调受凉感冒初期,喝一杯能驱除寒气,利于康复。炒菜的时候,别忘了切几片姜放里面,因为应季蔬果多为寒性,放点姜能平衡寒性。吹风不忘护颈腰膝因为夏天贪凉引发肾病肾衰的病例实在太多了!从外面一身汗回来或者在运动后,对着风扇或空调吹,湿气会借机顺着张开的汗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夏天吹风,尤其不要对着肩颈和腰部、膝盖吹,这些部位都特别容易被寒湿等外邪侵袭,所以常待在空调房的人,应把膝关节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如果裤子不过膝,最好盖点东西。穿衣服,要过肘过肩,女性不露腰,男性不露颈椎.使用电风扇时,以30分钟到一小时,距离以2米左右为宜。吹空调以26℃~28℃为宜,不要在大汗淋漓时立即进入温度很低的空调房,有汗时要进入空调房先换掉湿衣、擦干汗水。久坐不忘动一动夏天稍微动一下就出汗,大多数人都坐着吹空调、吹风扇,看电视,可能一两个小时都不挪窝。殊不知久坐不动血液循环减缓,日久则会使心脏机能衰退,引起心肌萎缩,而且内脏脂肪都是坐出来的。坐着玩手机,不妨隔40分钟就起来走动一下,拍打一下腹部、臀部、腿部等部位,通过外力作用促进皮肤、皮下血管的舒张,可以疏通经络。拍打完还可以抬起两脚脚跟踮脚,促进下肢血液回流,锻炼身体的平衡能力。锻炼不忘把握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是不少中老年人运动的口头语,尤其是在伏天,大道上、公园里随处可以看见暴走到大汗淋漓的中老年人。锻炼是好事,但一定要注意把握度,夏季运动比较适宜选择早晨或傍晚,地点选择在有遮阳的地方。运动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以30分钟到1小时为宜,夏季要适当出汗,但并非要运动到大汗淋漓才好。最好采用有氧匀速运动,比如快走或者游泳。相较而言,游泳是比较好的锻炼方式,水的散热能力比空气高15倍,游泳时人体能够保持体温恒定,不易中暑。家中不忘勤打扫三伏天闷热、湿度大,灰尘更容易附着在空气里,进入人的皮肤和体内。由于肉眼很难发现,人们常常疏于清理,它们长期飘浮在空气中,并大量附在物品表面,成为空气中尘螨及霉菌孢子的栖身地。这些脏东西会趁机进入呼吸系统,进而引发哮喘、鼻炎等多种疾病。建议三伏天增加清洁的次数,两三天打扫一次。洗澡切勿冷水浴三伏天,好多人贪凉喜冷,有洗凉水澡的习惯,其实这样洗浴并不可取。热天冷水洗浴、凉水洗头很容易导致“寒邪”入体,产生肌肉血管收缩、神经紧张、血压升高、心悸气短胸闷等症状。如果是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缺血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进行冷水浴,更极易诱发脑出血、脑梗塞、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危急重症。夏天无论如何炎热,热水澡远比冷水浴降温效果好,如果是运动过后,一定要等汗歇了再洗澡。虽然洗热水澡当时感觉可能更热,但稍微休息一下,就会感觉到凉意和舒适,有一种神清气爽的感觉。三伏天冬病夏治好时机
冬病夏调,源于《*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时候,根据《内经》所述,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尤其是“三伏天”,此时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此时调理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的效果。哪些病适合冬病夏治?
呼吸疾病: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胃肠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妇科疾病:宫寒、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儿科疾病:遗尿、厌食等(虚寒性);疼痛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颈腰椎病、软组织劳损等;其他疾病:畏寒肢冷等。适合一切阳气虚衰的人群,比如伴有手足发凉、少腹冷痛、畏寒喜暖等一切阳气虚衰、寒邪侵袭之证,还可以用于养生保健。如何冬病夏治?
适当流汗老人们常说,“伏天汗不流,病来急白头”,意思就是人应该顺应自然,夏天体验炎热的感觉,让身体多出出汗。夏天出汗少,感冒、关节炎、失眠就会找上你,高血压等慢性病的发病率也是成倍上升。所以,夏天不要长时间待在封闭的空调房中,早晚可以适当运动,健步走就是不错的选择。晚上回家后再打开空调(27度左右),房间门打开互相通风,保持各房间温差平衡,营造凉爽的环境更有利于入睡。不过要注意的是,夏天也不宜大量的出汗。因为运动过程中,体温升高,排汗量增加,如果不及时补水很容易造成运动脱水。热水泡脚泡澡冷水洗浴是很多青年、中年男性最喜欢的消暑方式,但夏季天气炎热,出汗之后,全身毛孔处于一种打开的状态。这时如果冲冷水澡,寒气就会侵袭人体,导致风寒湿邪。容易手足发冷、小腿抽筋、双目视物不清,甚至发烧。即使是洗完热水澡,也不能马上吹空调、风扇,特别是免疫力不高的小孩子更要注意。夏季可以多用热水泡脚、泡澡,不仅能预防脚部疾病、祛除暑湿,还能提高睡眠质量,对心血管也有一定好处。水温以40℃-45℃,温暖舒适为宜。水温太高,不仅对心脑血管病患者不利,且容易破坏足部皮肤表面的皮脂膜,让角质层干燥甚至皲裂。晒太阳晒太阳在中医里被称为“天灸”,也就是老天给我做艾灸。我们都知道艾灸是大补阳气的方法,但做艾灸需要辩证。而“天灸”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它属于中医里的“温补之法”,没有任何副作用,适合所有人。夏天可在早上8点前和下午5点后晒晒太阳,让阳光温煦头顶中心的百会穴,可起到通畅全身经脉、养脑补阳的作用。傍晚则可以背对阳光晒后背,最好是边晒边拍打按摩,有助调理五脏气血。注意晒太阳的时候身边带个水杯,及时补充水分。不露腹夏天少吹空调,多运动,不穿露脐装、露背装,注意腰、腹、腿足及后背的保暖。穿平常的夏装即可,切不可追求标新立异穿露脐装。1三伏天“灸疗”,冬病夏调的好时机三伏天“灸疗”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它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治”、“春夏养阳”等理论,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最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艾灸,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通过灸疗令阳气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标本兼治。艾灸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等作用,在“三伏天”施灸就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针对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过敏性鼻炎、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感冒、慢性胃炎、慢性结肠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冻疮、手足发凉、和女子宫寒、以及脾胃虚寒类疾病有显著的疗效。2艾灸——女性健康的大救星艾灸补阳,通治妇科病,像痛经、月经不调、宫寒、乳腺增生、妇科炎症、卵巢早衰、月经量少之类的妇科疾病,以及各种女性常见的皮肤问题,都可以通过艾灸来解决!“气见热则行,见寒则凝,气温则血行”,艾灸为温热刺激,使热力深达肌层,温通经络,行气活血化瘀。温经散寒后,可以改善虚寒体质,使肤色红润后衬出皮肤的白皙,自然而然达到排*养颜的效果!3补足气血的特效穴那么,女性气血不足如何调理呢?艾灸以下穴位,调理以上女性常见妇科和皮肤问题。一、关元关元穴是任脉之穴,也是小肠的募穴。此穴是人体元阴和元阳的交汇处,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古有“针必取三里,灸必加关元”之说。艾灸关元穴,有培肾固本、调气回阳的作用,可提高脾胃生化气血的功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强其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对月经不调、痛经、白带异常等妇科疾病效果显著。二、气海气海穴是任脉之穴,是补气要穴。前人有“气海一穴暖全身”的说法,是说气海穴具有温阳益气、化湿理气的作用。经常艾灸或按摩气海穴,能使百体皆温、脏腑皆润,促进肠胃蠕动、气血顺畅,强化肝脏及消化道功能。三、血海血海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此穴是人体脾血的归聚之处,具有祛瘀血和生新血的功能,属女子生血之海,能调血、理血、引血。血海擅调妇科血病,是治疗妇科血证及同血分有关的皮肤病的要穴。四、三阴交三阴交属足太阴脾经之穴,是肝、脾、肾三条阴经交汇的穴位,脾统血、肝藏血、肾生血。因此,常对三阴交穴施灸有调和气血、补肾养肝的功用,同时可起到补血、活血,保持血压稳定的作用。五、隐白穴隐白穴属足太阴脾经之穴,“太阴根于隐白,名曰阴中之阴”。隐白穴有统血、止血的作用。艾灸此穴可刺激脾经,促进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是女性补血的大穴。艾灸方法
艾条悬灸:对于刚开始艾灸的朋友来说,应该是循序渐进地增加单次艾灸时间,一般腰腹部的时间大约在30—40分钟,肢体艾灸大约在15—20分钟,适应后逐渐延长艾灸时间。自感舒适为宜。更多中医小技巧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