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是我们生活中极其常见的病症之一,特别是随着近期全国多个地区气温大幅度降低,我国儿童发热病例在不断增加。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高烧不退,就自行到附近药店购买退烧药物,帮助其降温。但是他们并不知道,有些退烧药已被国家明令禁止,全国停售。
年央视新闻就曾报道过,江苏省某3岁女婴因发烧在当地某诊所输液,最终出现过敏性休克致死事件。
而且根据调查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共有余名儿童因不当使用退烧药,出现神经系统、肝脏等功能的损伤,甚至会威胁到儿童的生命。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为什么某些退烧药会威胁儿童的身体健康。不过在深入探讨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儿童为什么会出现发热症状。
儿童为什么会出现发热症状?
很多医院就诊时,医护人员都会先为其测量体温。那么体温究竟为多少度才属于正常范围呢?儿童又为什么会频繁出现发热症状呢?
一般情况下,正常体温并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值,而是指一个温度范围,医学上将36.4-37.2℃作为正常体温范围。但因为测量体温位置以及测量时间的不同,其正常体温范围也略有差别,一般不会超过或低于正常体温范围的0.5℃。
临床中将发热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其中,感染性发热是临床中儿童发热的主要原因,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感染、寄生虫感染、支原体感染等。
细菌感染是临床中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常见于2岁以上的婴幼儿身上。因为此年纪的儿童活泼好动,极其容易与细菌接触,发生细菌感染,使儿童出现发烧、咽痛等不适症状。而且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发热症状相比,细菌感染导致的发热持续的时间更长(约3-7天)。
其次病*性感染、非特异病原体感染也是引起婴幼儿感染性发热的主要病因之一。当年纪的较小的婴幼儿,误食霉变食物或接触白色念珠菌以及新型隐球菌等,也极有可能导致婴幼儿因真菌感染出现发热等不适症状。
而且,很多免疫力低下的儿童如果在接触甲流、乙流甚至禽流感时,很有可能会导致婴幼儿出现病*性感染。
临床上,感染病*后的儿童大多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畏寒、发热、食欲减退等一系列不适症状。如今的新型冠状病*就是非常典型的病*性感染。
临床中除了以上这些感染导致的发热以外,还有部分儿童的发热症状是由非感染性原因而导致的。
一般来说,临床中的非感染性发热大多是由血液疾病、肿瘤、内分泌紊乱、中枢神经热以及药物热而导致的,其中,儿童非感染性发热常见原因之一就是药物热。
所谓药物热就是指患儿在用药一段时间后,由于药物作用而导致体温升高的症状,是临床中极其常见的药源性疾病。
其特点表现为患儿体内的嗜酸性粒细胞的大幅度升高,且患儿可出现持续性39-40℃的高烧,在停用致敏药物后体温会自行下降。
以上几种都是生活中引起儿童发热的主要原因,很多家长也都会第一时间选择给孩子使用退烧药。但是家长在购买退烧药时,一定要避免购买以下几种被我国药监局明令禁止的儿童退烧药物。
千万不要给孩子服用这些退烧药!
1、安乃近
安乃近属于吡唑酮类解热镇痛抗炎药,是此前临床中应用极其广泛的退烧药物,特别当进行点滴注射时,退烧效果显著。但是根据临床用药情况来看,安乃近类药物虽退烧效果较好,其副作用较大。
特别是对于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来说,使用安乃近药物可能会对其血液系统、泌尿系统、皮肤以及造血系统造成一定的损伤,甚至婴幼儿还有可能因为出现过敏性休克,导致死亡。
所以自年,美国药监总局正式宣布停用安乃近药物,全球共有30多个国家陆续限制和禁止此药物在临床上的使用。在年3月,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也发布相关文件,中国明确禁止生产、销售以及给病患使用安乃近注射液。
并且,重新修订了安乃近片状药物的使用说明。最新的药物使用说明中明确表示18岁以下孩童禁用此类药物。
所以家长朋友们自行到药店为孩子购买退烧类药物时,一定要仔细说明情况,避免购买安乃近类退烧药,威胁患儿的身体健康状况甚生命安全。
2、赖氨匹林
赖氨匹林属于非甾体抗炎药,因其具有较好的镇痛、抗炎、解热等作用,也曾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退烧药之一。
但是根据临床上的用药情况来看,孩童在注射赖氨匹林药物后会导致其出现惊厥、腹泻甚至昏迷的情况,特别是12岁以下孩童症状较为明显。
所以在年,我国国家药监总局发布了,关于最新赖氨匹林药物的说明公告中明确表示:16岁以下儿童慎用此类药物,且3个月以下的婴儿严禁使用此类药物。
而且,建议家长发现孩子出现发热症状时,不要慌乱。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当孩子出现发烧症状时,家长们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应该给孩子服用那类退烧药物。
孩子发烧后应怎么处理?
很多家长当发现孩子出现发热症状时,大多都选择立即给孩子服用退烧药物。虽然立即服用退烧药可以帮助其快速降温,但是这并不不适是临床中最佳的降温方法。
根据我国指南推荐,当1岁以上患者出现体温高于38.5℃的发热症状时,首选物理降温并对进行密切观察。而当体温高于38.5℃时才建议药物降温。
下面就带大家了解一下,如何为孩童进行物理降温。
物理性降温也分为温降温和冷降温两种。温降温主要是利用32-34℃左右的温水擦拭患者的手心、腋窝、腹股沟、脚心等部位,因为这些部位的大血管丰富,擦拭后可以起到扩张血管,从而通过传导散热达到降温的效果。
但是,擦拭的时候要注意周围环境温度和擦拭时间,避免周围环境温度过低导致患儿出现感冒等其他不适症状,而且擦拭时间最好每次持续10分钟,且每隔半小时擦拭一次,直到降温为止。
而冷降温就是利用冰敷患者头部或其他大血管丰富的部位,起到降温的目的。但是一般来说并不建议为年纪较小的婴幼儿实施冷冷降温,避免出现皮肤冻伤以及诱发感冒。
了解了物理降温后,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当孩童发烧温度超过38.5℃时,应给孩子服用哪些药物呢?其实,目前我国临床中推荐的给孩童降温的药物主要是布洛芬和对乙酰氨基酚两种。
因为布洛芬与其他退烧药物相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较强的解热、镇痛效果,且其副作用小,被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为首选小儿退烧药。但是如果孩子患有某些消化道类基础疾病时,要谨慎服用此类药物。
因为布洛芬对消化道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如果服用不当可能会导致孩子胃肠道疾病加重。所以家长在为孩子购买退烧药物时,详细说明孩子的情况,避免因用药不当导致其出现不适反应。
除了布洛芬以外,乙酰氨基酚药物也是目前我国临床上儿童退烧的常见药物。常用于3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其退烧效果较好,安全性也较高。
总结:
当一岁以上的孩童出现低于38.5℃的发烧症状时,建议先对其进行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当超过38.5以上时,及时用药,但在用药前要仔细阅读说明书,确定儿童是否可以服用,如果长时间高烧不退就要立即送医。
文献来源:
[1]《选错退烧药宝宝或丧命》,邬时民,-04-01
[2]《宝宝发烧别马上用退烧药》,陈立峰,-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