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斑狼疮论坛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为什么肠道容易长息肉肠内若有息肉,身
TUhjnbcbe - 2023/8/3 20:08:00
怎样治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443995.html

王先生,56岁,退休职工,因为多年的便秘,经常憋得肚子痛,一度影响生活和休息,医院就诊,医生为王先生预约了肠镜,检查显示王先生患了肠息肉,术中活检病理为良性。

医生建议王先生尽快手术切除并且每年都要来复查肠镜,但王先生觉得既然都是良性的,每年复查就好了,不想为切个息肉还要花钱再受点罪。

隔年王先生前来复查,肠镜下所见息肉较前没有明显变化,王先生便觉得肠息肉也没什么大不了的,不复查也罢,于是之后几年的复查王先生就没有放在心上,依旧没有选择切除。

一晃5年过去,一个月前王先生突然发现自己间断偶尔出现便中带血丝的情况,以为是上火了或者是长了痔疮,想着吃些老伴的调理脾胃的中成药,应该没什么事。

然而吃了一段时间后不仅没有任何效果,近两天反而觉得便中夹带的血量更多了,大便颜色逐渐的变为了棕红色;医院就诊,复查肠镜后病理提示为肠癌,已经错过了内镜下切除的机会,甚至还有转移的风险。

王先生听闻懊恼不已,怎么也想不明白一个小小的肠息肉竟然能够发展为肠癌这么严重的情况,想要解答王先生这个疑问,我们要先从什么是肠息肉说起。

一、什么是肠息肉

所谓肠息肉,就是人体的肠道黏膜细胞异常生长而在肠粘膜表面形成的突向肠腔的局限性隆起,这些隆起在没有明确性质前会统称为大肠息肉。

我国的肠息肉的发病率较高,在人群中的总发病率高达1.6%~12.0%,中年后的发病率更高,能达到10%~30%。

虽然息肉是一种良性疾病,但多数肠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有研究认为至少80%~95%的大肠癌都是由肠息肉恶变而来的。在我国,目前新发结直肠癌的患病率仅次于肺癌,并且死亡率极高,高居总体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五位。

尽管现在肠息肉在人群中越发常见,而且研究表明肠息肉和肠癌的发生息息相关,但人群普遍对肠息肉不够重视,加之早期症状不够特异,容易被忽视或者误诊为其他慢性胃肠疾病。

临床上超过80%的结直肠癌患者在确诊时已经是中晚期,近半数患者的生存期不超过5年。既然肠息肉如此高发,那么哪些人容易患肠息肉呢?

二、肠息肉发病的高危人群

首先,是不良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如吸烟、饮酒或是长期处于高热量、高蛋白而少膳食纤维的饮食均是肠息肉形成的高危因素。

再者,年龄和性别也是不容忽视的客观因素。

肠息肉的发病高峰为41-70岁,男性的患病风险普遍较女性会更高。因此上述例子中的王先生便是正处于肠息肉好发年龄段的中年男性。

有研究表明年龄>60岁是结肠息肉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65岁患者大肠息肉癌变率为35.9%。

第三,本身就合并有糖尿病、高脂血症、非酒精性脂肪肝等代谢综合征的人群发生肠息肉的概率也比健康人群明显升高。

这可能与代谢异常引起的肠道脂肪堆积,末梢血液循环不良,末梢神经病变以及慢性肠道病变等有关。

最后,如果有相关家族史的人群,如直系亲属中有类似息肉病史的人群,尤其是家族中有消化系统肿瘤病史的肠息肉患者,这类人群患肠息肉后进展为肠癌的可能性更高。

不过大家也不用过度紧张,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人群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出现肠息肉或是患肠癌。

从肠息肉出现发展为肠癌的平均年限为15年,这期间会有部分人出现不同程度的症状,给我们早发现早治疗的机会。

三、身体有了息肉,会发出这样的信号

1.便血

便血可不要想当然的认为是痔疮,肠息肉也可能会导致便血。痔疮患者的便血往往是便后滴血,且常伴有疼痛;而肠息肉的便血一般是粪便中夹杂血液,王先生的便血就是很典型的肠息肉便血。

这是由于息肉位置靠近肛门,出血尚且新鲜,还没有来得及被氧化变色,此时粪便的颜色多为鲜红色或深红色,血液与粪便是相互分离的状态。若血流量较大,则粪便可被染成棕红色。

2.腹泻、腹胀、腹痛

肠息肉的存在会影响肠粘膜的吸收和分泌功能,导致肠道功能紊乱而引起腹泻。同时由于肠道内环境改变,还可伴有腹胀、腹痛等症状,临床上患者往往自诉平时下腹部位置容易出现不适感。

3.大便习惯改变

通常情况下,肠息肉患者在临床中多表现为排便次数的增加,可伴有便秘或出现腹泻等症状,比如平素排便规律且通畅的人突然发生便秘或腹泻。

随着息肉的不断增大,对肠腔造成压迫,肠道中的粪便与息肉相互挤压使排出的粪便形状改变或变细,同时还可出现便中带有血丝等表现。

上述症状其实在生活中十分常见,哪怕是偶尔着凉或饮食不适也可以出现。所以实际在临床实践中,超过半数的肠息肉患者几乎没有任何症状或不适,甚至有些患者仅仅以贫血或消瘦为首发症状就诊。

而且以上这些症状并不特异,也可见于某些良性疾病中,如痔疮、炎性肠病,胃肠炎等,所以容易被人们忽视。但在以上症状中,便血应该值得大家注意。

有研究表明,便血与结直肠癌有明显相关性,是众多症状中较特异的报警症状。所以王先生在发现便血后及时就医也算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

因此医生建议,具有一项高危因素者,无论有无奇怪的症状,医院进行大便潜血检查和直肠指检,出现上述提示症状甚至报警症状者,尽快完善肠镜检查才是确诊肠息肉的金标准。

那像王先生这样做了肠镜发现了肠息肉,如何判断其癌变风险是高还是低呢?医生可以根据息肉的形态、类型、位置先初步评估其癌变风险,当然金标准还是要以手术切除后的病理结果为准。

四、如果发现了肠息肉该怎么办

1.先明确诊断,排除误诊可能

如果平时生活习惯良好,饮食规律,营养均衡,家族内没有类似病史,仍然出现了以上症状,确实存在误诊为痔疮、结肠炎的可能,建议进一步完善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2.什么样的息肉容易恶变

1)大于2厘米的息肉

如果肠镜报告提示直径>2cm的息肉时要警惕,尤其是出现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多发的息肉,通常恶变的风险较大,其癌变率可达10%。应该尽早手术切除,有利于降低恶变风险。

2)腺瘤性息肉

结肠息肉从组织学上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肿瘤性息肉,主要是指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超过95%的结直肠癌来源于此类型。

通常腺瘤性肠息肉长到1~2cm,癌变的概率为5%,而长到2cm以上,癌变的概率就会增长至25%~50%。另一种是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癌变几率远远低于上者。

3)家族性息肉

是一种少见疾病,具有一定遗传因素。其特点是在结肠和直肠内布满了腺瘤样息肉,如临床得不到及时有效治疗,按自然病程发展,几乎所有病人都能发生癌变。

多数患者往往早期症状不明显,临床上一般在20-30岁之间开始出现症状,且临床症状出现越早,预后越差。

3.什么样的息肉需要手术处理

临床上认为肠息肉一经发现一定要及时手术切除。因为只有切除之后进行病理活检,才能够明确息肉性质,从而判断其癌变风险。目前对于肠息肉治疗以内镜下切除为主,具体切除方式会根据息肉大小来酌情选择。

一般来讲直径<0.5cm的息肉采取活检钳夹除,有蒂息肉则采用内镜下套切,对于宽基或无蒂直径1cm以下的息肉予以电灼,而有重度不典型增生或者癌变或者广基2cm以上的息肉行术中切除。

较大息肉常常采取内镜黏膜下切除(EMR)或者基底注射加尼龙套扎以及高频圈套等手段切除。息肉切除之后大家也不要掉以轻心,因为肠息肉的复发率相对较高,而且由于肠腔结构较为特殊,也可能存在漏诊的情况,所以术后的定期复查是十分重要的。

五、肠息肉切除之后还会复发吗?需要注意哪些

具体的复查频率要由专科医生结合病理结果综合判断,从几个月到两三年都有可能,大家千万不要觉得息肉切除了就万事大吉,一定要按时复查,以免延误病情。

1.不同人群应当如何选择复查周期

对于尚未发现肠息肉的健康人群,推荐具有一项肠息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该每3年做一次肠镜。对于由于肠道准备欠佳而影响检查视野者,或是由于各种原因没能完成肠镜检查的,建议短期内尽快复查肠镜。

对于肠息肉切除术后患者,如果是单发息肉、病理回报为良性的,前3年每年复查一次肠镜,如果没有再复发,之后可延长至每5-10年复查一次。

对于高度怀疑癌变可能性大的,如一次切除息肉总数超过10个者或是>1cm的广基息肉,以及>1cm绒毛息肉伴重度异型增生的情况,又再者是本次切除不彻底的情况,建议在3-6月内复查肠镜。

仅靠复查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环境和习惯没有改变,滋养肠息肉发病的土壤依旧肥沃,所以还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做出改变以预防疾病的发生。

2.养成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首先,大家要注意营养摄取的均衡性,合理搭配各类食物,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同时要尽量减少油脂类食物的摄入,如肥肉、油炸食品等,烹饪时也要注意减少用油量。

平时大家也要养成规律的饮食习惯,三餐要定时,切勿暴饮暴食,积极戒烟、戒酒也是十分必要的。辛辣食物要尽量避开。另外,最好不要食用放置时间过久的面条、蛋汤等,因为冷食容易引发食道痉挛,伤害胃肠道黏膜。

大家也要注意观察自己对各类食物的适应能力,如果进食后会出现不适,那么在日后的饮食中就要尽量避开。

2)良好的情绪状态

情绪对肠道功能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大家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绪,在抑郁、焦虑、烦闷严重的情况下,适当调节自己的状态。

同时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以防因过度劳累使身体免疫力下降。

3)坚持规律运动

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每周至少锻炼3-5次,每次至少30分钟,规律运动,强健体魄,同时达到增强肠蠕动的目的。

4)纠正不良的排便行为

如排便时过于用力、排便时玩手机等,当出现便意时,最好不要憋便,以免大便水分流失,导致排便困难。

多喝水可以促进肠道蠕动,若存在便秘的问题,可每天早晨喝一杯温水,以促进规律排便习惯的形成。

随着人们对健康体检重视程度的提高,肠息肉的发现率明显增加。医院就诊时已经延误治疗多年,导致肠息肉癌变的例子不在少数。

虽然肠息肉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发展为癌症,但王先生这种掉以轻心的行为着实不可取,不仅应该积极开展治疗,也要努力纠正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这才是从根本上预防肠息肉切实可行的措施。

希望大家明白预防是对付一切疾病的最佳办法,只有将身体调养到更好的状态,才能最大程度地远离癌症的危害。

参考文献:

1.周斌,张金顺.结肠息肉临床病理特征及癌变危险因素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32(12):-.DOI:10.

2.蒋绚,王玥,王辉,等.结直肠癌的临床症状谱分析及其对肿瘤诊断时间的影响[J].中华医学杂志,,93(4):-.DOI:10.

3.冯珺,耿一婷,周游,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的诊治规范及进展[J].中华内科杂志,,61(8):-.DOI:10.

1
查看完整版本: 为什么肠道容易长息肉肠内若有息肉,身