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论坛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自我康疗5解读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
TUhjnbcbe - 2023/6/8 20:57:00
北京主治荨麻疹医院 http://m.39.net/pf/a_9204186.html

自我康疗5:解读《*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没有正确的思想,就不会有正确的言行。

心无邪念,就不会走上邪道,更不会自食恶果。

扶正祛邪,治病救人,防患于未然,首先就必须学会“不治已病治未病”。

这是一场因缘际会的精神之旅,也是一场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我们今天研习和传承“*老之学”,已经无缘当面聆听*帝和老子的教诲。然而,通过静心阅读,我们就可以实现与先人进行心灵对话。已经错失的“治已病”机会,也可以从重新阅读《*帝内经》开始。这部“静心养神之道”的《内经》,原本就是一部“外病内治自我康疗”的“心经”。告别过去的万般痛苦,迎接未来的无限快乐,实现华丽转身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

现在,我们同步进行“静心养神”的疗程,就是接着学习和解读《阴阳应象大论》。

《*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文

*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胀。此阴阳反作,病之逆从也。

故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出地气,云出天气。故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

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重寒则热,重热则寒。

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故曰,冬伤于寒,春必温病;春伤于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脏腑,端络经脉,会通六合,各从其经,气穴所发,各有处名,溪谷属骨,皆有所起。分部逆从,各有条理。四时阴阳,尽有经纪。外内之应,皆有表里。其信然乎。

岐伯对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体为筋,在脏为肝。在色为苍,在音为角,在声为呼,在变动为握,在窍为目,在味为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风伤筋,燥胜风,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脏为脾,在色为*,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在肾,肺主鼻。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故曰,天地者,万物之上下也;阴阳者,血气之男女也;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故曰,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帝曰:法阴阳奈何?

岐伯曰:阳盛则身热,腠理闭,喘麤为之俛抑,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阴胜则身寒,汗出身长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帝曰:调此二者,奈何?

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年五十,体重,耳目不聪明矣。年六十,阴痿,气大衰,九窍不利,下虚上实,涕泣俱出矣。

故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故同出而名异耳。智者察同,愚者察异,愚者不足,智者有余,有余而耳目聪明,身体强健,老者复壮,壮者益治。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理,故能为万物之父母。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

天地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故曰,病之始起也,可刺而已;其盛,可待衰而已。故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其高者,因而越之;其下者,引而竭之;中满者,泻之于内。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其栗悍者,按而收之。

其实者,散而泻之。审其阴阳,以别柔刚。阳病治阴,阴病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乡。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

白话文翻译

*帝说:阴阳是宇宙的根本法则,是万物的纲纪,是变化的起源,其中蕴藏着兴衰存亡的玄机。

因此,医治人的疾病,就必须把握这个根本。从宇宙自然生态大系统来看,阳气上升积于天,阴气下沉积于地。阴气沉静,阳气躁动。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寒到极点就会生热,热到极点就会生寒。寒气会产生浊阴,热气又会产生清阳。清阳之气被压在下面不能上升,就会发生腹泻疾病。浊阴之气浮在上面不能不降,就会发生滞胀疾病。阴阳变化反常,就必然会产生逆反的病症。

在宇宙自然生态系统中,清阳之气上升为天,浊阴之气下沉为地。地气蒸发上升为云,天气凝聚下降为雨。雨来自地气,地气蒸发为云,又转化为天气。人体生命系统也是这样,清阳之气出于上窍,浊阴之气出于下窍。清阳之气运行腠理,浊阴之气运行于五脏。清阳之气充实四肢,浊阴之气滋养六腑。

水属阴,火属阳。在人体生命系统中,阳化为气,阴化为味。食物美味能滋养人体,人体又能产生阳气。阳气化为精,精又化为气。精来自于食物的阳气,人体吸收食物美味生产精,精气又养护着人体。精气不足,原因就在食物阳气供应匮乏。如果饮食五味不全,就必然会导致人体营养不良。

味属阴,出自人体下窍。气属阳,出自人体上窍。味重者为纯阴,味轻者为阴中之阳。气厚者为纯阳,气薄者为阳中之阴。味重会导致阴气外泄,味轻能使体内循环通畅。气薄会导致阳气外泄,气厚则能使体内生热。阳气过盛,会使元气加速衰弱。调降内火,则能使元气旺盛。火盛伤气,少火益气。旺火耗散元气,少火则可以增强元气。

气味变化,具有发散作用的辛甘味,会转化为阳气。具有通泄作用的酸苦味,会转化为阴气。阴气过盛则阴气衰,阳气过盛则阴气衰。阳气过盛,会产生热性病变。阴气过盛,则会产生寒性病变。严重的寒性病变,会表现为热性症状。严重的热性病变,则会表现为寒性症状。

寒性疾病会损伤身体,热性疾病损伤元气。元气损伤,会引发身体疼痛和浮肿。因此,先感到疼痛,后出现浮肿,这就是元气损伤引发的身体病变。反之,先出现浮肿,后感到疼痛,这就是身体病变导致的元气损伤。贼风邪气过盛,就会使人体产生痉挛抽搐。热风邪气过盛,就会使人体产生肿胀。燥气过盛,就会使人消瘦。寒气过盛,就会使人浮肿。湿气过盛,就会产生濡泻病症。

宇宙自然生态系统存在着四季交替五行变化,形成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产生了寒暑燥湿风五气。人有五脏化五气,又产生了喜怒悲忧恐五情。因此,人的喜怒情绪变化会损伤元气,寒热邪气会损伤身体。暴怒情绪损伤阴气,狂喜情绪损伤阳气。气逆上冲经脉喷张,会导致神志飞扬出窍。如果抑制不住喜怒情绪,就会使寒热邪气发作,从而危及自己的性命。此便是,阴极必生阳,阳极必生阴。

所以说,冬季遭受了寒气风邪,到了春季就会产生湿性疾病。春季遭受了风邪,到了夏季就会产生飧泄疾病。夏季遭受了暑热风邪,到了秋季就会产生疟疾。秋季遭受了湿气风邪,到了冬季就会产生咳嗽病症。

*帝接着问道:我听说神农氏时代以前的上古圣人,懂得人体系统机理。他们能够清晰分辨人体的脏腑器官,准确把握经络经脉,可以从各个经络线路交会贯通六合。他们能够说出各个气穴的名称,也能够完全掌握人体肌肉缝隙和筋骨关节。他们对人体各部位的顺逆关系,能够讲得条理清晰。他们对四季阴阳变化与人体内外表里的相应关系,也都能够把握住纲纪。你能相信吗?

歧伯回答说:东方对应春季暖风,春风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肝主目。宇宙自然生态系统的玄妙天道,不仅衍生出了人道,还孕育着地上的万物变化。万物演化,就产生了五味。人类道法自然,就产生了智慧。天道神秘莫测,春季在空中会变化为温润风气,在地上会化为草木,在人体中会化为筋,在人体五脏中会化为肝,在五色中会化为绿色,在宫商角徵羽五调中会化为角音,在呼笑歌哭呻五声中会化为呼声,在握忧哕咳栗病变五动中会化为握,在人体七窍五官中会化为目,在五味中会化为酸,在人的喜怒悲忧恐五情中会化为怒。怒气伤肝,悲怜可以化解怒气。温润风气伤筋,燥热可以化解湿气。酸味过重会伤筋,辛辣味可以化解酸味。

南方对应夏季热风,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夏季天气炎热,在地上会化为火,在人体中会化为脉,在人体五脏中会化为心,在五色中会化为红色,在宫商角徵羽五调中会化为徽音,在呼笑歌哭呻五声中会化为笑声,在握忧哕咳栗病变五动中会化为忧,在人体七窍五官中会化为舌,在五味中会化为苦,在人的喜怒悲忧恐五情中会化为喜。狂喜伤心,敬畏可以化解狂躁,热风伤阳气,寒气可以化解热风。苦味过重伤元气,咸味可以化解苦味。

中央对应长夏热风,长夏季节天气产生湿气,湿气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长夏季节天气产生湿气,在地上会凝结为土气,在人体中会化为肌肉,在人体五脏中会化为脾,在五色中会化为*色,在宫商角徵羽五调中会化为宫音,在呼笑歌哭呻五声中会化为歌声,在握忧哕咳栗病变五动会化为哕,在人体七窍五官中会化为口,在五味中会化为甘甜味,在人的喜怒悲忧恐五情中会化为化为忧思。忧思伤脾,激励可以化解忧思。湿气伤肌肉,干燥热风可以化解湿气。甜味过重伤肌肉,酸味可以化解甜味。

西方对应秋风,秋风生燥气,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在肾,肺主鼻。秋季天气产生燥气,在地上会化为金,在人体上会化为皮毛,在五脏中会化为肺,在五色中会化为白色,在宫商角徵羽五调中会化为商音,在呼笑歌哭呻五声中会化为哭声,在握忧哕咳栗病变五动会化为咳,在人体七窍五官中会化为鼻,在五味中会化为辛辣味,在人的喜怒悲忧恐五情中会化为化为忧愁。忧愁伤肺,乐观可以化解忧愁。燥热伤皮毛,寒气可以化解燥热。辛辣味伤皮毛,苦味可以化解辛味。

北方对应冬季寒风,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冬季天气寒冷,在地上会化为水,在人体上会化为骨骼,在五脏中会化为肾,在五色中会化为黑,在宫商角徵羽五调中会化为羽音,在呼笑歌哭呻五声中会化为呻吟声,在握忧哕咳栗病变五动会化为颤栗,在人体七窍五官中会化为耳朵,在五味中会化为咸味,在人的喜怒悲忧恐五情中会化为化为恐惧。恐惧伤肾,冷静思考可以化解恐惧。寒气耗损血气,燥热可以化解寒气。咸味损伤血脉,甘甜味可以化解咸味。

所以说,天地养育万物。阴阳生化血气,就有了人世间的男女。有左右有,就是阴阳变化之道。水性寒火性热,就是阴气和阴气的象征。阴阳变化运动不止,才使得万物生生不息。阴气内藏,守护着阳气。阳气外扬,却又受制于阴气。

*帝接着问:人们又该怎样应用阴阳法则呢?

歧伯回答说:如果体内阳气过盛,就会导致身体发热,肌肉紧绷,气堵喘急,呼吸不畅,坐卧不宁,内热不能发汗排出,口齿干燥,心情烦闷,腹气满涨。这种热性疾病患者,冬季尚可将就,夏季就很难熬过去了。如果阴气过盛,就会导致体寒多汗,身体冰凉发冷,颤栗不止。体寒就会产生手足厥逆症状,也会导致腹气满涨。这种寒性疾病患者,夏季尚可将就,冬季就很难熬过去了。人体各种疾病的形成,都是源于阴阳盛衰的变化。

*帝问:能够进行阴阳平衡的自我调节吗?

歧伯回答说:只有懂得了七损八益的道理,才能进行自我调养。如果不懂得这个道理,就必然会导致早衰。具体来讲,到了四十岁的时候,体内阴气自然减半,行动起居就开始衰弱了。到了五十岁的时候,身体开始感觉有些沉重,已经显得耳不聪目不明了。到了六十岁的时候,阴气明显萎缩,元气开始衰退,身体九窍迟钝,下体虚弱上体僵硬,鼻涕眼泪都多起来了。

所以说,顺应阴阳之道就会保持身强体健,悖逆阴阳之道就会未老先衰,这就是阴阳同出而异名的道理。智者能够把握其这个共性,愚者就只知求异。愚者元气不足,智者元气满盈。元气满盈,就显得耳聪目明身强体健,到了老年时还像壮年一样,壮年时就更能保持青春常在。因此,圣人只是顺应自然天道而为,从来不会妄为徒劳,能够享受清静恬淡的精神生活乐趣,常常使自己的思想自由自在翱翔于虚无境界。所以,才能万寿无疆,天人合一。这就是圣人进行自我调养的阴阳之道。

在宇宙自然生态系统中,西北方向天气不足,所以西北方属阴。对应人体系统,就是右耳不及左耳聪敏。东南方向地气不满,所以东南方属阳。对应人体系统,就是左手不及右手强劲。

*帝追问: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歧伯说:东方属阳,阳性精气上升。如果阳气都升聚到人体上部,就会使上体强盛而下体虚弱,导致耳目非常聪明而手足却不灵活。西方属阴,阴性精气下沉,如果阴气都沉积到人体下部,就会使下体强盛而上体虚弱,导致耳目不聪明而手足却非常不灵活。如果同时遭遇了这种邪气,出现在上体就会产生右半身严重病变,出现在下体就会产生左半身严重病变。这就是因为天地与人体系统阴阳失衡,所以邪气才会趁虚而入。

因此,天有精气,地有形体。天时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八节”纲纪,地理有东、西、南、北、中“五方”定规,这就是万物生生不息的根本。清阳之气清阳上生于天,浊阴之气下沉于地。天阳地阴动静变化的玄妙,就体现在神秘的天道纲纪,从而形成了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四季循环规律。只有懂得这些道理的贤人,才能上顺天时调养头部,下应地理调养双脚,中合人事调养五脏。

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咽喉,风木之气通于肝,雷火之气通于心,溪谷之气通于脾,雨水之气通于肾。人体三阴三阳六经就像川河,肠胃就像海洋,使水津之气贯注于上下九窍。人体出汗,就像天地阴阳变化形成降雨。人体阳气过盛引发暴怒情绪,就像大发雷霆的暴风天气。风暴气象产生雷电,人的怒火冲顶,就像天上炎热的太阳。

所以,要想整治违背天道纲纪的狂妄之徒,却不遵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五方”地理定规,就必然招来天灾人祸。

由此可见,贼风邪气的侵袭,就如疾风暴雨。善于调治阴阳者,在邪气刚刚到达皮毛时就会开始防治。医道修养较差者,直至发现邪风侵入肌肤时才会开始治疗。医道修养更差者,直至发现邪风侵入筋脉时才会开始治疗。医道修养最差者,直至发现邪风侵入六腑时才会开始治疗。医道修养极差者,直至发现邪风侵入五脏时才会开始治疗。到了治疗五脏疾病的阶段,就已经是生死各半的概率了。

所以,人体遭遇天风邪气侵袭,就会引发五脏病变。饮食中的寒性和热性邪气,则会引发六腑病变。遭遇地上邪风湿气侵袭,就会引发皮肉筋脉病变。

善于运用针灸术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准确把握过与不及的分寸,就能够在疾病初起进行及时诊治,从来就不会出现差错。善于诊治疾病者,通过观察气色和把握脉搏,首先辨别身体阴阳清浊特征,就能判断出疾病部位。然后通过观察呼吸和听音声,就能得知患者的疾苦。再通过综合分析,就能找出病根。最后再把握寸口脉象的浮沉滑涩状况,就能断定疾病的症结。据此进行诊断和治疗,就不会存在任何过失了。

所以说,疾病初起时,可以用针灸术治愈。对于重病患者,针灸术只能用于后期康复辅助治疗。在疾病初期时,因为病情较轻,就要充分发挥针灸术的优势。在病情严重时,就要减少针灸术的使用。在病势衰退的康复治疗期,就可以彰显针灸术的作用了。

对于身体虚弱者,应当进行温补。对于精气不足者,应当用厚味补气。疾病在身体上部,应该因势采用升散促吐疗法。疾病在身体下部,就应该采用疏导疗法。对于中部胀满者,应该采用促泻疗法。邪气在外表时,可用汤药浸渍以使出汗。邪气在皮肤时,可通过发汗排出。对于邪气急猛的暴病,先要遏势拦头,待病势收敛时再审因论治。

对于实症,应采用散泻疗法。通过审其阴阳,辨别其柔刚。阳病则治阴,阴病则治阳。定其血气,各守其所。实症在血,应当采用散泻疗法。虚症在气,就应当采用导引疗法。虚宜掣引之。

解读启示

现代人常说,要敬畏自然,要尊重自然法则。用中国表达范式来讲,就是“道法自然”。那么,现在究竟有多少人懂得自然法则?又有多少人能真正“道法自然”知行合一?

事实上,人类世界今天遭遇的文明危机和信仰迷失,正是违背自然法则的自食恶果。每个人遭遇的心理困惑和痛苦,同样是不懂得顺应自然天道的结果。

所谓“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宇宙自然生态系统的运动,永远是一个有无相生阴阳易变的循环过程。包括人类在内的天地万物,都只是匆匆过客。人生之旅,终点都是和光同尘。幸福快乐与仇怨悲伤,就在生活的过程中,而不是在终点。如果每天都让自己在痛苦中煎熬,就永远无法体会和享受人生的快乐。

所谓“治大国若烹小鲜”,*帝能够治理天下,是因为他懂得调养“五谷”和“五味”。普通人不一定都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起码也应该学会享受生活的“五味”。普通人不一定能够担当“大医治国”的重任,但起码也应该学会运用“阴阳五行”的自我调养。

诚如斯言:“其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人们调节自身阴阳平衡的养生之道,就是顺应“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之道”。此便是,上顺天时调养头部,下应地理调养双脚,中合人事调养五脏。在这个调养自身“内心风水”的过程中,如果奉行“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人之道”,就必然会误入丛林法则邪道,从而导致内心世界与身外世界阴阳失衡的危机。

天道神秘莫测,春季在空中会变化为温润风气,在地上会化为草木,在人体中会化为筋,在人体“五脏”中会化为肝,在“五色”中会化为绿色,在宫商角徵羽“五调”中会化为角音,在呼笑歌哭呻“五声”中会化为呼声,在握忧哕咳栗“病变五动”中会化为握,在人体“七窍五官”中会化为目,在“五味”中会化为酸,在人的喜怒悲忧恐“五情”中会化为怒。怒气伤肝,悲怜可以化解怒气。温润风气伤筋,燥热可以化解湿气。酸味过重会伤筋,辛辣味可以化解酸味。

静心倾听天籁之音,这些“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华夏遗音”,就是穿越了“上下五千年”的大道天音。

自从“鸦片 争”开始,“洋务运动”的“西学东渐”,让中国人距离“道法自然”越来越远,也使得中国人已经很难听懂“*老之学”的“华夏遗音”了。正如老子所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今天,为了我们自己的身心康复,为了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生生不息,返朴归真赓续大道文化就是一条必由之路。

我们接下来的同步“静心养神”疗程,就是继续学习和解读《阴阳离合论》。

1
查看完整版本: 自我康疗5解读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